闲人闲语:“包分配”,终成往事
(2022-05-09 05:49:56)
标签:
杂谈 |
不包分配正式施行是从1996年开始,在1998年后开始大规模施行,到2000年全面停止了包分配制度。
教育部要求从2000年起停止使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派遣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派遣报到证》,启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
取消包分配,是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既定的改革目标,与它配套的另一项改革是国家不再承担大学生学费。
如今的大学毕业生,大概已经很难理解“毕业分配”究竟是什么意思了?1995年开始,中国大学毕业生开始实行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在这以前,大学毕业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高级人才,按照祖国建设的需要,被分配到不同的城市和岗位,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选择机会没有发言权。
1995年开始全面实行的双向就业,曾让大学毕业生们喜忧参半,喜的是自己可以选择工作单位,忧的是求职的烦恼随之而来。
从“统包分配”到“自由择业”再到如今鼓励大学毕业生“创新创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式的变化,与中国经济发展共振。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大学生毕业分配十分重视——1951年10月1日,当时的政务院决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工作由政府分配”,至此掀开了大学生“包分配,吃皇粮”的篇章。1977年,暂停了十余年的高考重新向大众打开大门,570余万考生涌进了考场。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得益于国家赋予高等教育的各种“福利”,大学生身份成为了令人艳羡的“金牌”。
“那时只要能考上大学,就是国家的准干部 ,在学校吃皇粮
,不花家里一分钱,学校还会给学生补贴,毕业包分配,农村出来的孩子还能换成城市户口
……”十年停滞,一朝重启,使得数十万被埋没的人才历劫重生。当时流行一句顺口溜叫做“金77、银78”,1980年到1982年间,这两届共有67万多本专科大学生毕业,正是这批人,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骨干,为中国四十年来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生力量”。
个人无需为工作操心,当然,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没有自主权,在没有选择的空间里,做好被组织安排好的工作是大多数人的唯一选择。
以前大学生毕业后都包分配,为什么现在不包分配了?相信有很多人都很好奇,之前的大学生都有包分配政策,但为什么现在社会没有这种政策了呢?事实上这也是有原因的,其主要原因和以下这4点有关。
首先,大学生的数量增加了。过去,我国大学生人数少,属于我国精英人才。经过系统的教育,毕业后可以调到合适的工作场所和岗位,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资料显示,1984年全国的大学毕业生仅有27万,之前就更少了,在人才奇缺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没有挑选权,毕业生无所谓自主权。
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现在一年大学生的数量就破千万之高了。并且这一数字还有着不断增长的趋势,加上事业单位一直在精简人员,毕业大学生的数量又越来越多,很难计划和分配这么多大学生了,取消毕业包分配自然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此外,大学生的水平差异很大,这使得大学生的水平难以评价,也没有统一的分配政策。
其次,就业形势(情况)不同。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许多行业和企业不断崛起,也有许多公司和工作室开始自己的业务。就业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经济形势没有现在复杂,高素质人才也不多。包分配的方式使一些企业发展良好,也保证了一些大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才能。然而,各行各业的发展和繁荣现在对大学生要求太多的职位。也有许多大学生自己创业。大学生想从事的工作类型不一定在他们的专业范围之内。相关部门很难做出相应的分配。如果分配方案不合理,将浪费人力资源,难以保证人才的最佳分配。
其三,培训计划方案不同。教育是为了培养专业的高素质人才,现在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更高了。大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创新精神。自主创业使大学生有危机感,为个人发展更加努力,培养抵御挫折的能力。目前,大学生的入学人数正在增加。如果分配政策仍然被采用,不可避免的是,一些大学生将不会进步和忽视他们的学习。这显然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甚至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
其四,为大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虽然很多大学生抱怨找工作难,但如果真的包分配,很难保证分配的工作让大学生满意。自主择优让大学生各凭本事,通过竞争的优胜劣汰让人才资源做到优化配置。自主选择让大学生也可以挑选企业,企业也可以挑选需要的人才,双方都有利。毕竟以前包分配的时候,很多大学生没有如愿去喜欢的城市,也没有做喜欢的工作,辞职再找工作也变得更加困难,现在自主择业的方式是最好的。
显然,包分配不符合企业要求要知道当今社会和之前相比已经出现了很大变化,现在不少岗位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毕竟已经不是那个只看学历的年代了,在大学生遍地都是的前提下,自然是能力更强的大学生更受企业欢迎。如果继续包分配的话,自然是不符合企业要求的。这对于企业的发展会带来限制,对于大学生来说,也很难挑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岗位。在这一背景下,让学生自己出去找工作其实更加合适。
再说,包分配有弊端。之所以取消包分配,自然是因为包分配这一制度存在一定的弊端。因为分配的岗位并不一定适合大学生,想要进行调换也比较困难,不少人又不愿意放弃“铁饭碗”工作,每天上班就相当于在“混日子”。这样一来工作效率也大大受到影响,毕竟在自己不喜欢的岗位上工作,谁的动力都不会太高。这样的模式对于企业和社会发展都是不利的,与其这样还不如取消包分配。让大学生自主选择,这样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在工作上也更有动力。
结束语
现在的就业压力大,有很多因素的影响作用,不能归结于大学生数量增多的因素。只要大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扎实,自身综合素质能力强,就不用愁就业问题。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了解自己适合的职业类型,有针对性地投简历。包分配政策已经成为历史,这是符合教育和经济形势的政策,对高等教育发展、大学生就业发展以及企业人才招聘都有好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