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志书里的费县酿酒业

(2023-08-14 05:10:16)
标签:

费县历史

酿酒业

德泉湧

温河酒厂

分类: 费邑杂考

 

志书里的费县酿酒业

 

费县人喝酒的历史究竟有多么悠久,没有留下确切的文字记载。估计自从有人在此聚居那天开始,就有人喝酒,因为人类是离不开酒的。费县古代没有酿酒厂,酿酒作坊也出现得很晚,本地人所喝的酒,多为家庭土法酿造的白酒,也就是韩愈诗中的“家酿”,苏轼诗中的“村酒”。

费县目前仅存的两部古代地方志《康熙费县志》和《光绪费县志》里面,对酿酒业只字未提。一方面是因为酿酒业在古代属于“末业”(与一向被视为“本业”的农业相较而言),道貌岸然的官修志书,对此不屑提及;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费县的酿酒业不够发达,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和名气。如果本地出产茅台、五粮液那样如雷贯耳的名酒,地方志想不写都不行。例如被梁启超誉为“天下府志第一”的《遵义府志》,这样记载茅台酒:“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称第一。其料纯用高粱者上,用杂粮者次之。制法:煮料和曲,即纳地窖中,弥月出窖烤之。其曲用小麦,谓之白水曲,黔人又称大曲酒,一曰茅台烧。仁怀地瘠民贫,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青黄不接之时,米价昂贵,民困于食,职此故也。”

到了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费县人李景星编纂《山东沂州府费县乡土志》时,第一次提到了费县的酿酒业。李景星,字紫垣,又字晓篁,费城人,廪膳生员。他学问淹贯,博洽多闻,著有《屺瞻草堂经说》《屺瞻草堂楹联话》《四史评议》等,晚年受聘担任费县县志局局长,主持编纂《费县志》。他在《山东沂州府费县乡土志》下卷《本境物产》一章中,把费县境内的物产分为“动物天然产”“动物制造产”“植物天然产”和“植物制造产”四大类,其中的“植物制造产”里面有“食之属”,开头这样说道:“酿谷为酒,制豆为油,本境称利用焉。”仅此一句话而已,没有更为具体的记述。其实,当时费县的酿酒业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限于篇幅,李景星没有展开记述,未免语焉不详。不过,从“酿谷为酒”这4个字可以清楚地知道,费县所酿造的是粮食酒,这个“谷”是指高粱。

民国时期,费县酿酒业发展较快。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立山东大学化学社编印过一本书叫作《科学的山东》(民国醒民印刷局青岛刊本),书中说道:“酿酒工业,高粱酒——俗称白干酒、烧酒。山东一省出产高粱甚丰,原料既富,销路亦畅旺,因之各县营高粱酒酿造业者日臻发达,全省约二千五百多家,惜多采旧法,不能改良。”该书还附有各县“酒类原料调查表”,其中记载,费县的酒类名称是“烧酒”,出产数量是“二十万一千斤”,主要原料是“麦曲高粱”,每酿一百斤普通酒所用原料数是“四百斤”。全县每年出产20.1万斤烧酒,可见当时的酿酒产业规模已经相当可观。

该书称费县出产的高粱酒是“烧酒”,用词非常准确。今天人们常说的“白酒”,明清时期称作“烧酒”,或者“大曲酒”。而明清时期所说的“白酒”,其实是发酵时间较短的白米酒。明代戴羲所编《养余月令》卷十一中有“凡黄酒、白酒,少入烧酒则经宿不酸”的记载,可见当时白酒、黄酒、烧酒这3种酒是并列的。中国的酿酒历史非常悠久,有猿猴造酒、仪狄造酒、杜康造酒等各种各样的传说。《诗经·鲁颂·泮水》有“鲁侯戾止,在泮饮酒,既饮旨酒,永锡难老”的记载。但是,在宋元以前,都是以低温加热处理的谷物发酵酒,不属于蒸馏酒的范畴。直到元代开始,才出现了蒸馏酒,称作“烧酒”,也就是今天人们所说的白酒。2002年在江西省进贤县李渡镇发现的元代烧酒作坊遗址,距今800年左右,是目前国内考古发现的年代最早、遗迹最全、遗物最多、时间跨度最长的大型古代烧酒作坊遗址。

费县商业局1986年编印过一本《费县商业志》(油印本),里面比较详细地记述了解放前的费县酿酒业。该书第二章第六节《酒业(糟坊)》记载,开“糟坊”蒸酒,是一个专门行业,必须经过官府批准才能开办。解放前,费县城内只有两家“糟坊”,一家叫作“龙泉湧”,另一家叫作“德泉湧”,都在县城南门外。店名不约而同地都带有“泉”字,典出欧阳修《醉翁亭记》名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即“涌”,泉水喷涌之意,寓意出酒多多,财源滚滚。

“龙泉湧”位于慕曾街西侧的“祈壝街”上,也就是今天的“供销大楼”北侧的小巷子里面;“德泉湧”位于慕曾街东侧的“通济街”上,也就是今天的“龙门豪庭小区”北部。一个在路西,一个在路东,所以有“西酒店”“东酒店”之称。当时酿酒所用水源,应为地下水(井水)。“德泉湧”在东部,靠近温凉河边,地势较低,水源更为充足。

“龙泉湧”是三户人家合伙开办的酿酒作坊,老板叫李夫祥。三家共同出资3600块大洋,雇佣了28个工人。每年除了缴纳20块大洋的税款之外,纯利润只有600块大洋。这家酒作坊,从清朝末年开业,生意一直不太景气,时开时停。到了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转给了赵汉堤,作坊改名“新成”,经营了半年,第二年就停业了。

