沣峪:分水岭—朝天场—草甸—东坪沟穿越之旅

标签:
旅游 |
入冬以来,关中平原上还没下过雪,但听说秦岭山里已经是白雪皑皑了。11月29日是周六,参加了“高山流水”发起的沣峪分水岭—朝天场—高山草甸—东坪沟穿越活动,到高山草甸看雪去!
一行24人乘车沿210国道进入沣峪口。一开始并未见到有下雪的迹象,一些队友对此行能否看到雪景有些担心。但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行至鸡窝子时,就已经看到公路旁的山上有大量的积雪。9:30到达沣峪分水岭。放眼四望,水系分界标志依然在路边挺立,坡上的抢险纪念碑亭披上了银色的铠甲。公路路面已经结冰,走起来很滑,于是队友们纷纷把冰爪套在脚上。
水系分界标志前做准备的驴友
http://s5/bmiddle/001L8HARzy6O2VGG1BGd4&690
我也整理一下上山的行装(“鸟窝”
http://s7/bmiddle/001L8HARzy6O2VIl45Uf6&690
http://s3/bmiddle/001L8HARzy6O2VIuQjUd2&690
银装素裹的纪念碑亭
刚开始徒步行进,雪还不是很厚。树枝上的积雪形成了晶莹剔透的冰挂;和去年5月第一次到这里来是一样,林间高高低低地挂着五颜六色的经幡,其中有用汉字书写的,这可是头一次见。随着拔高的上升,路上和树上的积雪越来越厚了,路边还有驴友们堆起的雪人。
http://s9/bmiddle/001L8HARzy6O2VLVdMs78&690
雪地行进
http://s6/bmiddle/001L8HARzy6O2VO4R0h45&690
树枝上的积雪变成了冰挂
树林里挂着的经幡
看到了汉文的经幡
http://s15/bmiddle/001L8HARzy6O2VSvyBE6e&690
树上的积雪
http://s9/bmiddle/001L8HARzy6O2VTPrHW48&690
驴友们堆的雪人
http://s14/mw690/001L8HARzy6O2Wd4Zxrfd&690
长相奇特的红桦树
天气阴沉沉的,远处的山峰隐藏在大雾之中。但也有个别时段,云雾会撩开它那神秘的纱幕,向我们展示一下远山的身姿。
云雾笼罩的远山
http://s7/bmiddle/001L8HARzy6O2WhkZHo26&690
http://s11/bmiddle/001L8HARzy6O2WhyanM2a&690
偶尔露出远山的身姿
12:15到达山梁上的通讯基站。十分巧,和上次来时到达此处的时间一模一样!但这次运气不佳,四周全被大雾所笼罩,远近山景一概地看不清楚。天冷风大,没在这里停留,就向下一站——朝天场进发。20分钟后,就看到了朝天场的标志——那座看上去好像半个圆锥体的山峰。
http://s3/bmiddle/001L8HARzy6O2WjhSH832&690
通讯基站
http://s2/bmiddle/001L8HARzy6O2WlhFyV21&690
向朝天场行进(第二张为“悠闲自在老汉”
http://s6/bmiddle/001L8HARzy6O2WMxuRva5&690
朝天场的半圆锥体山峰
由于厚厚的积雪压倒了成片的箭竹,本来很清楚的驴行小路被倒伏的箭竹所覆盖,眼看着通向朝天场垭口的道路就在左手的百米开外,但就是找不到靠近的路径。几支驴队上下逡巡,费了很多时间,才找到了正确的道路。登上垭口时,已经是14:10了。从通讯基站到垭口,用去将近两个小时,比第一次来时多用了近50分钟。
http://s1/bmiddle/001L8HARzy6O2WNXLDab0&690
朝天场附近的山景
登上垭口,眼前突然一亮:西面的山峰浮现在茫茫的云海里,好像水墨画一般,那意境!
