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山思想談建國一百年的省思──第三十八屆國父紀念館大專院校學生國語演說比賽演講稿
(2011-05-31 18:00:37)
标签:
辛亥革命孫中山中山思想三民主義建國黃花崗革命杂谈 |
演講實況:http://www.youtube.com/watch?v=h_c85YYlOwQ&feature=related
由中山思想談建國一百年的省思
第三十八屆國父紀念館大專院校學生國語演說比賽演講稿
中華民國一○○年五月三十日,台北
王炳忠
「親愛的穎,自你與二十三歲的聲洞結髮為恩愛的夫妻,就將生命加盟,就將一生交給未來的中國。你腹中懷著我的骨肉,遠在東京待。我知道,我永遠感激。穎,妳知道嗎? 這個國家也懷孕,也待產。不久,妳將看到,看到一個新生的中國宛如嬰兒,呱呱墜地。」
剛剛為您朗誦的,是方聲洞烈士在就義前留給妻子王穎的信,而他所說的那個宛如嬰兒的中國,今年即將就要一百歲了。前一陣子,就在三二九青年節的前夕,我籌辦了一場以黃花崗精神為主題的座談會,在蒐集相關史料的過程中,第一次對這些革命烈士進行深入的了解,第一次看到他們年輕俊朗的面容。三二九當天晚上,我第一次走進了圓山的忠烈祠,在眾多牌位裡尋找他們的名字,昏黃的燈光下,我忽然想:是什麼力量驅使他們,能夠忍痛拋下心愛的父母及妻子,甚至尚未出世的孩子呢?
曾經有人告訴我,現在的年輕人早就對黃花崗精神麻木了,這種國家民族的大議題,已經被視為是八股教條。但我仍不死心,始終覺得一群青年菁英投身革命,背後總有些動因。這個疑問,一直懸在我的心裡,直到有一天,我從國父紀念館大廳的國父銅像背後,找到解答。
上頭寫著:思想產生信仰,信仰產生力量。
在那個憂患重重的年代,中山先生高舉著振興中華的旗幟,提出革命建國的號召。他的思想可以歸結為四個字:天下為公。這既是傳統中國大同世界的理想,也是西方自由民主的價值,主權在民,國家的未來掌握在每一個老百姓手上。
如今,我們在台灣慶祝中華民國建國百年,政府辦了很多活動,有網路獻花,有Q版吉祥物,可說是充滿了創意。但是,在這些背後,我卻找不到一個中心思想,不知道國家的方向。百年前的知識青年,為夢中那新生的中國奮鬥,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而如今在大學裡讀書的我們,偶爾上BBS、FACEBOOK發發牢騷,卻完全不知道未來在何方。沒有思想,就沒有信仰,沒有信仰,則難以激發力量。
今年,不僅在台灣的我們慶祝建國百年,對岸的大陸也高調地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雖然雙方的政治意識型態不同,但中山思想無疑是兩岸共同的語言。台灣的未來勢必與兩岸關係緊緊相連,這是誰也不能迴避的問題,檯面上的政治人物們,都說要把台灣的未來交給下一代解決,但我要問的是:他們打算給我們怎樣的思考環境?作為有抱負的政治家,不應該講這樣怯懦推諉的話,我們期許他們,期許明年總統大選中的候選人,能夠坦誠地說出他們對國家未來的理想,向人民負責,向歷史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