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与行,鹅鹅鹅

(2009-12-01 10:41:54)
标签:

佛教

法相

法门

真如

不立文字

解行相应

文化

分类: 佛法入门
    最近看了一点唯识法相的书。之前,看《佛家名相通释》里面觉得微妙的东西,现在反过来看,感觉到熊老有些故弄玄虚,弄的复杂化了。看赵国森先生的《解深密经导读》,书中从发展的眼光,研读法相唯识学在印度建立的状况,看了之后,受到不少启迪,打破了自己一些固着的见解。
    研究佛法基本上说有两种途径,解与行。解,大概就是以世间学者的方式,穷究文字,考据经典,研究历史。行呢,就是要把法门切实地融入到自己的生命中去,以自己的身心作为实验的场所,禅宗中所说的不立文字,见性成佛,就是“行”的意思。
    我们总是很难知道自己是不是在中道上。所以,经常是掉到臭水沟里去了之后,才恍然大悟自己之前应该向左走。
    过于强调解,或者过于强调行都容易落入迷信。过于强调解,容易拘于思辨,拘于义理,却忘记了名言只是我们意识所生造出的妄想。过于强调行的人,经常忘记了自己有个了不起的大脑,执著于行,而忽略了思慧。这就好象我们去旅游,拿一张地图,解就好象读地图,行就好象要亲身地去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一样。如果执著于解,就等于把地图当作美景,乐在其中,不知真实山河的大好风光;如果执著于行,就是路痴,懵懵懂懂,夜郎自大,只觉得脚底下这一块是最踏实的。
    但是解为行,行助解,这又是确凿无疑的事。看地图最终是为了走路,实际看过了才能纠正原来看地图时的误解。所以,看经论和行持,不可偏废。
    无论是解门还是行门,佛教万千法门,打破的执著,实证的是真如。
    看了一则禅宗公案,心下欢喜:
    李翱拜访南泉禅师,问道:“古时候,有一个人,在一个玻璃瓶里饲养着一只小鹅。后来鹅渐渐地长大起来,没有办法从瓶中出来。事既如此,这个人的本意却又不想把瓶打破,也不想把鹅伤害,请问禅师假如是您的话,究竟要怎么办?”
    这个时候,南泉禅师突然叫道:“李翱!”
    李翱自然地回答道:“在!”
    南泉禅师微笑地道:“出来了!”解与行,鹅鹅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