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字杂说
(2023-05-23 01:43:36)
					
											标签:
																				
                            镇镇压镇山镇台乡镇 | 
					分类: 文史随笔 | 
 
“镇”字杂说
 
一、镇的本义
镇,读音zhèn。本义是对物体施加压力。《说文解字》说:“镇,博压也。”战国时期有“青铜博镇”。当时流行“六博”棋戏,棋盘是丝帛或皮革制品,需用“博镇”镇压四角。古代的镇器,除了博镇,还有席镇、文镇等。
【镇压】
镇压,也作“镇厌”,重压。厌,同“压”。东汉班固《西都赋》:“禽相镇厌,兽相枕藉。”
“镇压”还是作物栽培措施之一,具体办法是用镇压器等对表土或幼苗进行磙压的作业。可分为土壤镇压和苗期镇压。
由“用强力压制作物”之义,衍生出“镇压农民起义”、“镇压罪犯”等涵义。
【镇纸】
镇纸是中国古代传统工艺品,指写字作画时用以压纸的东西,多为长方条形,也称作镇尺、压尺。
古代文人常把小型的青铜器、玉器,放在案头,把玩欣赏。因为它们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们在玩赏的同时,也会顺手用来压纸或者是压书,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一种文房用具——镇纸。
【镇库钱】
镇库钱,为了镇灾驱邪,祈求吉祥富贵、永镇财富,朝廷在铸币时,多在库房中设神堂,以供奉财神、仓主、土地、火神等神位。神堂香案上方,大都悬挂一枚特制大型钱币,上披红绸,下挂流苏,谓之镇库钱。
中国历朝都有铸造镇库钱的记载,在中国古代钱币文化宝库中,镇库钱寓意吉祥富贵,兴旺发达,永镇财富。它见证着中国悠久的货币史,承载着古老的东方文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韵,作为一种吉祥物而深受广大钱币爱好者喜爱。
【镇山】
镇山:指一地区内的主山。《尚书·舜典》“封十有二山”孔安国传:“每川之名山殊大者,以为其州之镇。”
沂山﹑吴山、会稽山﹑医巫闾山﹑霍山,被称为中国“五大镇山”,均为历代帝王加封祭祀的名山,名随五岳,各有千秋。
东镇沂山:在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城南45公里,古称“海岱”、“海岳”,又有“东泰山”、“小泰山”之名,素享“泰山为五岳之尊,沂山为五镇之首”的盛名,为五镇山中的东镇名山。其主峰玉皇顶海拔1032米,周围有29座山峰,风景幽美。汉武帝在此立祠祭祀,宋太祖钦建“东镇庙”。
西镇吴山:在陕西宝鸡,处在秦岭和陇山的合围之中,位居群山之首。又名“吴岳”,传说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太伯为长子,仲雍为次子,季历为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聪明灵利,相貌奇伟,很有王者风范。古公亶父从周人的长远发展着想,拟把王位传给三子季历。太伯知道了父王的心事,和二弟仲雍到离岐山100多公里的吴山避居。季历只好接受了王位。后来,太伯与二弟带着族人南迁,在江苏无锡一带建立了吴国。
南镇会稽山: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原名茅山,亦称亩山,是中国历代帝王加封祭祀的著名镇山之一。会稽山文化积淀深厚,上古治水英雄大禹,一生行迹中的封禅、娶亲、计功、归葬4件大事,都发生在会稽山。汉代以后,会稽山成为道教胜地,传说葛洪之祖葛玄在此炼丹成仙。到了唐代,这里成为浙东“唐诗之路”的门户。明代大儒王阳明在此筑室隐居,研修心学,创立“阳明学派”。
北镇医巫闾山:位于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古称于微山、无虑山、扶犁山、医无虑山、六山等,今简称闾山。传说很久以前,此处一片大海,海里的恶龙“医巫闾”贪酒好色,常发大水冲毁村庄,趁机把年青貌美的姑娘抢进龙宫。海边村子里有个叫广宁的小伙子,为民除害,砍死了恶龙。汪洋大海变成了平坦的土地,死去的恶龙变成一座蜿蜒的大山,广宁也变成山上的一座高峰。为纪念斩龙英雄,人们把建起的城邑叫作广宁城,城西的山叫医巫闾山,山上的最高峰叫望海峰。
中镇霍山: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洪洞县和古县三市县交界位置,处于整个太岳山脉的南端。霍山是冀州的镇山。《周礼·职方》说:“冀州,其山镇曰霍山。”《水经注》说:“太岳山,《禹贡》所谓之岳阳也,即霍太山。”是汾河、沁河、浊漳河的分水岭,今沿名太岳山。霍山最早被称作“霍泰山”,所谓“太岳”实际即是霍泰山的流变与人文转化。
【山海镇】
作为风水先生法术工具之一的“山海镇”,是一幅画有山和海的图,上面还有一些镇宅诗句,起到镇宅的效果。
