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读《午夜的西雅图》
(2022-03-17 10:53:15)
标签:
原创文学评论散文 |
一个人的一生就是一场远行,我们走在具体的路上,我们也走在心灵的路上。从故乡出发,一个人跨越万水千山,他最终要抵达的是不是一种返回?抑或是一次从生到死的探险之旅?一个诗人的远行注定是要从语言开始,而他所要经过的也是语言的四季。经由语言,一个诗人可以抵达一种寂静,进而成为一个命运的注释者。
翻开《午夜的西雅图》,我迫切要阅读的不是远在大洋彼岸的西雅图这座城,更不是午夜的某种暗示与启迪,或者一种心绪的发生与思想的起伏。我首先进入的是想象,通过一行行文字去想象一个人,去确定那些出现在文字中的一个人的不同的角色。
这本文集不是作者姚园赠与我的,但这并不妨碍这本书成为我的书架上的一道动人风景。一本书有自己的宿命,从开头到结尾都是在寻找一种辽阔的目光,在等待一双温热的手掌。一本书的现实就是只是作为一本书而存在着,它不必注定是属于某个人的,但它又会在不知不觉中注定属于某个人。一本书在等待一个知音,哪怕误读是必然的。
阅读这本文集,有亲近的想法,有探询的想法,有好奇,有渴望,也有对一个人命运的关切。一个远行的诗人,本身就是绚丽的,是动人的,但同时也是悲伤的,有着痛感的生命刻度。从日常的风景开始,从一杯咖啡的窗口进入一个人的内心,故乡,亲人,思考,困惑,深情,伤感与隐忍……姚园是女儿,是母亲,是一个生活的探索者,她漂泊异乡,又时刻携带着自己诗人的身份,在文字中努力去确认自己,也在文字中挣扎,抵抗时间的虚无,抵抗内心的荒凉。每一段旅程,每一次遇见,每一种发现,记下来,并且让诗意汹涌,这绝对是一种勇气。也许勇气是天生的,一个远行的人有能力记下自己的路途,又敢于反省自己的远行。“从头到尾都是我一个人。我唱的是独角戏,在没有星星的夜晚。”——这是属于诗人的澄明,是悲壮的孤独,也是一种古老的呼唤,悠长钟声里直击内心深处,让所有的长篇累牍都显得苍白无力。
远行本身就是风景,但对于风景,又有几个人去用心体悟呢?地球上每一个角落的四季都是相同的,但又是不同的,如果只是单一地描写风景,那就不免要落入俗套,那种呆板与无趣多么令人失望。姚园笔下的风景都是从外部进入内部,从眼睛进入心灵。无论是一座繁华的都市,一个偏僻的小镇,一片郊外的花海,一条安静的小路,还是一片秋天的红叶,一个普通的物件,都会引发无尽的哲思,让人深入灵魂的中心。波澜不惊的文字背后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让人看到爱的纯粹,并嗅到那字里行间的芬芳。而更令我在阅读过程中产生钦佩的是姚园对于旅美画家李洪涛的作品的解读。用文字解读绘画,在色彩与光影中去挖掘思想,剖析心灵,其难度和深度是一种多么大的考验呀!我喜欢这样的冒险,更赞叹姚园的笔力……
远行的人有眷念,有懊悔,有不舍,有迟疑,有难以数得清的阴影的时刻。从一种现实进入另一种现实,一个人改变了自己的坐标之后,会在内心产生多少火焰与冰块呢?从心灵流淌出来的文字是远行之后的自我的真理,那些细小,温婉,柔情,幽深,是另一种深度的议论,更是一次写作者与阅读者的花下对饮,春夜沉醉。也许,一切已经没有懂或不懂的必要,倾听与讲述都是美妙的,都是主角。星光浸润花香,一地险象的幻景,那些笔下山水,心灵语录都是一条道路,通向自我,也通向别人。
《午夜的西雅图》这本书是诗性的,情绪与思想都是有色彩的。《午夜的西雅图》这本书更像是一部回忆录,在走回旧日的途中不断地对每一次相遇、每一个事件进行着新的创作。姚园是一个诗人,她有着常青藤的背影,在语言的风中,不断闪现独属于她的华丽。深入她的文字,去与她一起远行,一起阅读风景,一起去体味悲欢失落。更要与她一起满怀希望,一起感动。把书中的最后一句记下吧:“更多的感动与感恩盈动于心,那是生命的真与诚,在时光的河流里奔涌,浓郁,绵长,悠远。”
202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