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在香江两岸--香港的巴士真方便
原创/偶尔一笔文
本博文被推荐至《新浪博客》首页。《汽车博客》与《草根博客》
很小时候来香港时,我妈不允许我坐巴士的二层第一排,讲那里很危险。现在回香港也没人管,出门也懒得走路,就坐上门口巴士(我家门口起点站)就能去想去的地方。在香港的巴士有两家公司经营,一家是九龙巴士公司,另一家是城市巴士公司。虽然是竞争关系,但是没有像我们国内上海,或很久以前深圳那样抢道,拉生意。除个别害群之马之外,相互谦让之风还是一直保持。

香港的巴士外形

巴士站牌
家门口巴士都是起点,或是开出没有几站,因此基本是没有人,外出到中环,尖沙咀等地很方便,一站到底不用转车。我就趁机坐在第一排多看看香江景色。

可以看见风景是香港巴士特点(全部由两层巴士)
香港的巴士行使沿用海岛型规律(英式),靠左行驶。因为在日本也是靠左行驶所以没有任何的不方便。在日本平时坐巴士的基本上是老头。老太或者那些不赶时间的人,我所在的关西地区的巴士还算好,一个小时有4班车,在近畿地区靠山区的地方(如奈良等地)有时要两个小时才有一班车。去年去日本北陆地区(石川,富山)时,当地的巴士只有上下午两班,肯定当地人不靠巴士代步的了,否则极其不方便。香港的巴士密度与上海北京差不多,但是车里的人却是少多了,就算是从最热闹的尖沙咀开出的1A车,也是在中途旺角站人多一点,其余都是绰绰有余。

各种巴士的终点站

司机旁边都有保险装置
虽然巴士多,服务跟日本差不多,到站时有停止警铃,这样方便司机可以判断在人多时跳站,或是提前准备进站。车站的人都很有秩序,大概有大英遗风,没有争先恐后的感觉,有位就坐。也不是为了一个座位面红耳赤。但是在香港,我因为不经常回香港,所以感觉没有变的就是那些巴士站牌,与我们国内的80年代的站牌没有区别。不方便乘客知道巴士现在到那里了,要去哪里,还有多少时间可以到。现在日本的巴士站牌都已经实行实时信息化,让乘客知道车在那里。据说上海也开始实施了。这点香港真的落后了。
其实很多巴士是不会到山顶居民区,或是较偏僻的居民区的。这样就、衍生出中巴(16人座)。一般也是私人承运,但是政府会在经济上给与补助。目的就是接驳从地铁站到居民区(或是大医院,机构),或是巴士总站到居民区的服务。这些车有个优势就是随叫随停,而一般巴士都是要按规定进站以后才可以停。这样可以少走很多路,所以很受短途的乘客的欢迎。

到处可以下车是小巴特点

价格在挡风玻璃上

小巴在车窗上都有标示

上山的小巴很多(偏僻路是特点)
大家会问我香港巴士或中巴的资费如何?一般的巴士车资为6港元左右(如果过海,过海底隧道到海的另一头)大概为9港元左右。而一般中巴是从3.5-6.1元不等。香港车资后面都有0.1元或0.4元的零头,不知如何算出,以前没有八达通时,每天捧着一个零钱包,找那个零头。现在有八达通,中巴司机们想获便宜也难了。在香港,巴士的车资是仅次于地铁,机铁以后排第二位,所以很多会根据情况坐各种交通工具,其中,如果不赶时间,或是想早点过海的话,就会用到两个在香港有50多年历史的交通工具--天星小轮,或是港岛有轨电车。其实,在香港5年前为了调整天星小轮的轮渡价格,引发了全港的大讨论,最后惊动了中央政府,具体的情况请看下一篇《香港的古老与今昔》
感谢推荐,关注《新浪博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