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荣格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他发现许多病人之所以患有心理疾病(特别是中年人),是因为他们失去了作为精神支柱的宗教观。他们在事业、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外部需要已经基本得到了满足,这时他们常常感到人生已失去了意义,生活也变得毫无价值,因此在精神上感到痛苦。荣格清楚地认识到人的精神生活的需要,他认为宗教对人生和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宗教信念或信条是否真地具有这么大的精神安慰作用,和个性化又是什么关系呢?依据荣格的思想,意识的自我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自己本身并不是万能的,人的意识心灵所能控制的范围是有限的。从根本上讲,生命在意识自我的控制之外,必须承认它的本来面貌,必须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从最原始的过去到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类的宗教都有一种深刻的精神内涵,各种宗教往往以象征的形式勾画出一条灵魂拯救之路。
与弗洛伊德将宗教看成一种幻觉不同,荣格认为宗教对人的生活和心理健康意义重大,心理治疗学家应该担负起类似于宗教牧师那样的拯救灵魂的责任。“上帝”是一个深深地植根于我们的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是一个包含着超自然经验的原型,它以多种方式引起人们对它的敬畏感,并且激励着人们从事各种不同寻常的活动。因此,荣格批评弗洛伊德把宗教看成是幻觉的说法。
荣格认为,宗教获得过程是个性化过程的核心和基础。宗教包括两个方面,即宗教体验和与其有关的思想。荣格对宗教的信仰并不等同于迷信,他并不相信神话意义上的上帝,他相信的是精神世界的上帝,作为人的精神支柱的上帝,这就是人的信仰或信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