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充题】.
1.
六根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由身口意造作的业可分为三种_____、_____、_____。
3.
六识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四威仪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5.
.六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往生极乐世界应具备的三种资粮是_____、_____、_____。
7.
大乘佛教里的四大菩萨是_____、_____、_____、_____菩萨。
8.
「不得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一语,是出自_____。
9.
人天三福业是指:_____、_____、_____。
10.
【地藏王菩萨】曾发愿:。
11.
中国四大菩萨的精神,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德行。
12.
在寺院看到大肚子,笑容满面的是_____。
13.
八正道中,定学的内容有:_____、_____、_____。
14.
东方琉璃世界的教主是_____;娑婆世界的教主是_____。
15.
西方三圣是阿弥陀佛、_____、_____。
16.
佛的意思是自觉、觉他、_____。
17.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_____,_____、应作如是观。
18.
中国四大佛教的名山圣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9.
五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蕴。
20.
三增上学就是_____、_____、_____。
21.
「五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八苦」是生、老、病、死、_____、怨憎会、爱别离、_____苦。
23.
佛有三身,即_____、_____、_____。
24.
修大乘佛法,不出六度四摄法门。其中六度中_____能度悭吝;_____能度毁犯;_____能度瞋恚;_____可以度懈怠;_____可以度散乱;_____可以度愚痴。
25.
.诵经前所念诵的四句「开经偈」,其偈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6.
八正道即是正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佛教的教主_____,他是_____(国家),出家前是一位太子,名叫_____。
28.
「正念」就是指保持清净的意念,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_____、_____和_____。
29.
一切事物都会变化,有生起,便有灭坏,这是_____的道理。
30.
佛教徒诵持早晚课,有何目的?了解_____、_____、_____、增长道念与福德。
31.
为什么要拜佛?因为_____而拜佛、为_____而拜佛、为_____而拜佛、为_____而拜佛。
32.
见到佛像应该如何?_____、合掌、礼拜、_____、围绕、_____。
33.
看经时应该如何?_____、默看默记、_____如对圣贤。
34.
念佛注意的要点是:要虔诚、_____、_____、_____。
35.
《生经》中,佛陀开示弟子阿难:「已求归依,以_____为证,归命_____。」
36.
梁武帝请宝志禅师为作慈悲道场忏法十卷,名之为_____。
37.
佛陀十大弟子中,多闻第一者是_____。
38.
近世纪以来最早提倡人间佛教的是_____大师。
39.
华严三圣是:_____、_____、_____
40.
人是由_____、_____的假合,故又名为有情众生。
41.
涅盘是_____、_____的意思。
42.
般若有三种:_____、_____、方便般若。
43.
布施的种类有三,是_____、_____、_____。
44.
五毒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
45.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_____的意思。
46.
四圣谛中的道谛,主要的修习法门是指_____。
47.
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行者是应修持_____等广大行。
48.
请列出您所熟悉的佛教法器,如:_____。
49.
修学佛法必须具备_____、_____、_____三慧。
50.
请写出你所知的三部经典_____、_____、_____。
51.
六祖坛经是_____所叙述。
52.
佛教称晚餐为_____。
53.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_____。
54.
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是_____,发_____愿度众生。
55.
.佛法的纲领是悲智双运,若以人之身体为喻,_____是目,_____是足。
56.
六尘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7.
诸供养中,_____供养第一。
58.
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因听到有人念_____的_____而开悟。
59.
八不缘起是指「_____,不常不断,_____,不来不去。」
60.
佛经中,对三宝的譬喻:_____是大医王;_____如药;_____如照顾患者的护士。
61.
四依法是_____、_____、____、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62.
业从造业与受报的时间来说,可分为三时业,即指_____、_____、_____。
63.
中国佛教史上的四大翻译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
64.
《阿弥陀经》中所说「五根」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
_____的生活并不是叫我们不要生活,而是要我们抱持一种自在、不执着的生活态度,如偈云:「犹如木人看花鸟,何妨万物假围绕。」
66.
佛教中的四众弟子是: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和在家学佛的男众(称)_____,学佛的女众(称)_____
67.
中国佛教大乘八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8.
菩萨的五十二阶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十地、_____、妙觉。
69.
佛陀的法身即是诸法的自性。佛陀说:「见_____即见法,见法即见_____。」
70.
「法身」是_____的聚集,「报身」是_____的聚集,「应化身」是_____的聚集。
71.
法的意义,一般通指_____与_____二义。
72.
_____、_____、_____三学是佛教的实践纲领。
73.
七佛通戒偈是指「诸恶莫作,_____,_____,是诸佛教。」
74.
禅门以「_____,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宗旨。
75.
四弘誓愿是众生无边誓愿度、_____,_____,_____。
76.
般若译成汉语是_____的意思。
77.
中国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因听到有人念_____的_____而开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