http://s7/bmiddle/001L8HARzy6O2WQlzsa36&690
http://s16/bmiddle/001L8HARzy6O2WQtix1df&690
http://s9/bmiddle/001L8HARzy6O2WQFtBmb8&690
垭口上的万千气象
从朝天场垭口到高山草甸,由于积雪太厚,同向而行的几支驴队为了探索前进道路又耗费了一些时间。下午15:40 ,终于到达高山草甸。这一段比第一次来时多用了近半个小时。
http://s6/bmiddle/001L8HARzy6O2WT8WW165&690
快到草甸了
来之前,最大的心愿是想拍几张白雪覆盖的高山草甸的全景,一旦到达,不禁大失所望:草甸掩藏在茫茫的大雾之中,根本就无从看到草甸的全貌。人们只要相隔十几米开外,就变得影影绰绰的,好像在海市蜃楼里一样。
http://s10/bmiddle/001L8HARzy6O2WUVckp19&690
大雾弥漫的草甸
考虑到冬季的山区天黑得早,在草甸稍加停留,就开始向东坪沟方向穿越。这一段下行的道路是全天行程中风险最大的一段:五、六十度的斜坡上,前面的驴友已将雪地走成了镜面,光滑异常,稍不留意就会滑倒;很多石头探出了积雪表面,又平添了造成人身伤害的危险。刚开始曾遇到另外一支驴队栓起了一段绳索,拉着绳索下行就安全得多;但绳子的长度毕竟有限,没有绳索的保护,虽然我脚上套的有冰爪,也不免摔了好几跤。
http://s6/bmiddle/001L8HARzy6O34P5LVje5&690
借助一下其他驴队的绳索(“鸟窝”
“高山流水”的“馋猫”领队从一开始就要求全体队友都必须套上冰爪,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全队的安全。其他户外队有些不戴冰爪的的驴友,状况就非常危险了。亲眼见到一位年轻女子滑倒后失去控制,在下滑的几十米中,一会儿头朝前,一会儿脚朝前,一会儿身体打横,真担心她碰到石头上,索幸爬起后毫发无损。另一位女子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她滑倒后被石头碰伤了脊骨,失去了行动能力。同行的驴友们扎起了简易担架,抬伤者下山。道路这样艰难,天气如此寒冷,天色已经发暗,也不知几点钟才能到达公路边,真为伤者和救援者揪心。
http://s16/bmiddle/001L8HARzy6O34FBRSLbf&690
救援受伤驴友(网络图片)
http://s6/bmiddle/001L8HARzy6O34GB3Hn45&690
救援受伤驴友
17:10,下到离公路很近的落叶松林,基本完成了一天艰巨的旅程。
http://s11/bmiddle/001L8HARzy6O34Keiw2ba&690
去年5月第一次走的路线和这次完全相同,当时感到比较轻松,这次却走得很艰苦。主要原因是:第一,从接近通讯基站开始,直到朝天场,一路上要通过茂密的箭竹林,这些竹子上挂满了积雪或水,通过时雪水刷在衣裤上,如果衣裤的隔水性差,水渗透进去,使人感到格外寒冷,严重时会造成失温,很具危险性;第二,积雪覆盖道路或者地形参照物,既耗费寻找道路的时间,又耗费体力,还消磨心劲。
面对这两大困难,我们的群主“馋猫”表现出作为领队的责任心和担当意识。通过箭竹林时,她始终走在全队的最前面,因此刷在她身上的水最多,衣、帽都湿透了,在后半段行程中冻得直打哆嗦;还有朝天场垭口下和前往高山草甸途中,两次艰苦探路,保证了全队安全完成预定的行程。作为队员,我要向她表示由衷的敬意。还有去年上太白冻山时结识的年轻队友“鸟窝”,下山途中放弃了一贯的“越位”风格,怕我滑跤出危险,陪伴我安全完成穿越。在这里也要向他表示感谢。
寻找道路的馋猫领队(“悠闲自在老汉”
上一个冬天参加的几次户外活动,大多比较休闲,走强度大的线路又都遇上好天气,因此对冬季户外的艰巨性认识不足。通过这次出行,特别是亲眼目睹其他团队驴友受伤的痛苦和救援的艰难,深深体会到,冬季户外确实美丽、浪漫,但往往伴随着严酷和危险,因此要特别注意安全。出行前要认真做好准备工作,配置齐全的装备;行动中要有团队意识,不冒险、不逞能,量力而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好自己,更好地领略冬季户外的无穷魅力,真正做到且行且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