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南建筑之扬州传统民居

(2009-05-20 14:09:55)
标签:

宅院

天井

堂屋

隔扇

院落

扬州

家居

分类: 古典空间

扬州传统民居很有地方特色的,它有别于北京的四合院,也有别于上海的石库门,它是扬州人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而创造出的一种封闭式院落结构,这种结构在江苏一带很有代表性,足可以列为我国有特色的民居样式之一。

 

    从平面布局看,传统的扬州城市民居有以下几种类型:字型(包括“I”型),“L”型、“H”型、“∏”型、字型、字型、字型及多进字型等。小户人家受经济条件限制,多采用字型或“L”型,条件好的中等家庭多采用“H”型、字型和“∏”型。富商大贾和官宦人家则采用字型、字型或多进字型。

 

     扬州的传统民宅都是以木结构作为房屋的框架,每进多为三间,进深多为七架(也有小的为五架梁,大的为九架梁),檐高三至四米,房屋通常都建得高大宽敞。由于扬州有霉雨季节,夏天又十分炎热,故有的人家还采用降低出檐,外设走廊的方法,使房屋的主体部位处于阴影之中,既可遮阳,又能防雨。外临街巷的房屋山墙或后檐墙,为防偷盗,一般不开窗。若室内光线不足,多用开天窗的办法来补救,天窗是在朝南的屋面上开一窗洞,上覆玻璃遮雨。天窗下悬挂有可活动的竹帘或布帘,冬日拉开,阳光直射室内;夏天遮上,屋内又回归阴凉。

 

     尽管住房大小不等,但每一户人家都有天井。天井的主要功能是通风、采光。但扬州人却另有一说,叫:四水归堂,是因为天井的四面是四间屋的屋面,屋面上的雨水都会淌到天井里。有的人家讲究肥水不落外人田,在天井一角备有大缸,专门用来存蓄雨水。这雨水又叫做天落水,用此水烹茶待客,可为上宾之礼。这一大缸的雨水又有另外一种特殊妙用,万一有了火灾时,这缸水可解燃眉之急,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扬州的住房通常朝南,其堂屋普遍采用敞厅式,堂屋南有隔扇门,隔扇门通常为六扇,可装可卸,夏日卸下可以通风纳凉,冬日装上能够遮挡严寒。堂屋北侧又有屏风隔扇,从左右两侧绕过屏风隔扇,为堂屋北门,由此可以进入后进宅院的天井。若家中有婚丧寿庆一类的大事,敞开南北隔扇,可使堂屋与前后天井通联,既扩大了活动的空间,又便利庞大物品的进出。

 

     普通民众有小型宅房即可安居。小型宅房占地不大,常见的为三间两厢。正房三间中,中间为堂屋,左右为卧房,两厢则为厨房、书房。平民百姓家的大门多在旁侧厢房前,进门有过道,过过道即到天井。天井稍大的,在天井一角设有花坛,植以春兰秋菊,以示季节更替。小型宅院结构紧凑,经济实用。估计郑板桥舍弟所买的严紧密栗,处家最宜的房屋,就是这类小型宅房。

 

     稍富裕的人家则拥有中型宅院了。中型宅院一般有正屋二至三进,有大门,也有后门。前进有门房、客厅,中进有厅堂、书房,后进有住房、卧室。再后有厨房、小院,小院为小花园,植有四季花木,稍大一点的,还筑有小亭、水池。每一进都有天井,天井两侧为厢房,厢房可与正房通联,以利通风采光。这种宅院扬州为数较多,现今的朱自清故居,可作为这种宅院的代表。

 

     富商大户则是大型宅第的主人。大型宅第占地可达一二十亩,有五至七进宅房,每进宅房用途而异。前有门堂、轿房。进门有客厅、书房。中间几进为住宅,住宅或为高大的平房,或为高低错落的小楼。若为楼房,则楼上下有串楼、复道、回廊相通。各进住宅可通联为一体,又可各自独立。再后则为厨房、杂屋及仆佣住房,统称为下房。旁侧有夹巷使整个院落前后贯通,夹巷外侧是高墙,既可防盗,又可避邻居火灾,故又叫火巷。这种宅第通常都有后花园,花园内有书房、花厅、客厅及各种亭台楼阁、水池山石等,是主人休闲娱玩、迎宾待客的最佳之处。现今辟为公园的个园、何园,都是当时扬州大型宅第的典范和代表。

 

     扬州人家的宅院,无论狭小宽大,也无论那一种布局,除小户人家无力为之外,都是以封闭式的院落为主要特征。特别是一些扬州盐商的住宅,这种封闭性的特征更为明显。这类建筑物一般都是沿中轴线对称分布的,由若干进大同小异的房屋组合而成。每一进有主房、有辅房、有天井,且单独有门,自成相对封闭的小院落。而各组小院落的堂屋后侧又有门相通,若全部打开,又可从每一进穿堂而过。每进小院落的旁侧另有门与火巷贯通,日常生活可从火巷自由出入,对其他小院落绝无半点妨碍。

 

     应该说,这种大户人家的宅院布局,是扬州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在居住方式上的一种特殊体现。砌筑这种大宅院的人家,通常都是富商一类的封建大家庭,这种人的处世理念中,讲究排场,追逐华丽是必不可少的。因而这类宅院的大门,都是或砖雕,或石刻,远远看去,威武壮丽,气势恢宏。而走进宅院,只见雕梁画栋的房屋一进连着一进,每一进都可以穿堂而过,既表现出主人的阔大气派,又展示出整个家族的富丽堂皇。

 

     此外,这类富商的处世观又受当时社会制度和宗法观念的影响,他们处处都想表现出封建家庭的大一统。四世同堂、五世同堂的人家比比皆是,每一进小院落都是一房子孙,各房子孙按长幼尊卑的宗法制度排列有序,一如曹雪芹笔下的宁国府、荣国府。因而他们在宅院的布局上,一是采用高大的院墙予以环围,于高墙的封闭中体现出封建大家族的一统性。二是在各进堂屋设屏风,开北门,必要时可以沿建筑群的中轴线穿堂而过,这种格局设计,又于住房的中轴对称和前后排序中,显示出封建宗法制度的权威性。

 

     然而扬州的富商,又有别于京城的官僚。北京的四合院对外是完全封闭的,对内因为没有小院落,家族各成员的所有活动都在家长的视听范围内,因而家族各个成员的活动也是不自由的,所以说北京的四合院体现出封建家庭的完全一统。而扬州的富商则不然,他们受商品经济的影响,懂得在大一统下也需要小自由,因而他们在宅院规划时,有意识地设计出小院落,并让各进小院落都有侧门通往夹巷,夹巷又与前后门相贯连,这便提供了各个小院落的出入自由,体现出家族成员之间的相互独立性。这种大庭院中包含小院落的布局,集中表现出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社会理念,是封建社会里由于商业经济特别发达而带来的特殊产物。它表现出了扬州人特有的包容心态:既遵从封建社会里正统理念的约束和规范,又崇尚商业经济里对自由精神的宽容和追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