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京西古道上的村落----灵水(1)

(2009-06-17 21:18:06)
标签:

休闲

灵水村

举人

    周六和家人驱车再进门头沟,直奔灵水举人村.

    距北京78公里的灵水村是门头沟众多古村落中最具文化底蕴的,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村里现有村民200余户700多人,明清两代灵水村人丁兴旺,村民多达2000多人。灵水村古建筑大多为清代民居少部分为明代建筑,不管院落大小均以青砖灰瓦的四合院为主,门楼、门墩、影壁、石阶一应俱全,许多门楼内侧左壁砖墙上还设有门神的神龛。石道、古磨、古树、古渠、古井、断壁、石刻和老宅无不铭刻着山村亦曾辉煌亦曾沧桑的历史。

    坐落在村西尽头的灵泉禅寺据说建于元代,也是村里最早的寺庙,现仅剩下一座山门,而两株巨大的银杏树还能隐约看到千年历史的痕迹。村头山坡上还建有南海火龙王庙、天仙圣母庙、观音堂和二郎庙,这四座庙宇紧紧相邻,形成颇具规模的建筑群。可惜的是几百年的沧桑损毁和人为破坏,如今主要殿堂都已不见踪迹,只有剩下的青砖山门、石阶和残墙断壁在告诉游人这里曾经的香火繁盛。院中两棵古柏历经千年依旧枝繁叶茂,几枝枯死的树枝形态奇异,其中一株古柏粗壮的底部树杈中长出了的一棵榆树,树干笔直,被誉为灵水村奇景之一。

     灵水村自科举制度盛行以来,村中不断有人考取功名,村中老人会自豪地告诉每个外乡人这个村共有二十二名举人和俩名进士。值得一提的是生于家境殷实的刘增广,光绪二十一年科考,得中举人,后官至四品,民国时举自身之力兴办学校,抗战期间也曾积极捐助过抗日部队,是一位有爱国心的晚清举人,也为灵水村增光添色传为美谈。

    如今漫步在灵水村头房前宅后,看着用山石垒成的泄水渠,流淌千年依然发挥着它的功能不由得你会赞叹古代工匠的智慧。深厚的文化底蕴任凭风吹雨打和历史变迁早已深深地印刻在了山村的每块青砖灰瓦上,也传承在了千年古寺的残墙断壁和古树的枝叶里,如果走累了坐下歇歇,静下心来你依然会听到古柏树下传来的灵水学子朗朗的读书声。 

京西古道上的村落----灵水(1)

 这是清代留下的两座小屋,虽然破旧却散发着百年前的气息  京西古道上的村落----灵水(1)

漫步小村,不管院落大小均以四合院为主,青砖灰瓦、错落有致. 

京西古道上的村落----灵水(1)

随着山势修建的街道依旧是几百年前的规制.

京西古道上的村落----灵水(1)

村里的泄水渠历经百年依旧发挥着排洪的功能。

京西古道上的村落----灵水(1)

朗朗的晴空下古人留下的高高的影壁.

京西古道上的村落----灵水(1)

村里人依然喜欢上山砍柴,用柴火烧水做饭.

京西古道上的村落----灵水(1)

古树、古宅、古渠、古磨再听村里人讲段古事,悠哉悠哉.

京西古道上的村落----灵水(1)

只要注意观察,村里到处都是游人稀罕的景物.

京西古道上的村落----灵水(1)

残败的影壁依稀可见当年的富足.

京西古道上的村落----灵水(1)

不多见的弓型街门.

京西古道上的村落----灵水(1)

磨砖对缝的山墙,精美的石刻,照下来做个纪念.

京西古道上的村落----灵水(1)

门楼、门墩、影壁、石阶,眼前的一切和曾经住过的缎库胡同如此相似.

京西古道上的村落----灵水(1)

寺庙历尽百年沧桑和损毁,只剩下青砖山门\石阶和残墙断壁.

京西古道上的村落----灵水(1)

寺内山墙上的人物画不知是何年何人的墨笔,我们先古今同乐一下(相册可见壁画大图)

京西古道上的村落----灵水(1)

残破山墙前的两棵古柏千年依旧枝繁叶茂,几枝枯死的树枝形态奇异。


京西古道上的村落----灵水(1)

青石板的尽头就是建于元代灵泉禅寺,可惜只剩下山门两株银杏树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难得的好天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