“德泉湧”是独资开办的酿酒作坊,老板叫赵文勋,总共雇佣了30个工人。清朝末年开业,除了酿酒这个主业,还以“前店后厂”的方式,批发兼零售,经营方式比较灵活,生意能够勉强维持,挺过了异常艰困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后实行公私合营,这家酒作坊被国家接办,逐渐扩建为国营酒厂。

酿酒业属于工业门类中的轻工业,所以费县经委、费县工业局1988年编写的《费县工业志》里面,也记述了费县酿酒业的一些情况。书中记载,自清末至民国年间,费县的酿酒业有了一定发展。1933年,县城成立“酒业公会”,会长孙自宜,副会长蔡雪轩,主要管理酿酒业和烟草业,并代替官府处理商务,催缴税款、债务。1937年,全县共有酿酒作坊16家,分布在县城、梁邱、上冶、方城、薛庄、探沂、朱田、马庄8个集镇。全县共有酿酒工人362人,开“糟坊”蒸酒。主要原料是高粱、小麦。

《费县工业志》还用整整一节的篇幅,比较详细地记载了费县酒厂的发展情况。书中说,费县酒厂是费县最早的工业企业之一,建厂时,厂址在平等街路南(解放前赵家酒店旧址),共有草房40间,敞棚60间,场地狭窄,设备简陋,以高粱、小麦为主要生产原料,只生产一种白酒,年总产量为200吨。当时称为“费县商业局酒厂”,职工41人。1958年改为“费县酒厂”,1965年搬到建设路北、温河西岸,西邻是汽车站,路南是煤建公司(后来的燃料公司)。产品花色不断增加,主要生产65度白酒,有65度大曲酒、65度二曲酒和老窖酒。1982年白酒产量达到3054吨,年产值从1967年的29.4万元、1968年的43.2万元、1969年的72.9万元,逐年快速增长,1975年达到153.8万元,1980年达到374.6万元,1985年达到861.1万元。这些看似枯燥的数字背后,是费县酒厂的迅猛发展。

据厂里的老同志回忆,酒厂刚搬到建设路北的时候,条件非常简陋,没有职工宿舍,只有几间大屋,当时大都是男职工,很少有女职工,所以一条巷子被叫作“光棍巷”。那时候上班是三班倒,产量比较低,一年只有2-3吨,主要生产瓜干酒,老白干,以散装酒为主。1985年到1991年组建了包装车间,才开始生产瓶装酒,有了自己的注册商标,职工宿舍也开始建了起来。有段时期,酒厂资金紧张,县政府给予大力支持,才渡过难关。那个时期,全县党政干部的工资,全指望酒厂上缴的税款来支付。当时酒厂还在厂区东侧新建了一个澡堂,职工可以凭票免费洗澡。澡堂也对社会大众开放,每到冬天,方圆几公里的干部群众,都到这个澡堂洗澡,为酒厂带来了一大笔收入。1992年,费县酒厂生产的“羵羊春”白酒获得布鲁塞尔国际金奖,厂长亲自到比利时去领奖,全厂上下群情振奋,热情高涨,干劲十足。

1992年新编《费县志》第十五编《工业》第五章《食品工业》里面,也有“费县酒厂”的一段简短文字记载,基本上摘抄了《费县工业志》里面的文字,兹不赘述。20世纪90年代,山东白酒火遍全国,几乎每个县都有酒厂,“一县一名酒”的称誉决非浪得虚名。90年代也是费县酒厂最辉煌的时期,是全县的税收大户,是全县财政收入的支柱,这是不争的事实。

2015年新编《费县志》,把费县酒厂列为“食品企业”。书中记载,费县酒厂1994年6月兼并了原费县印刷厂,1995年3月收购了破产后的原费县罐头厂,1996年5月组建山东温和集团,1996年底改制为山东温和股份有限公司,并在山东企业产权交易所进行股权证交易。

20世纪90年代,费县人基本上不喝外地酒,全都喜欢喝费县本地出产的温河酒。家家户户餐桌上摆放的,全都是温河酒,高、中、低档都有。县招待所和全县大大小小的饭店,都是温河酒在唱主角。记得当时费县党政部门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公务接待用酒只能喝玻璃瓶的“温河特曲”,不能超标;后来提档升级,改喝白瓷瓶的“温河特液”;再后来,则升级为蓝瓶的“温河王”。报纸上,电视上,广播上,铺天盖地都是费县的温河酒。所有费县人都以温河酒为自豪和骄傲,家里来了客人都是用温河酒招待。不仅限于费县,当时温河酒已经占据了临沂白酒市场的半壁江山,风行一时,大行其道,整个临沂地区乃至鲁南、苏北、皖北一带,都在喝温河酒。

曾几何时,费县人的餐桌上发生了微妙变化。温河酒独步天下的形势被打破,外地酒一个一个冒了出来。个中原因比较复杂,非外行人所能说得清。作为一个不算资深的温河酒老酒友,我私下里经常与朋友们谈论此事,认为小县城酿酒业不应走“高端路线”,不应过于追求“高大上”,大众消费才是最大的市场。如何能够再现90年代的辉煌,每个费县人都喜欢喝温河酒,费县人餐桌上摆放的都是温河酒,那就是了不起的巨大成功。作为一个费县人,我非常期待温河酒重振雄风,再展辉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