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过客LJ
过客LJ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912
  • 关注人气:68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城古树(中)

(2017-09-21 16:07:53)
标签:

古城

古树

文化

情感

分类: 随笔

小城古树(中)

小城古树(中)

文庙,位于市区中华西路西端,始建于元代(1302),这里是人们心目中的一部博大精深的古书,是传统文化的象征,也是拜谒和崇尚先贤的圣地。有资料说,这座庙宇自建成以来先后修缮不下十次,最后一次重修为20058月。从一个侧面说明当地人具有崇尚传统文化、尊重先贤的良好习俗。


小城古树(中)

进入棂星门,在孔子雕像后方,戟门前,左右分植两株侧柏。和其他古树相比,这两颗侧柏树干不算粗,但树龄不算短。西侧211号,树龄200年,东侧212号,树龄500年。


小城古树(中)

小城古树(中)

在大成殿前的月台前,分别植有侧柏和国槐各一株。东侧018号侧柏,树龄约900年;西侧008号国槐,树龄约1100年,起初我纳闷,如按照传统的对称习惯,在这座庄重的大殿前,树种应当一致,可这里......?近前一看,原来和西侧国槐相对应处,一株国槐已经干枯,今存一个枯树桩,在枯槐南侧两米处,便是侧柏。这么看来,国槐、侧柏并不对称。那和大殿东侧侧柏相对应的那颗侧柏呢?不得而知。


小城古树(中)

在大殿靠后的东侧不远处,097号国槐生长在人不常去的地方。可能由于位置偏僻,树木标牌污迹斑斑。至此,我想到了“面子”和“里子”的内涵。可这棵国槐不管自己是面子还是里子,照样旺盛的生长着。——好心态!


小城古树(中)

在前院东侧,208209213三棵国槐成三角形分布在那里。树龄分别为300——400年。常言说双木为林,三木为森。那只是说文解字而已。而在这里,三棵国槐聚在一起,森林的感觉油然而生。请各位看上面的片片,我的感觉有错吗?


小城古树(中)

前院西侧099号槐树,树龄600年。这棵国槐树牌上方,有一个硕大的树瘤。在古树上,树瘤常见,像直径约1米大的树瘤则很少见到。

查资料得知:树瘤是愈伤组织。在树木受伤后,细胞无性繁殖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

感慨人和树同为生物,树由于筛管的断裂造成局部营养过剩,而引发的无序性细胞分裂形成瘤状组织,但这并不影响树本身的健康。而人类的这种情况是因为细胞自身分裂时产生了复制错误,久而久之,错误积累了起来,形成了癌变。如某个组织一旦发生癌变,影响健康事小,影响生命事大!而树呢,则不然。

粗略算在这座庙里,树龄在200年以上的古树将近10课。它们在这座古庙中经受着风霜雨雪,守望着岁月,静观世界变化,无意于得,自然无所谓失。他们的美丽,不在于争,而在于守,而人呢?

小城古树(中)

镇因有泉而得名,曰甘泉镇;寺因有泉而易名,由原先的太平寺改甘泉寺;寺内因有古树而驰名,那就是双玉兰树;殿堂因有名人墨宝而熠熠生辉,即齐白石所题《双玉兰堂》。诗人杜甫在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 流寓小城时曾游该寺,赋《太平寺泉眼》诗篇,赞曰:“山头到山下,凿井不尽土。取供十方僧,香美胜牛乳。”

小城古树(中)

相传这两株于北宋初年是为了纪念杜甫旅居而种植的。如今它们很高,约20余米,树干粗大,一个人张开双臂还抱不拢。这两株高大的玉兰树,西北罕见,全国少有。 


小城古树(中)

2015年春我去那里时正直花期,只见蓓蕾绽放,花开满枝,洁如仙露,清如水月,整个古寺氤氲在淡淡的幽香中,沐浴着千年的花香。

我游览后回到家中,意犹未尽,吟顺口溜几行如下:

时至阳春三月中,

古镇名刹香泉涌。

未叶先花双玉兰,

满园缤纷飞玉麟。


小城古树(中)

        上世纪为使年代初,时任甘肃省首任政府主席邓宝珊将军请国画大师,九十五岁的齐白石老人书写“双玉兰堂”四字。一九五九年国庆节,他托麦积山文物保管所将白石老人所书的墨宝“双玉兰堂”四字制成匾额悬挂于寺内殿宇门上,故“双玉兰堂”由此得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不忘国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