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轉貼台灣《旺報》:評藍綠的歷史觀和世界觀(作者:范疇)

(2011-08-30 14:47:07)
标签:

杂谈

分类: 時政評論

以下的文章取自2011/8/29台灣《旺報》,署名范疇(戰略顧問公司負責人)發表的文章。這篇文章很有意思,點出台灣應用「世界觀」取代「國際觀」,跳出國際的框架,不要去搞主權論述這類台灣打不贏的戰爭。「我是中國人」從來是模糊概念,沒人規定一定要拿那個政府發的身分證才能是中國人。台灣只要輕輕說一句「我是中國人」,就可以取得在華人世界的話語權,直接或間接地獲取大陸市場的實質利益。台灣要走的路,是做引領中華文明現代化發展的明燈,自身要先深化民主,脫離兩大黨密室分贓的假民主,才可能取得世界「人」的認同,從而改變中國、影響世界。要能發揮縱橫中國的影響力,台灣就不能繼續迴避「我是中國人」及統一的問題。「面對統一」是一種胸懷及思維,不是狹隘的國際框架,「誰被誰統」的簡單問題。
-------------------------------------------------------------------------

《名家》評藍綠的歷史觀和世界觀 

 

  台灣的主體性及兩岸關係的定位,無可避免的將成為2012大選的主旋律之一。從目前看來,民進、國民兩黨在這兩個議題上的論述,還是一如既往的缺乏世界觀及歷史觀。

  一個缺乏世界觀及歷史觀的台灣,正是中共需要的台灣。如果台灣繼續缺乏世界觀及歷史觀,時間將會站在中共這一邊。結果將是中華文明的悲劇。

  在世界觀上,中共希望台灣從「國際」架構來看自己,道理很簡單,在「國際」架構下,台灣不可能有「國際」地位,只能處處委屈矮化自己。台灣果然入套了,龐大的精力都用在了爭取「國際」地位上,內部人民也都習慣的用「國際地位」來評價政府。台灣的精力耗進了一場不可能打贏的戰爭。中共「先疲其師」之戰法,高明!

出路在於世界品牌

  台灣,從國民、民進兩黨到人民,一直沒有認清,台灣的出路在於「世界品牌」,而非「國際地位」;世界比國際大,這已經是晚近全球有識之士的共識,而台灣還懵懵懂懂。至於「中華民國」或「台灣」,兩個名稱之間,何為主品牌,何為輔品牌,其實沒有那麼重要,因為,品牌代表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世界觀,而不是國與國之間的國際觀。

  舉例而言,民主是台灣自豪的特質之一,但是,在現今的「國際」框架之下,沒有國家會因為台灣民主而承認台灣的「國際」身分。現下還有邦交的20餘小國,難道是因為尊敬台灣的民主而保持關係的嗎?拜託,「國際」現實,還需要再辯論嗎?

  台灣的民主,品牌訴求的對象應該是世界人民,這也包括了中國大陸的人民。然而,話說到這份上,就不得不尖銳的指出國民、民進兩黨在世界觀上的愚昧之處。既然是為了訴求於世界人民及全球有識之士,兩黨就不能停留在「有票選、有政黨輪替」的初級民主狀態中沾沾自喜,而應該以世界先進標準來自我批判、深化台灣的民主。台灣的各種重要資源,至今還停留在兩黨密室協商的境地,這種掩耳盜鈴式的民主,反映了台灣民智的落後以及政壇人物的虛偽,並且從根本上降低了台灣在世界(包括中國)地位上的主體性。在這點上,兩黨都是台灣或中華民國主體性的罪人。

跳脫狹隘意識框架

  回到國民、民進兩黨在歷史觀上的欠缺。這種致命的欠缺,主要表現在民進黨的「台灣人不是中國人」的命題,以及國民黨不敢直接挑戰這命題的現象上。

  歷史上,「中國人」就是模糊概念。幾千年來,一幫不同血統、不同文化的好漢們,藉著拉扯、收縮這個模糊概念,進行著無數的地盤鬥爭,怎麼有利就怎麼用,一直到今天還是如此。若說,今天拿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的人,就是中國人,不拿的就不是,那麼,大陸官方宣傳大片「建國大業」中一半以上演員拿的都是外國護照,他們是「中國人」嗎?如果不是,中共官方何以能夠容忍一批「非中國人」出演開國元勳?

  也曾有人笑稱,中國不敢對美國怎麼樣,因為美國只需要威脅公布中共所有高官親屬的「國籍」,中共便就範了。今天,拿著外國護照的「中國人」恐怕已超百萬,隨著中國留學生的30%以上國籍置換率,以及移民風潮,10年之後全球的「外籍中國人」數量恐怕要過千萬。這些人,直接、間接掌握的中國大陸財富及實質權力,數量比例將極為驚人,而他們只需要說一句「我也是中國人」,就會得到包容。

  在這種歷史傳統下,綠營的兩岸策略中不說一句「我也是中國人」,不是太傻了嗎?藍營一定要把「一中各表」定義在「國際」而非「世界」層面,不也是太沒智慧了嗎?

  自從取代中華民國進入聯合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找到了它的「國際」出路,但是中華文明的「世界」出路卻還在跌跌撞撞摸索之中,中國人的政治生活還在尋找明燈。

  台灣,只需要意識上跳脫狹隘的「國際」框架,直接以主體品牌訴求地球上的有識之士,輕輕地說一聲「我也是中國人」,未來將海闊天空,通過世界地位影響中國,通過影響中國改變世界。

  如此好康,奈何不解?

(作者為戰略顧問公司負責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