山海镇的作用:
1、镇宅化煞。这种布局的山海镇有移山排海的作用,能将所有的煞气消除殆尽,拥有颠倒阴阳的功效,对于镇宅有非常不过的作用。煞气没有智慧,山海镇用明镜反射煞气的方位,煞与煞交战,没有机会来伤害居家者。
2、旺财。在风水学中,水代表财运,而山海镇有水,而且海水滚滚而来,代表着财源广进,用它能增强运势,有吉利的意思。
3、旺家运。有山环绕代表全家人齐心合力,龙腾虎跃,表示家运昌盛,山周围的草木旺盛,代表全家人会健康。
山海镇分室内用和室外用两种,但无论哪种摆放时都是朝向外。室外的应摆在门两侧。室内的应摆在进门正对的对方(不影响出入),朝向外边。
【首字为“镇”的地名】
镇江市:在江苏省。
镇海市:在浙江省(今宁波市镇海区)。
镇远县:在贵州省。
镇宁县:在贵州省。
镇原县:在甘肃省。
镇雄县:在云南省。
镇沅县:在云南省。
镇康县:在云南省。
镇赉县:在吉林省。
镇平县:在河南省。
镇安县:在陕西省。
镇坪县:在陕西省。
镇巴县:在陕西省。
二、由“镇压”衍生出“镇守”之义
镇守,即驻军防守,用强力压制敌人。
随着时代发展,“镇”逐渐成为古代军队编制之一,例如镇军、军镇、藩镇、九边十三镇、镇台、北洋六镇,等等。
【镇军】
将军之名号。三国魏以陈群为镇军大将军,领中护军,录尚书事(见《三国志·魏·陈群传》)。魏晋南北朝、隋、唐,历代均有镇军将军,宋以后无。清代俗称总兵为镇军。
【军镇】
军镇是五胡十六国末期在北方地区建立的军事管制式的地方行政管理方式。当时,北方各政权将军事要冲驻军及其家属和所管人口,与一般平民分开,称为“镇民”,辖区称作“军镇”,长官称作“镇将”。镇将负责军镇内的军事和民政,实行军事化管理。北魏时期,南北边界均设军镇,同一级行政区,大约与州的行政级别相当。
【藩镇】
藩镇:也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是“保卫”之意,镇是指军镇。唐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唐玄宗为防止边陲各异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共设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时称“天宝十节度”。
【镇遏军】
元代的押运粮船的军士,称作“镇遏军”。
“镇遏”有两种解释:一是平定,制止。唐代颜真卿《蒲州刺史谢上表》:“将以镇遏艰虞,导扬德泽,拜命之日,以荣为忧。”宋代欧阳修《乞出第二札子》:“不能建明大义,镇遏群言。”二是指押运护送,防止抢劫。《元史·兵志二》:“(延祐元年)枢密院官奏:‘中书省言, 江浙春运粮八十三万六千二百六十石,取日开洋,前来直沽,请预差军人镇遏。’诏依年例,调军一千名,命右卫副都指挥使伯颜往镇遏之。”
【九边十三镇】
明代,总兵驻防之地成为“镇”。明朝建立之初,刚从战乱阴云中走除的明王朝,面临着北方残元势力强大的军事威胁。于是,明王朝大规模修筑了沿边长城,在长城一线屯驻百万大军,逐渐形成了“九边十三镇”的特殊防务格局。这十三镇,自东向西是:辽东镇,蓟州镇,昌平镇,山海镇,真保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也称太原镇),榆林镇(也称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临洮镇,甘肃镇。
【镇台】
清代的总兵,为绿营兵正,官阶正二品,受提督统辖,掌理本镇军务,又称“总镇”,尊称“镇台”。其直接统辖的绿营兵称作“镇标”。清代梁章钜《称谓录·总兵》:“《皇朝通考》:‘总兵官掌一镇之军政……为重政大臣。’案今人称总兵为镇台由此。”《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二回:“有人说他父亲曾经当过长毛,后来投降的,官亦做到镇台。”
【北洋六镇】
清末编练新军,也称为镇。一镇统辖步队两协,马队、炮队各一标,二辎队各一营,以及军乐队等。按照清朝的规定,1个镇的兵力有12000余人,约相当于后来的1个师。
清代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着手进行北洋常备军(简称北洋军)的建设,先后编成三镇。1905年5月,袁世凯在京、津、鲁地区建成北洋六镇,共7万多人。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8月,清政府决定仿照北洋六镇之制,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全国共编新军14个镇、18个混成协、4个标、1个禁卫军。1912年,北洋政府改北洋军的镇、协、标、营为师、旅、团、营。
三、由“边关重镇”衍生出“集镇”之义
