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的时候,我在淄博参加了好友琳的婚礼,淄博是她的老公政的老家。我向来不喜欢参加婚礼,尤其是山东的婚礼。但是毕竟琳是好朋友,之前也答应了。便去凑凑热闹。也担心她在这边没什么朋友,觉得没人说话之类的。
对我来说,这果然是个不怎么舒服的场合。政有一大家子亲朋好友,一人有事,全家动员,七嘴八舌,热闹非凡。我的安静随性忽然遇到了这热闹忙碌,仿佛一块石子被扔进了沸腾的水塘。作为琳的好朋友,我被介绍给她的“婆家人”。舅舅、舅妈、小姨、姨夫、表妹、表妹夫、表弟,胖瘦长短,眼花缭乱。怕琳觉得孤独的担心倒真是多余了,她的女中豪杰式的性格,使她与婆家人相处甚欢,才几天就熟稔的很。
根据规矩,婚宴的前一天晚上,新娘要睡在酒店。我很荣幸地和新嫁娘睡在一间屋里,顺便也很荣幸地见识了新娘的美丽以及美丽的代价。为了帮她穿上白色的婚纱,我在她身后拼命地和拉链搏斗了半天,勉强拉上去,琳很郁闷地倒抽一口凉气:勒死我了,难受死啦!我忽然联想到《加勒比海盗》里那个勒紧胸带的美女是怎么被勒晕了,失足掉到海里的,不由瞪大了眼睛。经过一番心理挣扎,琳决定第二天早上不吃早饭,这样肚子能小一点。OH,GOD。
五一的早上,琳四点钟就起床去影楼化妆了,真佩服她,前一天晚上她有点兴奋,和我聊到大概一点才睡。算起来才睡了三个小时。因为没有分配我任务,于是自己便呼呼接着睡,却不小心六点钟被赶来帮忙的亲戚堵在被窝里。长辈的眼神让我感觉很是心虚,觉得自己似乎是个长睡不醒的树袋熊。
接下来,收拾停当。就是等七点钟新郎来迎接了,这其中的婚俗很是好玩儿。娘家人要堵住门,为难婆家人,不让进来,于是婆家人就作势欲撞门,双方争执不下,新郎倌就只好往门里塞红包,直到娘家人满意了,才放进来。屋里事先把新娘的鞋子藏起来,新郎起来之后要找出鞋子才能带走新娘。这次,大家很别出心裁地把鞋子藏在垃圾桶里,害得男方找了半天。经过了一番折磨,最后新郎终于抱起新娘,向门外冲去,之前帮忙撞门的新郎的朋友们角色一变,又成了下拌儿的。只见他们推推搡搡兴奋地起哄着把新人拥在中间,哈哈,后来,新郎倌一脸苦相地说这些家伙真是专家,从后面拉住腰带,一点力气也使不上。
最后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上了婚车队,浩浩荡荡向新郎家里驶去。当地还有婚俗,婚车走到桥上,要扔钱下去,都是些白花花亮晶晶的硬币,不由暗自想,谁家扔百元大钞的话……
大概八点三十分左右,抵达了新郎政的父母家里。政父母的家里陈设一看就是书香门第,整洁大方,墙壁上点缀着几幅赏心悦目的字画。政的父亲戴眼镜,瘦瘦小小,很儒雅,爱好书画,在当地小有名气,难怪政本身也是喜爱读书的人,用琳的话说叫“有书卷气”。这时,政的那些远道而来的好友们的欢乐时光到了。因为政已经三十多岁了,他的朋友们大都在他之前成家,两年以前,他们谈起结婚的事,就听说政闹洞房的坏劲儿很出名,他的好友威胁要报复,当时就替琳捏一把汗。我光顾着与外面的人聊天,没意识到里面在闹洞房,等到回过味儿来进去的时候,已经是后半场了:小小的房间里挤满了人,惊见床上一片狼籍,琳倒是好整以暇地依然保持笑容,脸上很无辜天真的表情,而政倒在床上,一脸无奈和死猪不怕开水烫的表情,衣服的缝隙里塞满了枣子花生之类的。闹洞房的男士们则是兴奋地又叫又笑,显然开心的不得了。