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民间的俗语:一技防身。意思讲就算很低级无趣的技艺在关键之时会立奇功。也就是会助自己一臂之力的乐观论。但是,鸡鸣狗盗即使是所谓的一技之长,也不会起到在危难之时可帮助自己的技艺,退一步讲也会大张旗鼓宣传这种的一技之长。
公元前3世纪,活跃在中国的战国时代的战国四君子有: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灵君,楚国的春申君。其中的一位孟尝君有差点儿被秦昭王给幽闭起来,杀掉的经历。在那时,帮助孟尝君逃脱的重要功臣就是鸡鸣与狗盗。也就
是有着模仿鸡打鸣,像狗那样偷偷潜入进行盗窃的技艺的两个人。
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原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即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後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後孟尝君出,乃
还。(『史记』孟尝君列传)
首先要把献给秦昭王的白狐毛大衣用狗盗之法给偷出来,把这作为礼物献给昭王的宠姬来换取通过关卡的通行证。首先从秦国逃离的准备已经完成。并且,终于到了秦国通向国外的关卡函谷关,但是关门是根据当地的鸡叫来决定开闭时间的。如果这样等开门的话一定会被秦军抓到。那时鸡鸣就模仿了鸡的叫声。这样当地的
鸡一下子叫起来,那么守关的士兵认为这是天亮的信号就打开了城门,一行人终于逃出了秦国的疆土。
当时孟尝君供养了号称三千的门客。从这三千人来讲良莠不齐,鱼目混珠。实际上上面所讲的有所谓一技之长的鸡鸣与狗盗两人绝不是所谓的玉石。相反却被有能力的门客所鄙夷嘲笑。当鸡鸣与狗盗两人在危难之时救了孟尝君之后,如果以这件事为契机大家对于鸡鸣与狗盗的认识有所改变赢得大家的尊重的话,就是一技之长
可以危难之时拯救人的佳话。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司马迁记载了接下去所发生的事。始孟尝君列此二人於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後,客皆服
当孟尝君把鸡鸣与狗盗两人与其他门客并列之时,其他门客都感觉,与小偷与模仿之人一样的待遇是一件可耻的事。正因为如此,门客们所感觉的是,孟尝君有先见之明养了两个只有一技之长的人。也就是(鸡鸣狗盗)不光是称只有一技之长的
人的称谓,也是一般无聊之人关键之时可以一用的意思。
历史是不可以用假如的,如果当时有电视的话,鸡鸣与狗盗两个人不光会被尊重,而且有可能会成为明星。为何这么讲,就连在没有电视的平安时代,清少纳言根据这个故事创作了俳句,吟唱着(在夜深人静之时,响起了公鸡的清脆的鸣叫,
大阪的关卡也为他而开)。大概日本人也有喜欢一技之长的传统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