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人闲语:叶落归根5

(2022-05-07 10:18:20)
标签:

杂谈

什么是叶落归根?所谓的叶落归根就是指飘落的枯叶,掉在树木根部。人们比喻事物有一定的归宿。多指客居他乡的人,终要回到故乡。随着年纪的增长,脑袋想的问题越来越多,突然间冒出这个问题,叶落真的能归根吗?

中国人很看重叶落归根的,不管你是多么的富有,也不管你是多么的贫穷,到你老的时候,还是会怀念你的家乡的,还想的是自己老去的那天可以埋在自己家乡的土地上,叶落归根。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想叶落归根已经没有那么的容易了,主要就是户口和土地的问题。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学校要求的是必须要户口迁到学校。其实,上大学迁户口还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一项制度呢,那时候大学毕业包分配,所以要你的户口,要是没有这道迁户口的手续是办理不了入学手续的,当时往出迁户口还是很简单的。

后来逐步发展到大学毕业户口迁不回去了,城市户口还好些,尤其是农村户口,往回家迁的时候,当地不接收了,只能放到镇上的派出所作为集体户口,村里你是回不去了。甚至在一些涉及到征地问题的地方,户口迁走的时候还得写保证书说明,户口迁出永世不得迁回,村里一切与我无关。

现在农村户口比城镇户口吃香,各种补助福利都是按人口算的,农村的土地也和人口有关系的,一个村就那么一些地,要是都能迁回去那村里的土地福利就少了。现在农村发展好了,有占地赔款,有征地赔款,还有种粮的补贴,这些都与户口有关的,要是户口不是村里的就一切享受不到。现在户口是回不去了。若干年之后既没有村里的户口,熟悉的人也慢慢的都去世了,在村的小辈们也都不认识,以后回去谁还认识我们这些外出的人,还能叶落归根吗?

其实,现在很多人离开家乡,到了另外的城市工作与生活,甚至在外定居了,外边有了房子,老家的房子多年不住人,也变得面目全非了。回到老家很多东西都变了,以前一起长大的小伙伴有些各奔东西,没有了往日的氛围与亲切感。如果再回到老家生活,再也找不到以前的感觉。在外已经习惯了,有了新的朋友,新的生活方式与习惯。在哪里还不是为了生活,最后落叶归根,就变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人这辈子,最大的追求是如何才能过得开心、快乐。其实最后叶落是否归根,就在于自己的内心,其实只要每天能愉悦的生活,哪里就是自己的根。

再说,叶落归根真的有必要吗?我觉得没有必要。“叶落归根”这其实算是旧时代的产物。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业大国著称,所以一直都不支持背井离乡。古籍中《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都说了。而且如果古代农民们都像北方游牧民族那样,马背上安家,还时不时南下打秋风,那谁来耕地?尤其古代这么低产,且天灾人祸太多太多。国家大部分税收还是农业税,商业税还是宋以后才兴起,但国家依然抵制民间商业行为,“四民”说中的士农工商(地位从高到低)很能说明这一观点。而且自从唐宋之后(唐宋可以说是古代中国最开放的时代),而且由于经济重心南移等等的,民间还流传有“苏湖熟,天下足”这样的话。所以国家更加不可能随便让农民们背井离乡。而中国几次大迁徙也只是发生在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大动乱时期。而为了维护国家安稳等等需求,中国的户籍制度最少自周宣王时期就已经出现,可考《文献通考·卷十·户口考一》。商鞅与萧何更是以文献形式将户籍制度法律化规范化。就这样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还有宗法制度流传至今的精神下。人民们已经形成了叶落归根等等的观念,当然这也和古代文化有关,咱们传承几千年的儒家文化在其中影响深远。再加上有个很关键的地方就是古代交通与通讯特别不方便,一出家门,回来时可能已经苍苍白发。有首诗很能说明,就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

当然如今的中国交通发达形式多样,人们交流也太方便,所以叶落归根已经是看你喜欢了,而不是必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