集镇产生于商品交换开始发展的商周两朝。《周易·系辞》已有“列廛于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记载。中国历史上,集镇的形成和发展,多与集市有关。宋代以后,集市普遍发展,集镇也随之增多。乡间集市最初往往依托利于物资集散的地点,进行定期的商品交换,继而在这些地方渐次建立经常性商业服务设施,逐渐成长为集镇。
【商业集镇】
宋代商品经济空前发达,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商业形貌,如城市、草市、镇市与集市等。其中,草市是城郭大门外的专门物资交流场所,集市是商贩定期开市进行物资交流的场所,而镇市则是县以下以商业交流为主要功能的行政建制,简称“镇”。
高承《事物纪原》记载,设镇的标准是“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者,则为镇”。镇有镇监,《通考·职官考》记载,镇监“掌巡逻、盗窃及火禁事,兼征收榷酤,则掌其出纳会计”。榷酤亦称“榷酒酤”、“榷酒”、“酒榷”,是自汉代开始的酒专卖制度。宋代在城市设置榷酤务,实行酒水政府专卖;在乡镇则听任商民自产自销,政府征收酒税。事实上,镇监的主要职责是管理税收。
北宋时期“镇”的设置,大致有人口和税收两项标准。据研究,“镇”的人口标准大约不低于200户,但税收标准则因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差异很大。据《元丰九域志》记载,当时全国共设置1875个“镇”,位于今山东境内的共计122个。山东的“镇”,主要集中的水运发达的黄河和济水流域以及运河两岸,而胶东半岛则很稀疏。
明代至清代前期,闻名全国的朱仙镇、汉口镇、景德镇、佛山镇等4个商业集镇,合称“明清四大镇”。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明代起,商业集镇蓬勃兴起。至明代,有的集镇经济地位和人口数量超过县城、府城,甚至与省会齐名,朱仙镇、汉口镇、景德镇、佛山镇4个镇即其典型代表。
河南朱仙镇,位于开封城南45里的贾鲁河畔,是河南东部重要的水陆码头,江淮与西北各地物资交流的转运站。南船北马,分途于此。清乾隆以前,该镇市街南北长12里,东西宽5里,人口20余万,是河南省最大的集镇,中原地区一大商业都会。清代后期,随着贾鲁河的淤塞,朱仙镇日益衰落,其重要的商业都会的地位,被颍河中游的周口镇取代。
江西景德镇,所产瓷器质薄有光,色泽滋润,两宋时期已享盛誉,并因在宋真宗景德年间上贡瓷上印有“景德”二字而得名。元代有瓷窑300余座。明朝宣德年间,有官窑58座,民窑900座,窑的生产规模扩大。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令人夜不能寝,被人戏称为“雷电镇”,成为全国闻名瓷业中心,人称瓷都。
【武汉三镇】
武汉三镇地处于中国长江、汉江交汇处,为武昌(今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汉口(今江汉区,江岸区,硚口区)、汉阳(今汉阳区)三座重镇的合称,范围即是今日武汉市的七个中心城区。这三个城镇,同位于长江和汉水交汇处,隔江鼎立,故称“武汉三镇”。
四、由“集镇”衍生出“城镇”、“乡镇”、“特色小镇”之义
【城镇】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晚清政府制订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凡府厅州县治城厢地方为城,其余市镇村庄屯集等各地方,人口满五万以上者为镇,人口不满五万者为乡。”
【乡镇】
镇,是指县和县级市以下的行政区划单位,与乡同级,都属于乡科级。镇和乡的区别在于,镇的区域面积大,人口规模多,经济发展较好,以非农业人口为主,并有一定的工业区域。县政府驻地所在的镇,称为城关镇。
【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是新的历史时期在块状经济和县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创新经济模式,发源于浙江,2014年杭州“云栖小镇”首次被提及。2016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计划培育1000个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特色小镇,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
2016年10月14日,住建部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名单,涉及32省份共127个特色小镇。分为文化传承型特色小镇、产业型特色小镇、国际型特色小镇3种类别。截止2018年2月,全国两批特色小镇试点共有403个。加上各地方创建的省级特色小镇,数量超过2000个。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