只听有一位政的同学对政故作狞笑状:“出来混,总有一天要还的。”接下来一位又胖又壮的男士,大汗淋漓地拿了半碗面条,早已准备好的道具,开起新娘的玩笑,这个玩笑有点粗俗,让在场的女士有些尴尬,我倒是非常佩服琳,经得起折腾,和没事人一样。看来之前的担心有点多余啦。屋里有点热,我也不忍看他们的尴尬相,就溜了出来,一位来帮忙婚礼的女士和我聊天,说起当地闹洞房的情状,让我很是错愕:当地经常是闹伴娘闹的最凶,后来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找不到愿意做伴娘的女子了,不得已请三陪小姐来当伴娘。我问他有伴娘被闹过之后上吊了是不是真的,她答道,好象不只一位。不一会儿,一位闹洞房闹的满头大汗的政的同学出来了,看见我,知道我是琳的同学,笑笑说,主要是和嫂子不熟,不太好意思闹她。哇哦,我实在想象不出熟的话会怎样。
中午的婚宴仿佛一场舞台剧,导演编剧观众演员一应俱全。规定时间11点半新郎新娘隆重登场,It's show
time!我很好事地在“后台”观望,却没想到这个用作“后台”的小小走廊挤了好多人,都在好奇地打量着美丽的新娘子。上台之前,大家都兴奋又紧张地围着主角转来转去,有的检查一下飘逸的长裙,有的打量一下漂亮的妆容,有的拉拉白色的蕾丝手套。婚礼的主持人瘦瘦的,戴副眼镜,急匆匆地跑过来和新郎新娘交待上台交换婚戒的细节。
11点半,音乐响起,新人在两位很可爱的小朋友的引导下,走上“金光大道”,上台秀起。在场大概有几百个宾客吧。坐满了整个大厅。琳看上去美极啦,所有人都非常惊艳。主持人的水平还不错,很擅长调动场上气氛和控制节奏,向大家介绍新人的时候,还把台词改编成了顺口溜,打起了快板,听说以前是专业说相声的,怪不得有如此发挥。这个时候,我才发现自己真正找到了参加婚礼的感觉。心里有些感慨:琳的几年爱情长跑终于有个终点,有个归宿了。两位主角的表现也可圈可点,落落大方。互换婚戒,山盟海誓,许下祝福,此处略过不表。改口称长辈的时候,我又一次心中暗暗佩服琳的大方直爽,真是现代女性风范,改口称“爸妈”不含糊。若是古代女子,此刻应有“羞答答,掩面叫声爹与娘,声若蚊呐”的描写了。主持人让政用山东话叫琳的父亲“爹”的时候,大家哄堂大笑。后来有受邀请的两个领导上去讲话,很是可乐,其中有一个说,新人是从深圳特区来的,但是特区尽管开放,也需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哈哈。
再后来,好饿。大厅上坐满了,就另找个单间吃饭了。和一群不认识的长辈坐在一起,当听说我是琳的同学,免不了被大家好好地上下打量地一番。 还好,有政的表妹陪聊,有些共同话题,相谈投机。否则可不免冷场的尴尬了。
下午两点,吃完了,回到大厅,发现人大都已经散去,新人一家还在拍照。算起来,新娘子从早上四点起已经整八个小时腹中空空,其间只吃了几块点心。维持脸上的微笑也有好几个小时啦!看来做新娘可真不容易呐!首先,要有超强的体力和忍饥挨饿的能力;其次,被开玩笑也不脸红不计较;再次,满脸笑容几个小时也不觉得累。从这些标准来看,琳还真是模范新娘呐。倒是我这个看客,光是看也累的发慌。
不管婚礼有多少世俗人情牵涉,多少礼仪往来,多少琐碎风俗,其本意,无非是一种与亲朋好友之间的联结互动,一个给予祝福和接受祝福的机会。看看新人父母脸上虽然劳累却满足的表情,看看新人的风姿绰约、玉树临风,亲朋好友们的欢声笑语,心里很快乐,这就是成功的婚礼啦!
