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朱绅《开福寺苍山塔院记》注释
(2023-08-08 08:12:50)
标签:
苍山巩庄开福寺塔院朱绅 |
分类: 费邑杂考 |
明代朱绅《开福寺苍山塔院记》注释
开福寺苍山塔院记
[明]朱绅
去费城南三里许,越祊河,有苍山者,形势巍峨,壁立千仞,登之者四顾豁然,诚一方之胜概[1]也。
天顺[2]间,开福寺僧会[3]济善捐金而易此山,东至顶,南至沟,西至祊河,北至大河,以为百年后埋玉[4]之所,命徒月潭和尚园澄者以守之。盖月潭者,县之坊厢社韩玘之子,天资明秀,胸怀洒落,自幼脱然有离俗之志。削发以来,酷持戒行,绝嗜欲,甘淡薄,尤长于诵读写作,乃缁流[5]中之翘翘者焉。自守是山,早夜忧惶,竭其心思,不为浅近谋,皆为久远虑。先植木千章,所以灌溉而护防之者无所不至,迄今合抱,望之蓊蔚可爱。次掘石甃[6]墙,周围约四十丈,内建砖塔一座,高二丈,围三丈六尺,以藏第七代僧会济善之骸骨。左建石塔,又为第八代秀峰和尚、僧会圆山立也。又为圆喜、圆音各建石塔一座。
厥工既毕,乃于塔院之后前,立大房五楹,基之以石,覆之以瓦,四面玲珑,八窗洞达,所以筵宾客也。后作石台一座,上建大房三楹,屹立翼飞,所以供佛像也。东、西各建厢房三间,所以栖众僧也。东、西房之后,又建草房数间,一以供炊爨,一以贮蓄积也。前立山门三间,所以谨出入也。周围墙垣俱以石砌,且高而坚,所以防外患也。山之南,又输己资买民地四十余亩,随时耕耨,所以食僧徒也。
噫!月潭之用心无所不至,有如是焉。乃于正德戊寅[7]四月初九日,击钟聚众僧于堂下,先嘱之清净,次嘱之以勤俭和顺。良久,瞑目而逝。其徒明堂辈,又建砖供一座,高一丈八尺,围二丈于塔院之隙地。兹数塔者,层棱冲摩霄汉,仰之者不胜羡美,不有言以记之可乎?姑述其颠末[8],书之以垂不朽云耳。
嘉靖四年[9]岁次乙酉十月吉日立。
【作者简介】
朱绅,字大章,明代费县人。弘治十一年戊午科乡试亚元(第二名),正德年间官湖广竹山县知县,有政声。竹山士民在县衙仪门外为他立“遗爱碑”,并配享 “四贤祠”。嘉靖三年升四川忠州知州,改陕西静宁州知州,卒于任。
【题解】
开福寺是费县城内的一座佛寺,位于县署西侧,始建于北宋元祐年间,清代已废。苍山塔院是开福寺高僧的墓地,并为众位高僧修建佛塔,犹如河南嵩山少林寺、山东济南灵岩寺的塔林。
【注释】
[1]胜概:美景;美好的境界。唐代李白《夏日陪司马武公与群贤宴姑熟亭序》:“此亭跨姑熟之水,可称为姑熟亭焉。嘉名胜概,自我作也。”
[2]天顺:明英宗朱祁镇二次登基后的年号(1457-1464),前后共8年。
[3]僧会:管理一县僧尼事务的僧官。
[4]埋玉:埋葬有才华的人。《世说新语·伤逝》:“庾文康亡,何扬州临葬云:‘埋玉树箸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
[5]缁流:僧徒。僧尼多穿黑衣,故称。
[6]甃:读如宙,垒砌。《易经·井卦》孔颖达疏:“甃,亦治也。以砖垒井,修井之坯,谓之为甃。”
[7]正德戊寅: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
[8]颠末:始末;前后经过情形。
[9]嘉靖四年:明世宗乙酉年,公元15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