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尊师传统孔子教育校园 |
新闻提示: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搜狐网实施的专题调查显示(3369人参与),在当今社会中,近九成的人感叹当下好老师不常有。调查中,在公众对老师的整体印象这一环节,55.6%的人认为“一般”,和其他职业没什么不同;26.9%的人感觉很差;只有17.3%的人觉得很好,老师值得尊敬。
现在在网上看有什么新闻热点事件,隔三差五的总会有那么几篇关于老师和学生的报道,而且人们一开始都会下意识的反应:上次是幼儿园老师掌掴学生,上上次是学生与家长到学校殴打老师的“殴师门”,这次又轮到谁打谁了?人们对于老师与学生之间的那点事已经见怪不怪,甚而变得麻木了。
如今,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老师很好、值得尊敬的人只占17.3%,这在调查中已经可以算是很小的比例,这个结果的出现虽然并不出乎人们的意料,但却是一个值得我们社会深思的问题。
中国自古以来都对教育十分重视,尊师重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孔子在山东曲阜创办第一所“学校”以来,在后来传统儒学的深刻影响下,尊师重教的学风日益兴盛。孔子的学生子贡,聪颖好学。一次,鲁国大夫叔孙武在人前贬低孔子,抬高子贡。子贡非常生气,拿自己比作矮墙,把孔子比作高墙、太阳和月亮,说老师无人可以超越。孔子死后,子贡更是在墓旁守墓六年,可谓尊师的典范。
古语有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老师教育学生如何做人,传授给他们知识谋求生存之道,就凭这一方面,老师就应该受到学生以及整个社会的尊重。但是,事情的发展却与我们的愿望相违背,频繁发生的恶劣事件使人们对老师的看法不断向反的方向转变,甚至有人提议取消在专门为提倡尊师重教学风的教师节,他们认为,教师节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本质,现在变成了老师们的“收礼节”。
老师沦落到今天这个尴尬的地位,其背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在当今的社会风气影响下,一些老师日趋功利化,他们偏离了作为老师教育学生的基本原则,也有不少老师背离师德经常对学生进行打骂责罚,使学生对老师的偏见也越来越大。还有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不合理的师评考核制度,以学生成绩的好坏作为考核教师的标准,老师片面追求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矛盾。
另一方面,学生思想发生变化,当代社会独生子女的增多,家庭的溺爱使他们对老师的要求增多,相应的,在这个过程中,对老师的不满也在随之增长。这也是老师反映为什么现在学生越来越难教的原因。
最后,社会对老师的恶魔化也是做一个重要因素。一些媒体为自身利益需要,对师生中矛盾这些事件大肆渲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们对老师的反面认识。
不论在哪种情况下,教育始终都是立国之本,是一个民族繁荣昌盛的希望,而老师是教育中授业的主体,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那么,如何解决目前老师处于不受尊敬边缘的尴尬现状,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