对了,顺便介绍一下下榻的这家酒店吧,挺好玩儿的。淄博的玫瑰大酒店,是家地方旅游的特色酒店,以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为主题的,因为淄博是作者蒲松龄的故居嘛。进大厅,前台小姐的身后是二三米高的蒲松龄他老人家的雕像。走廊上挂着聊斋的人物介绍,酒店内陈设古色古香,颇有一番意境。每一个餐厅都是根据聊斋中的小说起的名字。每一个房间的名字也都冠以聊斋中的人物之名。比如新娘子和我住的这间,叫“秀才”,讲的是聊斋中一位能够听懂鸟语的秀才。
这个酒店还有个我颇为喜欢的特色,就是每个房间的床头放几册聊斋的连环画,让我这个喜欢看故事的人真是眼前一亮。十几岁的时候,家里有一套聊斋的上下册白话本,当时一个人晚上趴在被窝里看,还记得讲一家闹鬼,院子里一个老太婆,头发披散着像笤帚。看得有点心惊肉跳、冷气嗖嗖的。现在不怕鬼啦,连环画里,什么《画皮》、《婴宁》看得津津有味,多年之后重拾,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酒店的饭菜饭前必上一盘煎饼卷大葱。山东的煎饼各地的口味颇有些不同。比如我小时候吃习惯的日照临沂等地的煎饼一般很硬,很有嚼劲儿,甚至会让吃客嚼到腮帮子酸痛不已,外地人一般比较难接受。淄博泰安一带的煎饼就比较松软,吃起来比较可口,外地的游客也容易喜欢。
走之前,琳给送行,在酒店下的餐厅吃饭,照例上来一盘煎饼,大嚼之后发现盘底衬纸上仿佛有字,拾起打量,居然发现新大陆:《煎饼赋》一篇,蒲松龄所作。略读之下,大奇之。小时候吃惯的煎饼,如此平淡无奇的食品被老蒲一写,居然腐朽化神奇。懊悔以前为什么不知道有此文,若有知,每每啃煎饼之时忆起,岂不齿畔沾有书香之气耳?如获至宝,小心折起,带走留念。
下附此文,与君共赏。按时下风气,这也能冠以“齐鲁煎饼文化”之名了。嘿嘿。
煎饼赋
作者:蒲松龄
煎饼之制,何代斯与?溲含米豆,磨如胶饧。扒须雨歧之势,鏊为鼎足之形之,掬瓦盆之一勺。
经火烙而滂淜,乃急手而左旋,如磨上蚁行。黄白忽变。斯须而成。“卒律葛答”,乘此热铛,一翻手而覆手,作十百于俄顷,圆如望月,大如铜钲,薄似剡溪之纸,色似黄鹤之翎,此煎饼之定制也。若易之以荞屑,则如秋练之辉腾,难之以蜀黍,又如西山日落,返照而霞横。夹以脂虞相半之豚膏,浸以肥腻不二之鸡羹晨一饱而远幕,腹殷然其雷鸣。备老饕之一啖,亦可以鼓腹而延生。(我注:豚膏就是猪肉冻,也是淄博特色菜)
若夫经宿冷毳,尚须烹调。或拭鹅脂,或假豘膏,三五重叠,炙烤成焦,味松酥而爽口,香四散而远飘。更有层层卷折,断以厨力,纵横历乱,绝似冷淘。汤合盐豉,末锉兰椒,鼎中水沸,零落金绦。
时霜寒而冷冻,佐小啜于凌朝,额涔涔而欲汗,胜金帐之饮羊羔。耐于东人连蹇,奇荒相继,豆落南山,拟于殊粒。穷惨淡之经营,生凶荒之妙制,采绿叶尔椒榆,渍浓液以难治,带叶烟而来,色柔华而苍翠。
野老于此,效得酱于仲尼,信缩葱于侯氏,朵只头,据墙次,咤咤枨枨,鲸吞任意,左持巨卷,右拾遗坠,方且笑锅底饭之不伦,讶五侯鲭之过费。有锦衣公子,过而美之曰:“愿以我鼎之所烹,博尔手中之所遗,其可乎?”野老怃然,掉头不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