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陆云《与兄平原书》三十五首,相当部分能找到书写时间,而且时间标签很清晰。这方面工作,已经有老师们做过。看八卦的旁友随手一摸也能摸个大概。他们兄弟关系密切,时常切磋文艺,早就是大家公认的事情,书信中的讨论语句也经常被引用。不过我们现在需要注意另一个问题,就是并不是俩文学家在一块,就必然成天只会讨论文学问题……
有的时候,也可能乱入一点……卖萌,撒娇,瞎唠嗑。。。
《与兄平原书》之……N?……【?
云再拜:兵真凶事,生来初不见习,顷观之,正自使人意恶。羊肠转时极佳,问人皆不解,何以作此转?虽云欲相泄,恐此正自取好耳,说之不能工,愿兄试一说之。张义元答员渊之回流昆仑吐河不体,正自似急水中山石间,是人谓回缚者,但言之辞不工耳,不知此中语于诸赋中何如。顷曰极勿勿,病一十当出略通,日在马上,此不可谐,又恐信不及兄。今以因休祖致,又力作无锡书,极无赖,甚不备具;如是更白问于中。
前情是陆云向陆机写信,请教过《南征赋》的一些段落。《南征赋》的主要内容,是记叙司马颖当时在前进基地朝歌的一次大阅兵,给己方打气壮威,降大神攒人品(够了!)。因为序还健在,所以帮了我们大忙,基本可以确定它是写于太安二年十月初,可能建春门之战还没打响,可能正在打,按理不太像已经打完,因为建春门之战已经到初八。
——但不过总之,这位大大,你跟你哥这时候还请教文学问题,MS确实是不太妥的。。。
好在他这一边引文一边回答的做法,在一切书信中都很常见。换句话说,在行文的逻辑方面,我们没什么阅读障碍。”极勿勿“”在马上“这种,晋人书信中是比较口语化的表达,可能前者一般朋友会相对陌生一点,不过也没什么关系。它头号可能的意思就是匆忙急遽,换言之现场画面略鸡飞狗跳。此外也有可能训为恍惚忧愁的意思。
所以这封信的意思,大致可以搞成下面这个样子:
陆云再拜。
战争、军事,真是糟心事,我生来就没怎么沾过(=“赞美成都王讲武阅兵,并不是我好战”),其实我当时简直越看越闹心(这个倒是人之常情,他亲哥哥在前线,一看讲武阅兵,“毛线,又要增兵,几个意思”)。收兵队形看起来非常漂亮,问过好些人,为什么要这么命名,虽然可能说着说着会讲砸了,但精妙之处,或许也正在此吧。只是我讲不来。——不然,哥,你给我说一下嘛。——人家又有这么这么个说法,说是像在山石间穿过的急水(有速度又带漩涡),就是转过头用来缠住人的(按:这个“缚”确实有异文作”转“,这里不细8),但他这个话好像说得又有点粗糙,哎呀我也不知道放在赋这种文体里会不会一秒出戏。兄长说最近状态不佳(忙得四脚朝天/心情惆怅/精神恍惚),我的文章错误率控制在10%就能对付;又说人在军中,帮我改文章这事儿办不太成(可见陆机并没有摸鱼);哎呀我又怕信使追不上你(他其实想说的是信使到不了你那里,但这表达法,这“不及”,略……都开始考虑全国追杀对家了吗等一下?)。现在正好托缪胤他们带给你(这个缪胤的身份:河间王前妻的弟弟,河间王他爷爷司马孚的外孙,换句话说这是河间王的表兄弟
前内弟;注意六朝这种帮忙送信的不一定都是手下人,也有可能是各种亲友,后来殷羡对此曾愤怒表示过我不叫顺丰你们不要找我)。前面我还也给无锡亲友写过信呢(《陆士龙文集校注》释“锡”为“赐”,说是“哥你没给我写信我好忧愁”;不过无锡当时就叫无锡,陆云其他信里说他哥给他写信用“诲”甚至还用过“敕”,所以我姑且还是先按字面意思来讲),现在(要虚脱了哎呀嘤嘤又无聊赖)又懵圈又迷茫,我也不知道我都说了些什么。就再跟哥哥请教一下啊。
哥,不要不理我。
哥,我知道你忙,不要拉黑我嘛。
一个大写的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当初围观姬友某,直接在边上补刀,吐槽曰:
这是撒娇,鉴定完毕。
然后重点是,我也不知道这封信送到的时候,过没过初八。。。
-END-
╮(╯_╰)╭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