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朝旧事:当时风标王景文(中)

(2012-09-10 16:45:27)
标签:

王彧

文化

杂谈

分类: 汉魏六朝相关

#大本命家的囧人&破烂事#系列

 

(续前节)

 

要开始对王彧这个人物的吐槽,我们不妨从比较8的细节入手。

《南史·谢裕传》:

 

子恂字泰温,位鄱阳太守。恂子孺子,少与族兄庄齐名。多艺能,尤善声律。车骑将军王彧,孺子姑之子也。尝与孺子宴桐台,孺子吹笙,彧自起舞,既而叹曰:“今日真使人飘颻有伊、洛间意。”……后以家贫,求西阳太守,卒官。

 

谢孺子本名谢稚。《宋书·谢景仁传》:

 

子恂,鄱阳太守。恂子稚,善吹笙。官至西阳太守。

 

之前说过,我们不管引谁的传,主要都为了【看景文】。前面的景文相关细节,出现在谢稚的《南史》传记,李延寿的目的,显然更像是略带HC(……)地记一笔谢稚的才艺。在历史上,这个故事无干大局也无伤大雅,信亦可不信亦可。但如果相信其真,仔细想想这个片段中的景文,多少会感觉到这个人与其表兄弟的不同。

 

王谢两位,都是性情中人,性子一来,想做什么就去做了。嗯这没错。不过,我们看到,一开始,是谢稚吹自己的笙,理论上王彧算是给他伴舞的对吧——最后,却是王彧一脸理所当然地拍了拍谢稚:哎兄弟,这次亏了你啊,哥感觉真好,爽呆了。

 

脑补情节——

谢稚(瞪眼无辜看):……??????……

 

话说,看官……您……见过这么反客为主的表兄弟么?……

 

如果暂时不能确信李延寿材料来源的可靠性,我们求助跟王彧更熟、也不介意大声帮他喊冤的沈隐侯。《宋书·王景文传》有如下细节:

 

寻复为左长史。坐姊墓开不临赴,免官。大明二年,复为秘书监,太子右卫率,侍中。五年,出为安陆王子绥冠军长史、辅国将军、江夏内史,行郢州事。又征为侍中,领射声校尉,右卫将军,加给事中,太子中庶子,右卫如故。坐与奉朝请毛法因蒱戏,得钱百二十万,白衣领职。寻复为侍中,领中庶子,未拜。

 

【看到江夏二字忽然狼血激涌的朋友,请把二次元即视感摁回去谢谢。不跑题,继续。】

 

往轻里说:这哥们,某些方面……有点没心没肺。他很谨慎,他低姿态,包括他后来地位日高、为人日渐谨小慎微,但笑容再暖,都没有办法掩盖内里的缺乏温度,万幸他也从未想过去掩盖,才不经意存了属于他的一派……自然风流(嗯?)。

这和他的曾祖王劭,和他的嗣父王智,一脉相承。

此外,在别人的传记里,也有这样一笔:

 

上每酣宴,辄诟辱群臣,并使自相嘲讦,以为欢笑。智渊素方退,渐不会旨。尝使以王僧朗嘲戏其子景文,智渊正色曰:“恐不宜有此戏。”上怒曰:“江僧安痴人,痴人自相惜。”智渊伏席流涕,由此恩宠大衰……(《宋书·江智渊传》)

 

编派别人老爸去嘲笑别人,在当时是很严重的失礼,所以被皇帝分配到这一任务的江智渊,提出了明确的不同意见。不过,有没有人好奇过:王彧本人,在哪里

 

如果无法证明,他已经RP到刷破当时的底线,这个片段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

王彧其人,除了心比较冷以外,还……特别能忍。

 

……然后?……

然后木有了。

 

略感神奇,对吧。

自带成为优秀反贼的全套素质,但完全没那根神经。

 

【所以我有次私下跟人吐槽:阿龙家老三王洽323年生的,你们谁有兴趣去考一下老五王劭是哪年生的,不要是324年啊!王敦转世给好兄弟当儿纸,脑补起来不要太带感!为啥通常不碰永嘉阿龙都不会祥瑞我?因为他自己的膝盖可能……都被好基友s的各种祥瑞戳碎了好吗?!……(祥瑞御免嘤嘤嘤)(扯回来)】

 

在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连传四代的“谨实”门风,将王彧性格中的危险一面,近乎完美地封印在黑暗中。刀未开刃,水仍细流。他的日常面目,总是一个和平主义、与世无争的书生。又比如,即便孝武帝心里对他已有芥蒂,他也不介意帮僚友说话:

 

世祖旧臣故佐,普皆升显,伯玉自守私门,朔望未尝问讯。颜师伯、戴法兴等并有蕃邸之旧,一不造问,由是官次不进。上以伯玉容状似画图仲尼像,常呼为孔丘。旧制,车驾出行,卫尉丞直门,常戎服。张永谓伯玉曰:“此职乖卿志。”王景文亦与伯玉有旧,常陪辇出,指伯玉白上:“孔丘奇形容。”上于是特听伯玉直门服玄衣。(《宋书·沈伯玉传》)

 

所以王彧在当时人气很高。不过……这里面仍然有些问题。

比如:在这个人身上,天使和恶魔,平衡能保持多久?

 

【同样的问题……也可以问王肃,对吗?】

 

历史,至少部分地,已经给出了答案。在下一节里,我们将把目光聚焦到前废帝和明帝这两朝的交界点上,来看看模范好尼桑王景文的人品负爆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