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社日(每年农历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2022-03-16 06:41:06)
标签:
杂谈 |
2022年“春社日”有感
按农历干支计算,每年立春后的第5个戊日为春社日,10天一戊,也就是说立春后大约50天后的某天为春社日(2022年春社日为农历壬寅年二月十四,公历2022年3月16日)。
说起春社日,可能很多人对春社日不是很了解,不知道它的由来。今天就应着“老黄历”一起来说说春社日,和在民间各地这天有哪些习俗讲究呢?
农历二月一日为“中和节”,兴于长安,始于贞元之初,首倡者是唐德宗李适。宋·杨万里的《二月一日郡圃寻春二首》:“中和节里半春天”, 宋•苏颂《次韵葛大卿题江氏寒光阁》:“春入东郊一望鲜,”宋·王之道的《大柿行》:“尽道和气钟百谷,”宋·家铉翁的《前岁上元与赵任卿寓临安追逐甚今年同在建溪》:“喜看飞絮卜丰年。”显然,集宋人句可以看出:“中和节”是我国一个民间以青囊盛百谷果实,祈求丰年的传统节日。
在古时候,春社日又叫中和节,并没有固定的日子。比如,秦、汉、魏、晋时期的春社日选择的日子都各不相同。那么,春社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固定日子的呢?答案是从宋代开始,从立春后开始数戊日,第五个戊日称之为社日。所以具体日子由立春日推算出来。2022年立春是2月4日,第一个戊日是月日,第二个戊日是月日,第三个戊日是月日,第四个戊日是月日戊午日,第五个戊日是3月3日。
古人相信世间有神明的存在,所以每个传统节日古人都会大肆举行祭祀活动。祈求上天保佑福泰安康,风调雨顺。春社便是古代民间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节日。
在中国古代的社日节一年有两次,一个是“春社日”,一个是“秋社日”。春社日是为了祈求土地神和五谷神赐福,祈盼能获得一个丰收年。秋社日则是为了答谢土地神和五谷神为人民带来的丰收,再者与之分享又是喜获丰年的喜讯。
在《荆楚岁时记》中就有记载春社日这天的祭祀情形。春社日这天,所有人集结在社树下搭建棚屋,杀牛宰羊献祭酒,举行祭天仪式以祭社神。祭神后在一起享用祭祀用过的酒肉。由此可以看出,春社日在古代是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古代最重要的就是农耕,要想获得粮食,就离不开农耕。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个文化习俗。同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一样,春社日也会吃社酒社饭。当然中国地大物博,各地文化各不相同。在山西阳曲一带,人民会在这一天吃社面。山西潞安一带则吃社糕。福建建阳一带则是早上熬社粥喝。但是大多数地方都是吃含有猪羊肉等的社饭。
不过就算文化不同,每个地方举行社祭仪式都会吃社肉、喝社酒。社酒就是祭祀用的中和酒、宜春酒。社酒也叫“治聋酒”。据说,社酒可以治疗耳疾。当然,这种说法是没有得到科学的印证的。
社肉就是祭祀用的牛羊肉。大家分而食之,气氛非常热烈,其乐融融。正如宋·陆游《春社》中曰:“社肉如林社酒浓,乡邻罗拜祝年丰。太平气象吾能说,尽在冬冬社鼓中。”显然,所有人都会吃,谁也不例外。毕竟谁不希望自家能喜获丰收呢!
春社日在甲骨文中就有所记载。元朝以前,人们对春社节非常看重,每年都会大肆庆祝。现在只有少部分地区还沿袭着这一传统习俗。
笔者觉得,虽然春社日已经慢慢被人淡忘了,但是,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我们还是应该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