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文学史占有重要地位,烈士著名文学家郁达夫的一生中,恐怕没有一个女人会像王映霞那样占有如此特殊的位置。
郁达夫是在拜访老朋友孙宝刚时,在他家中认识王映霞的。这位上海有名的校花,有着亭亭的身材,健美的体态,秀丽的脸庞,细腻的皮肤,浑身散发出一股青春的活力,象磁石一样强烈地吸引着郁达夫。尤其她那双水汪汪的眼睛,那张性感妩媚的嘴唇,更使一代文豪不能自拔。郁达夫立刻坠入爱河,不能自拔,在他坚持不懈,千方百计地追求下,情窦初开的王映霞终于做了郁达夫的俘虏,倒进他的怀抱。

婚后,小两口恩恩爱爱,生活似乎也过得美满。可是,郁达夫在风风光光的背后,总有一种自卑的心理在作祟。他自惭行秽,深怕王映霞有朝一日抛下自己,跟别的男人去过日子。
当时郁达夫受国民政府福建省主席陈仪之邀,赴福建担任省府参议。郁达夫走后,他的交友的文人雅士,官场人士,依旧郁家饮酒品茗,谈书论画。而王映霞周旋其中,如鱼得水。
在这些雅士之中,有一位叫诩绍地,时任浙江教育厅厅长。他被王映霞的美貌所吸引。再加上他新近丧妻,孤寂难耐,所以三天两头跑往郁达夫家。于是,市井街坊,风风雨雨从郁宅传扬出来,一直传到远在福建的郁达夫的耳中。于是裂痕在他心中产生。
就在郁达夫将信将疑的时候,他无意中发现许绍棣给王映霞的信。信的内容很是平淡无奇,只是说些世事,前途,杭州空袭,机关疏散等,郁达夫却并没有把事请看得如此简单,他把这些信当作情书扣押下来。裂痕扩大了。
相互争吵中,王映霞一气之下离家出走,而文豪郁达夫为了出王映霞的丑,
在《大公报》上,刊登一篇《警告逃妻》的启事:
王映霞女士鉴:乱世男女离合,本属寻常。汝与某君之关系,及携去之细软。衣饰,金银,款项,契据等。都不成问题。唯汝母及小孩想念甚殷,乞告以住址。郁达夫谨启。
登了启事后,郁达夫找到王映霞那儿,要她回家。王映霞说:要我回去可以,但必须在《大公报》上刊登道歉启事。于是几天后在前几天的启事处,郁达夫又刊出了道歉启事“
达夫前因精神失常,语言不全,致逼走妻映霞女士,并在登报找寻启事中,诬指与某君关系及携去细软等等,事后寻思,复经朋友劝说,始知全出于误会。兹特登报声明,并深致歉意。郁达夫启。
王映霞虽然回到家里。但郁达夫与她神貌离合,感情日益疏远。他越想越不甘心。便写下了那篇半虚构,半泄愤的《毁家诗记》,里面记述了作者与王映霞从一见倾心到感情破裂的全过程。《毁家诗记》在《大公报》的《大风》旬刊发表后,洛阳纸贵,风行一时。
看到放在家里写字台上的《大风》旬刊,王映霞如雷轰顶,痛苦不堪;别人是家丑不可外扬,可是郁达夫偏要外扬,而且还还要发挥他的文学的想象力,虚构出一些莫须有的家丑。她认为是太过份了。
终于,王映霞想了几天后,认定这个家无法维持了,终于打点行装,离开了这个她曾经热烈爱过的文学大豪。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