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转贴原因:
2005年的秋天的一个清晨,好友发来一短信:成俊自杀了!
震惊。震惊。
胸膛里面好象猛地被一个尖尖的小锤子敲了一下,闷闷的疼痛。
我翻看着手机里保存的成俊的号码,意识到:这一串11位的数字,已经变成了一个吞噬一切呼唤的黑洞,从此没有任何回响,空空荡荡。
总想写一篇纪念他的东西,给自己交待,然而,生命是那么重的一种份量,一直压迫着我,让我无法下笔。
这两天是天灾的全国哀悼日,大家的泪水,都聚焦在不幸失去生命的人的悲哀上。
是啊,人的生命如此脆脆弱,然而,可怕的是,有时候,自愿结束它的却是拥有它的那个人。
今天偶尔看到这篇文章,想起了远逝的友人。贴之,以寄托哀思。
跌倒──寄K
龙应台 (20071109)
谁教过我们,在跌倒时,怎样的勇敢才真正有用?怎样的智慧才能度过?跌倒,怎样可以变成行远的力量?
不久前,震动了整个香港的一则新闻是,一个不堪坎坷的母亲,把十岁多一点的两个孩子手脚捆绑,从高楼抛落,然后自己跳下。
今天台湾的新闻,一个国三的学生在学校的厕所里,用一个塑料袋套在自己头上,自杀了。
读到这样的新闻,我总不忍去读细节。掩上报纸,走出门,灰蒙蒙的天,下着细雨。已经连下了三天雨,早上醒来时,望向窗外,浓浓的雾紧紧锁住了整个城市。这个十五岁的孩子,人生最后的三天,所看见的是一个灰蒙蒙、湿淋淋、寒气沁人的世界。这黯淡的三天之中,有没有人拥抱过他?有没有人抚摸过他的头发,对他说「孩子,你真可爱」?有没有人跟他同走一段回家的路?有没有人发简讯给他,约他周末去踢球?有没有人对他微笑过,重重地拍他肩膀说,「没关系啊,这算什么」?有没有人在MSN上跟他聊过天、开过玩笑?有没有人给他发过一则简讯,说,「嘿,你今天怎么了?」
在那三天中,有没有哪一个人的名字被他写在笔记本里,他曾经一度动念想去和对方痛哭一场?有没有某一个电话号码被他输入手机,他曾经一度犹疑要不要拨那个电话去说一说自己的害怕?
那天早上十五岁的他决绝地出门之前,桌上有没有早点?厨房里有没有声音?从家门到校门的一路上,有没有一句轻柔的话、一个温暖的眼神,使他留恋,使他动摇?
我想说的是,K,在我们整个成长的过程里,谁,教过我们怎么去面对痛苦、挫折、失败?它不在我们的家庭教育里,它不在小学、中学、大学的教科书或课程里,它更不在我们的大众传播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只教我们如何去追求卓越,从砍樱桃的华盛顿、悬梁刺骨的张秦到平地起楼的比尔盖次,都是成功的典范。即使是谈到失败,目的只是要你绝地反攻,再度追求出人头地,譬如越王句践的卧薪尝胆,洗雪耻辱,譬如哪个战败的国王看见蜘蛛如何结网,不屈不挠。
我们拚命地学习如何成功冲刺一百米,但是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你的膝盖破得血肉模糊时,怎么清洗伤口、怎么包扎;你痛得无法忍受时,用什么样的表情去面对别人;你一头栽下时,怎么治疗内心淌血的伤口,怎么获得心灵深层的平静,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
谁教过我们,在跌倒时,怎样的勇敢才真正有用?怎样的智慧才能度过?跌倒,怎样可以变成行远的力量?失败,为什么往往是人生的修行?何以跌倒过的人,更深刻、更真诚?
我们没有学过。
如果这个社会曾经给那十五岁的孩子上过这样的课程,他留恋我们,以及我们头上的蓝天,的机会是不是多一点?
现在K也绊倒了。你的修行开始。在你与世隔绝的修行室外,有很多人希望捎给你一句轻柔的话、一个温暖的眼神、一个结实的拥抱,可是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自孤独。
北大研究生自缢身亡 死前曾对家人诉说压力过大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1月02日01:56 京华时报 |
|
死前曾对家人诉说学习压力过大 本报讯(记者唐骏)昨天下午,来自湖北荆州的两位老人在中关村76号楼305室数次哭晕过去。10月30日晚,他们的儿子成俊将自己吊死在这间屋子里。自杀前,身为北大信息科技学院研究生的成俊曾打电话给家人,说自己感觉学业的压力特别大。 305室的大屋里光线黯淡,成俊生前就租住在这间屋子的上铺。10月30日晚11点左右,同屋的室友回到这里时,发现成俊穿戴整齐吊在上铺上端近2米高的钢架上。警方赶到现场后证实成俊已死亡,并初步认定这是一起自杀事件。10月31日清早,成俊的父母接到海淀警方传去的噩耗,随后匆匆和大儿子一起赶到北京。 在收拾儿子遗物时,一直以泪洗面的两位老人数次哭晕过去,被送回宾馆休息。遗物中没有发现遗书。 成俊的哥哥成钢哽咽着说,弟弟今年才23岁,读研一,曾在1999年以全市第二的高分考入北大计算机系,一直是父母的骄傲。得知儿子的噩耗后,成俊的父母几乎崩溃,不吃不喝,只是默默流泪。 成钢说,进入大学后,弟弟曾和家人说过计算机系天才太多,他感觉压力很大。出事的前几天,成俊还分别致电母亲和哥哥,说导师告诉他们只要成绩不好就得回家,自己的压力越来越大。 同屋室友也告诉成俊的家人,他们几天来就感觉成俊情绪比较低落,但由于自身课业也非常繁重,没有机会与他好好交流。另外,成俊反复的声带病症也被认为可能是他自杀的一个原因。 几位同学称,成俊善良且有责任感,乐于助人,但性格比较内向,不太知道排解压力。 成钢说,弟弟每次打电话回家,都会叮嘱父母和爷爷保重身体。成俊的理想是研究生毕业后去香港继续深造,半月前他还发短信给哥哥说兄弟俩都要好好加油,好让父母下半辈子过幸福的生活。没想到,他还没体味到今后的幸福就告别了这个世界。 ■记者手记 记不清这是今年第几个自杀的大学生了。在一个个年轻的生命悄然逝去后,人们往往慨叹自杀者脆弱的心灵,但有多少人能看到他们正背负着日渐沉重的学习和就业压力?成俊曾坚强地与自己声带的疾病做抗争,曾梦想着给父母带来更幸福的生活,可在压力面前,他最终还是放弃了自己的承诺。希望这么多逝去的生命可以唤回人们对大学生群体的关注,建立一个真正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机制,帮助他们彻底释放自己内心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