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行散记(10)

(2018-09-16 15:10:59)
标签:

门源

油菜花

青稞

大通河

原创

分类: 游迹

告别俄堡,车子一直向南,行驶不到100公里,在公路右侧发现大片油菜花,心想可能到门源县境内了。


西行散记(10)

记不清我是那一年知道门源这个地名的,但知道的原因很清楚,那就是油菜花。直接说是油菜花引领我知道了青海还有一个叫门源的县。

几年前就打算到这里看看,直到今年也就是2018727日才实现愿望。

记得我还在部队时,有一年7月孩子放暑假时回内地探亲路过河西走廊东端的乌鞘岭上的天祝县境内时(那里和门源同在祁连山脉),对那里正在盛开的油菜花很惊奇,但绝没有想到那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时至今天,人们解决了温饱问题后,便产生了享受的欲望,旅游欣赏美景便是享受的方式之一。


西行散记(10)
西行散记(10)
西行散记(10)
西行散记(10)
西行散记(10)

宽阔的门源河谷在祁连山和大坂山之间,长达近百公里,到处可见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地。

油菜花,普通不过。远远比不上牡丹、玫瑰、荷花、菊花等那么养眼,然而我却深深喜欢它,究其原因是它集小美成大美,用集体的力量吸引了我。

每年春天,小城附近山野里油菜花开放时,总会抽空去拍几张片片。我好像没有拍过油菜花特写,总喜欢用广角镜头拍出一大片金黄色,可惜的是那些油菜花因为种在梯田里,我所拍出的片片范围不够广,气势远不够宏伟。堪称百里花海的门源油菜花,气势是我现居住地的油菜花远远比不上的。

在门源河谷,由于田地多向着谷底方向倾斜,所以站在地势较低的公路上向两边看,金黄色铺天盖地。更有那蓝天白云、高山草原,远山近水、村落人家和金黄色的油菜花相伴,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喜欢摄影或旅游的人随口能说出好多个中国观赏油菜花的地方,如广西罗平、江西婺源、江苏兴化、陕西汉中......

但在盛夏7月,上述地区油菜早已扬花结籽,收获入仓,而门源油菜花正是在淡定和坚守中向这个季节里走来。在我的思维中,这就是反季节现象。也许大家对这种反季节现象很感兴趣,不顾路途遥远,纷至沓来赏花。


西行散记(10)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片花海,让多少人流连忘返。

时常为美景会发自内心的赞赏,这正常不过。可看到众多的游人过于陶醉其间,忘记了腿脚之粗糙,陷入花田不能自拔,有些惋惜。

作为旅客,悄悄地来,静静地看,不践踏一寸田地,不打扰一朵花,也许这是最时尚的花海游览方式。


西行散记(10)

不知关注这篇拙作的人有多少能认识上面片片里的植物。

我尽管有好几十年没有见到它了,但在急速行进的车子里一眼就认识了它。

尽管它吃起来口感不是很好,但对处于青黄不接时的家乡农民来说,那可是救命粮啊!因为这是一种早熟植物,较小麦早近半个月收割。

后来随着时代发展,农民缺粮的话题似乎成了历史,我的家乡再也不种它了,它在人们的视线中渐行渐远,然而关于以它冠名的酒日益见多。

这就是青稞。


西行散记(10)

时至7月末,尽管门源油菜花还是一片金黄,可盛开期已过,但同在门源河谷的青稞却显得生机盎然,光泽烁烁。

长近一搾的青稞芒,如孔雀展开并抖动的羽毛,射向八方,熠熠生辉。那垂首的青稞穗,似乎在展示颗粒饱满招致弯曲沉甸,也说明金属般的青稞芒,在即将丰收的时刻乐意向大地称臣。

这里青稞旺盛的长势,其秸秆之长,稞穗之大,远远超过我儿时的记忆。实想入得田去,折几个稞穗,照着儿时的样子放在手里用两个手掌反复搓揉后吹去包裹在颗粒上的粗皮细衣,然后把青稞粒丢进口里咀嚼,感受久违了的味道。但我还是忍住了,良知战胜了欲望,没有进入青稞地采摘,只是静立在公路边观赏。

