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旅胶东12
标签:
青岛中山公园原创 |
分类: 游迹 |
没想到,青岛中山公园面积那么大,我们游览了近一个半小时,估计仅仅看了其中四分之一。
公园距离海边不远,在八大关和汇泉广场北侧,数不清的树种和花卉以及零星的小型建筑,平铺在山顶电视塔下面的山坡上——一座典型的森林公园。
那是5月10日下午,我们从崂山回来,一看时间还早,便进去看了看。
宽阔的公园大门敞开着,免票,任游人随意进出。大门西侧一面由红色花岗岩砌成的墙体上“青岛中山公园”6个字镶嵌在由黄绿两色树叶、小花围成长方形图案里,很有特色,显得非常别致。


我们从标牌 “欧洲花园”所指的右侧方向往里走,站在一块不大的花岗岩铺成的小广场向北望去,中轴线上由前向后依次是欧式门墩、冬青甬道、圆形花坛、浅水池、白色金属杆弧形廊道。廊道两侧不远处堆放着好多石块,无形中提高了地面的高度,几株高大的紫薇树种植在石块中间(我以前没有见过这么大的紫薇树),廊道后面由不知名的灌木丛构成的一面绿墙形成屏障,把欧洲花园和其他花园有机的分割开。
因繁就简的设计理念使这座花园看上去非常舒服,奢想在没有游人的一段时间里静静地的在这里坐一会,不失为一种惬意的休闲方式。


我走近一条百十米长的紫藤走廊,眼前有十几个中老年人坐在那里练唱著名作曲家王洛宾创作的歌曲《半个月亮爬上来》。仔细一听,竟然是三声部合唱,有板有眼,很像是专业人员演唱。我静静地站在那里听他们把那首歌唱了一遍,忍不住鼓起掌来。惋惜的是当时没有好意思拍照,留下他们的影像。
这是我见到的群众自发组织合唱水平最高的一次,听这样的合唱,算是旅游途中的收获。
我最早接触法国梧桐是70年代在南京、上海等地。其树冠大,造型美,遮阴效果好等优点给我留下深刻印象。随着岁月变迁,种植这种树的地方日益增多。
在青岛中山公园见到的梧桐真够高大,不比南京和上海的差。一个意外收获是知道了这种树还有一个名称叫悬铃木,且是学名。

同是水杉,试着用两种方法拍摄,效果大不相同!

不知是它们高大挺拔还是碧绿青翠,雪松在中山公园诸多的树种中似乎占很大比例。无论是成片种植,或者是单独挺立,都能体现它的优势。
这种树生长很快。记得1996年在单位院子里移栽了几棵仅碗口粗的雪松,至今20余年,足有一抱粗。眼看着它们一年年长大,不知是成就感作怪还是其他原因,心里很舒服!
后记:
历时近两个月时间,断断续续写了12篇《浅旅胶东》,到今天算是告一段落。
回看这些游记没有精彩可言,比较粗糙且肤浅,但我喜欢,毕竟它记录了我这次旅游的快乐。尤其和大海好几次亲密接触,使我愉悦,并有所感悟。
旅游是美好的,真可谓“快乐永远在路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