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费县西毕城村贤妇徐氏的故事

(2025-07-22 16:19:56)
标签:

西毕城

贤妇

徐氏

分类: 费邑杂考


 

费县西毕城村贤妇徐氏的故事

 

费县上冶镇驻地以南4公里,有个村庄叫西毕城。该村原名“西鄪城”,因靠近春秋“鄪国故城”而得名。由于“鄪”字生僻,1980年改为“西毕城”。该村现有居民3000余人,以吴姓居多。

清代《光绪费县志·卷十二·列女》中,记载了全县众多烈妇、贤妇、义妇、孝女、贞女、烈女等女性的名字。其中一位鄪城吴家的贤妇徐氏,有这样一段传记:

“徐氏,吴某妻。吴家鄪城,徐家孝义村。初缔姻,皆富。未婚,吴骤贫,求离婚,徐诺之。女不欲,夜以女仆导往,黎明至夫家,拜姑于床下。姑问为谁,女以媳对。姑犹未信,仆以实告。姑大惊,遂合卺,十余年不言归。氏善理家,吴富过于其旧。徐闻而愧焉。尝有逸马驮银入其家,氏寻其人,还之。”

这段文字的大致意思是:贤妇徐氏,是吴某的妻子。吴家是费县上冶社鄪城村(今费县上冶镇西毕城村),徐家是费县孝感社孝义村(今属平邑县柏林镇)。最初订婚的时候,吴、徐两家都很富有。尚未举办婚礼,吴家因意外之事家境骤然变得贫穷。吴家觉得自己贫穷了,配不上徐家了,于是主动提出解除婚约。徐家担心女儿嫁到吴家受穷吃苦,也就同意解除婚约。可是,当女儿的听说此事之后,坚决不同意父亲的做法。她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深更半夜离家出走,由家里的女仆做向导,走了几十里路,黎明时分来到了鄪城村,跪拜在婆婆的床前。婆婆问她是谁,徐氏说自己是儿媳。婆婆不敢相信,女仆就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如实告诉了婆婆。婆婆听了这番话,非常吃惊。吴家很快给儿子举办了婚礼。结婚十几年,徐氏一直没有回过娘家。徐氏非常善于管理家庭事务,几年之后,吴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富有程度超过了从前。徐氏的父亲听说之后,深感惭愧。徐氏为人正直,品德高尚,不贪图不义之财。曾经有一匹走失的马匹,驮着一大包银子闯进了吴家,徐氏没有隐匿财物,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失主,把银子还给他们。

据费县西毕城村《吴氏族谱》记载,鄪城的吴某,真名叫吴龙,是吴氏家族第六世。徐氏和吴龙结婚之后,生了四个儿子,长子吴国秀,次子吴国才,三子吴国振,四子吴国用。徐氏具有远见卓识,重视文化教育,把四个儿子都送进私塾去读书。后来,吴国秀、吴国振、吴国用兄弟三人成为“监生”,也就是北京国子监的生员。

县志记载贤妇徐氏的这段文字,只有短短107字。而在费县西毕城村,至今仍然广为流传着徐氏的许多故事。

徐氏和女仆深更半夜走了五十六里路来到西毕城村,首先见到的并不是她的婆婆,而是她的公公。当时天刚蒙蒙亮,徐氏走到村头,遇见一个拾粪的老头,就向他打听吴龙的家在什么地方。公公询问得知她来自孝义村,马上就明白是什么事情了,于是让她跟在身后,直接带回家中。徐氏“先见公公,后见婆婆”的故事,传为佳话。

徐氏当初离家出走时,瞒着自己的父亲,却没有瞒着母亲。母亲擦眼抹泪,不想让女儿离开,怎奈女儿主意已定,知道拦也拦不住,就用包袱包了很多金银首饰,塞给女儿。凭着这些金银首饰,徐氏给吴家重新购置了田产,加上她精打细算,一步步把日子又过好了。后来家里有了很多钱,徐氏甚至还购买过自己娘家的一些土地。县志说她父亲闻而愧焉”,正是出于这个原因。

在徐氏的精明管理之下,吴家的日子越过越好,购置的田产越来越多。从鄪城村向西,到蔡庄,到刘官庄,再到地方街,都有吴家的土地。传说有一个货郎(也有说是卖劈柴的),走到鄪城村,肚子饿了,想到吴家讨口饭吃。吴家的长工说,需要问问主家给不给。徐氏说:给他点吃的吧,反正他拉屎也得拉在咱家的地里。这个人吃完饭,扭头朝西走,一路上硬憋着不拉屎。过了一个多时辰,走了十八里路,到了地方街的河南崖,实在憋不住了,就在一块庄稼地里拉了一泡屎。询问当地人,这块庄稼地竟然还是鄪城吴家的。

贤妇徐氏持家有方,家业兴旺,吴家后来出了多位游击、守备、千总等武官,还出过很多监生和廪生。第八世吴冠英,是乾隆三十三年武举人,担任临清卫守备;第九世吴韶年,是乾隆五十七年武举人,担任临清运千总,后来提升天津卫守备,没有赴任;徐氏的三个儿子吴国秀、吴国振、吴国用是监生;第九世吴连城,是廪膳生员,撰有丛柏庵《重修泰山殿金姑殿》《重修灵宫殿》等碑文,所撰《重修采莲桥碑记》一文收录在《光绪费县志》中;第十世吴一鹗,也是廪膳生员,撰有丛柏庵《重修玉皇殿泰山殿关帝殿金姑殿》碑文。

古代的“贤妇”,是指在家庭中贤慧聪明、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妇女。一般来说,能够成为“贤妇”,需要具备几个标准:一是孝顺舅姑,敦亲睦族,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二是自身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教子严格,儿子有所成就,位列儒林;三是持家有方,能够提供资金,使儿子学有所成。这几点,贤妇徐氏全都做到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