时隔几十年有幸重见长势良好的青稞田,已足矣。

和祁连山一起,和大片即将丰收的青稞在一起,我似乎觉得当地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还有那酿酒厂的储酒罐里,青稞酒的液平面眼看着一天天升高。


西行散记(10)

看到这个画面,我突然想起南宋诗人翁卷的“乡间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著名诗句。可这里并不是江南,更不是四月,没有蚕桑,也没有秧田。但要不了一月,这里一定也会“闲人少”的。

假如卷翁再世看到此情景,势必有绝佳新作《高原八月》问世。


西行散记(10)
西行散记(10)
西行散记(10)

和大通河伴行在计划之外。

原计划在门源看油菜花后驱车向南到西宁,重看地图时发现跟着省道302线沿着大通河向下游行走可直达兰州市红古区,便临时改变主意,整个下午一直在河谷里穿行。

在途中休息时,通过和当地人闲聊时得知大通河还有一个名字曰“浩门河”。

大通河流经门源县主要地域,应当说它是门源的母亲河。它在门源盆地河道较宽,常呈网络状缓缓下泻。

至于它在农业方面所起作用不得而知。在东川镇起往下游主要流经山区,河水下切强烈,峡谷较多,峡谷宽度锐减。走不多远,就能看见一道拦河坝,建有水电站。没有细数,大通河自门源到兰州红古区段,可能有十好几座水电站。

大通河通过水力发电为青海做出贡献的同时,为甘肃也做出更大贡献。那就是著名的“引大入秦“工程。

人们把大通河水在甘肃省天祝县的天堂寺附近引出,通过隧洞、渡槽、倒虹吸等办法,历时39年至1995年终于把河水引到甘肃省永登县的秦王川。2015年正式通过专家竣工验收,正式宣布全面竣工。这意味着甘肃省兰州、白银、景泰、皋兰、永登、天祝和兰州新区200多万民众和近20万头牲畜的用水问题得以解决,并为该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这项工程的宏伟之处在于建造难度极高,有资料表明:“引大入秦”工程穿过总长度为110公里的隧洞群,比红旗渠180座隧洞群总长度还长79公里。盘道岭隧洞为无压输水隧洞,是我国最长的引水隧洞,比国内大瑶山隧洞还长1.4公里。干渠以上工程中,1公里以上的隧洞31座,中外罕见。

(以上两段文字摘抄于自网络,谢谢。)

在预料之外的旅途中见到“引大入秦”渠首,甚幸!



西行散记(10)

后记

哩哩啦啦,时间拖了近两个月时间,零零散散,总共10篇《西行散记》到今天总算发表结束了。

所谓西行,就是向西过兰州,上西宁,翻日月山,看青海湖,游茶卡盐湖,在黑马河望星空,赏日出,上卓尔山感受祁连山之雄伟、壮美,到河西走廊饱览丹霞地貌之多彩,复返祁连山了解历史在俄堡的沉淀和门源油菜花在盛开情景。时间不算长,总共6

所谓散记,就是把所见以文字形式东一句西一句记下来,或以片片形式左一张右一张收进镜头。因为过于随意,最后的文字成品粗糙不已;也由于过于随意,所拍的片片谈不上艺术性,最多是记录而已。

我一直认为在博客里,最大的好处是发表的东西既不是作业,更不是课题,所以不怕老师批评,上级责怪。随意性很大,自由度很高招致自己喜欢上它。

《西行散记》的发表只是表示自己在某段时间出去玩了一趟,记录了那6天里的快乐,其他没有什么目的,也不可能达到什么目的。

也许到将来的一天阿尔茨海默病光顾自己时,请家人把这些文章翻出来,兴许能帮我回忆起6天西行中的快乐。

仅此而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