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自由的晴空,喜見日出雲開;萬里民主的山河,春天永遠常在…」民國80年10月10日,雄壯激昂的歌聲在總統府前響起。那一年,我剛滿四歲。
當時為慶祝建國80年國慶,特別舉辦盛大的閱兵大典,代號是「華統演習」;同時還編了一首主題曲,名為〈千秋大愛〉。歌詞聽來頗令人振奮,只是當中一句「我們的心是中國的心」,對今天藍綠兩大黨來說,包括中國國民黨主席馬英九都忌諱「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遑論「我們的心是中國的心」!
這場「華統演習」,就和歌曲傳達的「千秋大愛」一樣,如今皆不復存在。民國80年,既是最後一次國慶閱兵,也是我們一去不返的美好年代。那時《國統綱領》頒布不久,國家統一是終極目標,大陸和台灣相比還十分貧窮,但我們自認是中國人,而且要幫助對岸的同胞。在「台灣錢淹腳目」的日子,父母30歲就圓了成家立業的夢,大家拿得出閒錢出國,而政治也隨著解嚴愈來愈開放。國父的三民主義,似乎就要落實,小小的台灣,胸懷大中國的未來,有面對整個世界的氣慨。
然而,當我愈長愈大,大家卻對未來愈來愈迷惘。從小學到國中,國慶的氣氛愈來愈淡,甚至不知從何時起,連拿國旗上街,都需要一定的勇氣。一百年的雙十,慶典周邊多了來自大陸的交換生及觀光客,但我們看他們的心態,卻變得更加疏離與糾葛。
這些年來,我們虛耗太多力氣內鬥,爭著說誰愛台灣,指責誰親中賣台,誰是既得利益者,誰又是「滯台支那人」。鬥來鬥去的結果,把國軍罵成「爛狗軍」,但國家發展的方向,卻很少人關心。過去視中華民國為什米碗糕的人,今天拿中共不承認中華民國為由,百般阻撓兩岸進一步交流,卻忘了自己正是分化團結的禍首,害得台灣內部空轉20餘年,搞一個「中華民國」都不知道有多少種表述,又如何統一口徑要求對岸?
今年的國慶日,有人要升「公民旗」,也有人宣示要「奪回國家」,他們聲稱是不同團體,卻都高舉「人民」的旗幟。國家由人民組成,這點沒人否認,但也請不要忘記,所謂「天下為公」,正說明看似落伍的國家意識,恰恰是公共利益的屏障,一旦國家觀念被摧毀,則誰聲音大、誰拳頭大,誰稱霸,政黨與政客可以為了一黨一派一己的私利,與政敵鬥到魚死網破,完全無視於2300萬人的福祉,最後政府停擺,國家癱瘓,搞垮自己的是「人民」,受苦的是2300萬人。
人不能選擇自己的父母與祖先,當我們諱言自己的父母與祖先,諱言我們是中華民國國民,諱言台灣人是中國人,難怪會有「國家」還需「人民」「奪回」的又一項「台灣奇蹟」了。這樣我們又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立足?剩下的就只有成天在一灘即將乾涸的水塘裡,你爭我奪,終至最後一點點的生機給消磨殆盡。
(原文刊於2013年10月9日 中國時報A19版「觀念平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