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要注意跳槽的4种心理误区

(2011-02-23 20:20:58)
标签:

职场教练

黄雁

职业生涯规划

职场

励志

校园

教育

杂谈

分类: 黄雁【职场攻略】

什么时候才适合跳槽?

跳槽也并非是件坏事,如果你策划得到,它可能是帮助你尽早实现人生目标的捷径。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以下5种困惑缠绕,就应该停止挣扎,去另外找一份你喜欢的工作。

1、你怀疑自己对工作不能胜任。

2、你闭着眼睛也能完成工作。

3、对30%以上的任务感到厌倦。

4、你始终无法和老板融洽合作。

5、同事关系恶劣到你不得不离开。

这里我们不对跳槽做过多的解析,因为人生不可能是跳槽为主流,跳槽可能是你实现人生的捷径,比如唐骏在微软是拿高薪,跳槽到盛大就是2亿RMB高薪+期权,再跳槽到新华都就是10亿RMB高薪+期权+绩效奖金,唐骏通过三次跳槽实现了人生的又一个巅峰,但你在跳槽之前做好考虑自己是否也拥有唐骏那样出色的能力在行动也不迟。我们这里要强调一个问题,就是要注意跳槽的4种心理误区

第一种:一怒而去

很多人因为一些突发事件,比如不能获得预期的嘉奖,与上司发生争吵,被同事误解,一气之下就离开公司,看似好像离开了公司,但心理上并没有放在选择新公司上,而是希望尽快摆脱目前的尴尬局面,于是就抱着不管新工作是好是坏,先离开这里再说,于是就胡乱找了个职位,这样不仅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也可能造成不久后再次跳槽的情况,很多的时候是想证明公司少了自己是多么的遗憾,想让老板后悔。其实真的离开了公司你就会发现其实有你没你一个样,以前的同事还会偶尔打探你现在的情况,如果你的情况比原来差,免不得被同事说上两句,到时候落得人才两空,岂不狼狈不堪。

第二种:随波逐流

有些人在跳槽的时候,不仔细分析自己的职位兴趣与工作能力,只顾追逐当前的热点,看见周边的朋友说什么行业赚钱就去什么行业,什么职位吃香就找什么职位,其实呢?行行出状元,不同的职业收入,地位虽然有差异,但这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自己适合什么,如果呆在一个高新但自己完全不适合,不喜欢的职位,过不了一段时间,你就会出现精神疲惫,工作这错那错,我看用不了多久老板就会炒你的鱿鱼,到时候又得从头来过。

第三种:攀比心理

这种心理是最致命的,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性格特征也不同,家庭环境也不同,兴趣爱好也不同,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和身边的人比,希望事事都做的比身边的人好,看到身边的朋友赚钱了就眼红,典型的病态心理,是宁可见到远在千里以外的陌生人赚1千万,也不希望看到近在咫尺的朋友赚1万,你试着想想看,朋友如果都发了财,他们会数落你吗,如果朋友都有了好的发展,那么你也可以搭上他们的便车捞点好处也说不定,为什么见不得别人好呢?别人成功了也好,失败了也罢,这都不是你的人生,你的人生要靠自己去走,为什么都要看别人的呢?

第四种:瞻前顾后

无法下定决心跳槽,既想得到新的发展机会,又不能确定冒险舍弃目前稳定的工作是否值得,故而患得患失,反复比较,还是越来越难下定决心。另一方面,时间在流逝,机会不等人,明明看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岗位,却死活不肯投出简历,明明已经对目前的工作十分的厌恶,却还要在死撑,明明可以马上找工作了,却告诉自己休息两天再找也不迟,毕竟自己工作了好长时间。可你从来没想过,也许等待你的是一个崭新的职位,上面有着一位好老板,也许就被你这么一想二拖三犹豫,机会就悄悄溜走,这样的心理不是感叹错过大好机会就是在最后关头莽撞从事。结果害人害己,搞得自己终日郁郁寡欢,影响了正常工作又导致自己心理压抑。

 

(黄雁_David编辑整理,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我的微博:http://t.sina.com.cn/huangyan010;我的邮箱:huangyan010@126.com

QQ:358758328http://wpa.qq.com/pa?p=2:358758328:42;职业规划咨询①群:74861370,欢迎加入互相交流!)

每一个年轻人都应该怀揣梦想去展现自己的英姿飒爽,风雨旅途中不乏电闪雷鸣,困难重重。你是愿意做那翱翔蓝天的猎鹰还是做那固守本分的母鸡?是人就难免会有委屈,是人就难免会有抱怨,是人就难免会有脾气!微博、E-mail和QQ,总有一样你喜欢的,拿起你的笔,写下你的故事,欢迎和我进行交流!专业方向——求职面试、职场情商、职业规划和成功励志,期待你的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