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资料】刘宋中书舍人秋当被pia及自pia事件簿

(2015-12-18 16:21:08)
标签:

杂谈

因为有亲友问了,所以按时间次序列出来,给大家看一下。
南史差不多的地方我就不引了。大家有兴趣可以对读。
作为资料我也暂时不作深入分析了。回头有空搞个长的。秋当他心态肯定有问题,当然心态问题的原因,是生活环境所迫宝宝心里苦,还是刘义隆混养的锅,还是他自己青春期直接对接更年期,脑子有积水,垂体长了瘤,我们回头再慢慢数。站在局外看,有时真是蛮可怜。

总的来说,秋当这人碰瓷是很有看点的。当然我不是说他有技巧,只是说他很典型,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基于随机利己精神的无规则运动。他大方向是从高往低碰,但偶尔也会从低往高碰,虽然其实也碰不成,不过锲而不舍,也算证明了意志强于智慧可以青史留名的传说。所以如果对他ID有印象,读到后来你会觉得卧槽秋先生怎么又是你啊。尤其你对比一下真正有自我尊严的庶族地主,前有车胤,后有纪僧真——这俩压根都不会干碰瓷的事儿。

首先元嘉三年前,疑似碰瓷过王华。
宋书谢晦传引元嘉三年谢晦方面起兵檄京邑文(执笔人是何承天):

华说数为秋当所谮,常不自安。

王华自己做事手脚不太干净。这时候他不自安是比较活该。不过王华毕竟是王导幼子之孙,如果按一般观念中,刘宋早期的士庶关系,那秋当他招惹王华算是很有胆气。另外王华算刘义隆的早期骨干之一,虽然他很坑。然而如果谢晦没胡说八道的话,那秋当甚至敢造王华的谣。把朝政争出了宫斗走位,只能说也算能耐。当然,他造王华的谣,虽然给王华可能造成了精神暴力影响(前提是谢晦没胡说八道),但毕竟没影响前程。

所以可能秋当也觉得不太自安。王华元嘉四年死。同年,王昙首为太子詹事。
于是第一个小高潮来了。

宋书蔡兴宗传:

元嘉初,中书舍人秋当诣太子詹事王昙首,不敢坐。

这就是我之前说的。王昙首已经看座,但他并不敢坐。
王昙首跟刘义隆关系非同一般,而且权位分量事实上远高于王华。——随手举个比较惨烈的例子。打完谢晦之后刘义隆一脸感激说如果不是你们帮忙这事我搞不定了,所以我要封你们。王华还没说话,王昙首在边上一抬头:说得好像有多光彩一样,您随便,我是不要的。于是他怎么说都不要,刘义隆当场投降曰:那大家就都别封了。
所以理论上来讲,王昙首对秋当如此随和,秋当反而可以出去嘲笑王华还是不识货的。

然并x。

在这时我觉得秋当心态已经严重出问题,他是不能相信士族中人会对自己释放善意的,何况士族领袖。对他友好往往容易适得其反。多年以来你一直站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世界终于对你伸出了手,然而你逃了。这换一个词可以叫叶公好龙。
所以从寒门角度我觉得他猪队友,往后其他人大概会觉得诶算了那就对你们继续不友好吧。

宋书张敷传:

迁正员郎。中书舍人秋当、周赳并管要务,以敷同省名家,欲诣之。赳曰:“彼若不相容,便不如不往。讵可轻往邪?”当曰:“吾等并已员外郎矣,何忧不得共坐。”敷先设二床,去壁三四尺,二客就席,酬接甚欢,既而呼左右曰:“移我远客。”赳等失色而去。

张敷是吴郡张邵的儿子。张邵是刘裕的老部下,也是刘义隆的老伙计。本时间段张敷家里正好出了点事。他父亲在雍州做官时有贪渎案底,也因为护卫柔然使臣不力引发过外交事故,所以遭受到双规免职削爵等等一系列处分。可想而知张敷心情并不是很好。在此背景下秋当去找张敷就尤其显得像碰瓷,这回还不敢一个人找,带着一个队友。
但似乎也并没有什么用。

需要注意张敷这人性格是这样的:

尝在省直,中书令傅亮贵宿权要,闻其好学,过候之;敷卧不即起,亮怪而去。

换句话说:他不想理你,可能不是因为你是寒门,他就只是不想理你而已……

但事儿还没完。元嘉十年这位秋先生又惹事了。
宋书张茂度(裕)传附陆子真传:

元嘉十年,为海陵太守。中书舍人秋当为太祖所信委,家在海陵,死还葬,桥路毁坏,不通丧车,县求发民修治,子真不许。

陆子真这人戏份不多,陆玩的曾孙,陆慧晓的爸爸,再往下数一代可能某些人稍微有名一点——例如所谓竟陵八友中最年轻的陆倕,其八卦事例类如沈约跟人隶事对赌(并没有下注)他在边上帮忙数钱(大误)我们回头再说。他这个事件我觉得熟悉陆们的朋友都可以看出来,是对事不对人,觉得妨农。而且最紧要的在于,你私人的事情,发动公家群众充徭役,这还好是碰上个陆,要是碰上个王……随口就来的“朋友,你是要造反吗?”

比如王僧达临死给了颜竣那一刀。

但故事后来尾巴是越长越长。当然我莫名觉得都很合理。
南齐书陆慧晓传的说法是这样的:

时中书舍人秋当亲幸,家在海陵,假还葬父,子真不与相闻。当请发民治桥,又以妨农不许

注意多出来的这萧家特产铁幕式拉黑(不)。略疑:萧子显认为对陆子真应该对秋当抽一记耳光,也可能听到了相关说法,但没想到前代记载里陆子真他只是挡了一下,还挡得忒公事公办,于是萧先生对没看到打火机出镜深表遗憾。
更神兽的来自南史陆慧晓传:

时中书舍人秋当见幸,家在海陵,假还葬父,子真不与相闻。当请发人修桥,又以妨农不许。……王僧达贵公子孙,以才傲物,为吴郡太守,入昌门曰:“彼有人焉。顾琛一公两掾,英英门户;陆子真五世内侍,我之流亚。

我猜测这是大家希望有人做个总结吐槽。然而大家又都是斯文人,所以这个并不光荣但很艰巨的任务,这个得罪人的事情,只能交给已故多年的著名嘴炮王僧达(不)。王僧达真说过这话当然最好,说过这话的可能性也很大,当然没说过他也不介意在这客串一下说一说……
总的来看,至少可以认为……
李延寿从江北也发来贺电,曰:不管怎么说,这一巴掌我们认为抽得漂亮。

所以秋先生这做人,确实是吃力不讨好出了境界。他可能一直想试出来一个士族圈子接纳他的可能,然而一直在碰壁。而且可能一辈子都没搞清楚,让他感到压抑的,都是什么东西。

-END-
╮(╯_╰)╭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