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概况及价值

标签:
蒙山保护蒙山概况蒙山价值 |
分类: 蒙山沂水 |

(一)蒙山概况
蒙山为山东第一大山和第二高峰,是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首座“中国生态名山”、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蒙山区域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分布有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和地方级森林公园各2处、国家湿地公园2处,地方级湿地公园、省级地质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各1处,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近20种、山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0余种。区域内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其中蒙山北麓的云蒙湖为山东省第二大水库、临沂城区饮用水水源地,控制流域面积约1690平方公里。
蒙山区域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齐鲁文化、禅宗文化、崮寨文化、长寿文化及红色文化在此交融,有“孔子小鲁处”、崮寨文化遗址、百寿摩崖石刻等历史文化景观,也有万寿宫、金泉禅寺、翠云观(雨王庙)等宗教文化景观,许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都曾驻留蒙山、吟诵蒙山。漫长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民俗文化,有李家石屋、金三峪2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及12处省级传统村落、5处沂蒙传统村落。蒙山区域还是“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为基本内涵的沂蒙精神的主要诞生地,保存有孟良崮战役遗址、大青山突围战遗址、岱崮革命遗址等革命文物。
(二)蒙山价值
1.生态价值
国家生态屏障的组成要素、区域自然格局的纽带及用水安全的保障。泰山-沂蒙山山脉位于国家生态安全战略大江大河(黄河、淮河、京杭运河)水系骨架内,是华北平原的生态屏障及与江淮平原连接的生态纽带;沂蒙山脉是淮河流域重要水源地,是国家“三区四带”生态屏障格局的组成部分和南水北调东线供水安全的直接保障。
鲁中南山地丘陵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蒙山区域总面积1100多平方公里,有1000米以上山峰14座,湖泊150多片,森林覆盖率98%以上,主峰龟蒙顶海拔1156米,为全省第二高峰,素称“亚岱”。沂蒙山与泰山是省域两大生态屏障之一的鲁中南山地丘陵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蒙山是其重要主体。
2.人文价值
沂蒙传统文化魅力展示地、红色沂蒙精神传承高地。蒙山为文化名山,地域传统文化多元且魅力璀璨,留存有丰富的遗迹遗存与笔墨,见证着区域社会变迁与时代发展,是给世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在此孕育的沂蒙精神更是当代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需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强化文化展示和精神传承,是新时代赋予蒙山的价值使命。
3.旅游价值
世界级“旅游金三角”的核心要素、临沂市旅游发展的核心板块。依托世界地质公园品牌、东方田园特色和璀璨文化魅力,蒙山有条件与泰山、曲阜两处世界级遗产与旅游目的地共同打造省域“山水圣人”旅游金三角,在全球形成广泛知名度,成为山东旅游的代言。同时,蒙山是全市两大国家5A景区之一,是带领临沂全域旅游蓬勃发展的核心资源。
4.社会价值
沂蒙山区域“三山三水”生态格局的核心空间、新时代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资源本底。国家持续推进沂蒙山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划分了三大主体修复区,构建起“三山三水”(沂山-沂河、蒙山-汶河、尼山-祊河)生态保护格局,蒙山保护单元跨越整个中部修复区。一方面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在国家生态安全战略中发挥更大作用;另一方面促进革命老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良性循环,有力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摘自临沂市人民政府2023年4月20日印发的《蒙山保护总体规划(2020-20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