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尊敬的师长刘恩启先生写于1991年8月的杂文《学史与看戏》,以示怀念和敬意。
学史与看戏
刘恩启
别看老夫生在冀中平原的乡村,又只念了几年的书,可对于质朴动人的家乡戏,还是从小就着了迷。而在评剧、大秧歌、河北梆子······诸色剧种中,为我情有独钟的,还是京剧。
我酷爱京剧,是从学史开始的。抗战前夕的小学,似乎二三年级就有了历史课。当时还是孩提的我,上历史课是当做历史故事来听的。稍长,不满足于“正史”的乏味,就去读课外读物中的“稗官野史”、小说演义,再后来,就不满足于只是“看”,而干脆自己也学着草台子戏班的表演,进入角色,约来三五小戏迷如我者,演来活灵活现,如痴如醉。
进城以后,在戏园子里看了许多精彩纷呈的“大戏”,聆听了众多京剧艺术大师的精湛演唱,方知天外有天,由俗入雅,越看越有瘾,成了地地道道的京剧迷。有时看了戏,又不禁返过来考诸历史,与过去学得的历史知识相印证,考究某些历史人物故事的是非得失与来龙去脉,怡然自得,其味无穷。如此由史入戏,由戏入史,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受益匪浅。
回顾既往,推己及人,我看老一辈不少的京剧迷,大抵与我有着相似的经历与“成因”。而反观时下年轻一代京剧观众的后继乏人,重要原因之一,正是在于历史教学的薄弱和历史知识的贫乏。现在小学六年级才有历史课的设置,我的几个孩子,都是念到中学才算正儿八经学了点历史,也还是茫然无知如“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再冒说一句,如今即使念至大学,能将“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一部中国历代兴亡史讲清楚者,怕也难有几人。不懂历史,看戏便看不出门道,如坠五里雾中,懵头转向,兴味索然。在京剧还是历史传统剧目为主的情况下,要求历史知识贫乏的人对之入迷,岂非缘木求鱼。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同理,欲兴京剧,亦须知史。而历史知识和京剧艺术的鉴赏兴趣,都是可以培养的。
(寫于1991年8月18日)

近日翻看家中书籍时,其中的几本杂文集又勾起了对老人家的怀念之情。老人家少小从军,当过兵,当过官,也当过编辑,一生偏雅好杂文,身为北京市杂文学会会员离休后仍壮心不已笔耕不辍,不时结集成册。收入几本文集内的文章多属于思想杂谈,或鞭挞丑恶,或弘扬正气,还有部分生活随笔,也是情理交融,文笔生动,至今读来仍感亲切、自然。从中摘得一俩篇生活杂文放在我的博客里供喜欢杂文的朋友闲时阅读,也算是我们作晚辈的一点心思。(国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