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古树(中)

标签:
古城古树文化情感 |
分类: 随笔 |

文庙,位于市区中华西路西端,始建于元代(1302年),这里是人们心目中的一部博大精深的古书,是传统文化的象征,也是拜谒和崇尚先贤的圣地。有资料说,这座庙宇自建成以来先后修缮不下十次,最后一次重修为2005年8月。从一个侧面说明当地人具有崇尚传统文化、尊重先贤的良好习俗。

进入棂星门,在孔子雕像后方,戟门前,左右分植两株侧柏。和其他古树相比,这两颗侧柏树干不算粗,但树龄不算短。西侧211号,树龄200年,东侧212号,树龄500年。


在大殿靠后的东侧不远处,097号国槐生长在人不常去的地方。可能由于位置偏僻,树木标牌污迹斑斑。至此,我想到了“面子”和“里子”的内涵。可这棵国槐不管自己是面子还是里子,照样旺盛的生长着。——好心态!

在前院东侧,208、209、213三棵国槐成三角形分布在那里。树龄分别为300——400年。常言说双木为林,三木为森。那只是说文解字而已。而在这里,三棵国槐聚在一起,森林的感觉油然而生。请各位看上面的片片,我的感觉有错吗?

前院西侧099号槐树,树龄600年。这棵国槐树牌上方,有一个硕大的树瘤。在古树上,树瘤常见,像直径约1米大的树瘤则很少见到。
查资料得知:树瘤是愈伤组织。在树木受伤后,细胞无性繁殖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
感慨人和树同为生物,树由于筛管的断裂造成局部营养过剩,而引发的无序性细胞分裂形成瘤状组织,但这并不影响树本身的健康。而人类的这种情况是因为细胞自身分裂时产生了复制错误,久而久之,错误积累了起来,形成了癌变。如某个组织一旦发生癌变,影响健康事小,影响生命事大!而树呢,则不然。
粗略算在这座庙里,树龄在200年以上的古树将近10课。它们在这座古庙中经受着风霜雨雪,守望着岁月,静观世界变化,无意于得,自然无所谓失。他们的美丽,不在于争,而在于守,而人呢?

镇因有泉而得名,曰甘泉镇;寺因有泉而易名,由原先的太平寺改甘泉寺;寺内因有古树而驰名,那就是双玉兰树;殿堂因有名人墨宝而熠熠生辉,即齐白石所题《双玉兰堂》。诗人杜甫在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 流寓小城时曾游该寺,赋《太平寺泉眼》诗篇,赞曰:“山头到山下,凿井不尽土。取供十方僧,香美胜牛乳。”

相传这两株于北宋初年是为了纪念杜甫旅居而种植的。如今它们很高,约20余米,树干粗大,一个人张开双臂还抱不拢。这两株高大的玉兰树,西北罕见,全国少有。

2015年春我去那里时正直花期,只见蓓蕾绽放,花开满枝,洁如仙露,清如水月,整个古寺氤氲在淡淡的幽香中,沐浴着千年的花香。
我游览后回到家中,意犹未尽,吟顺口溜几行如下:
时至阳春三月中,
古镇名刹香泉涌。
未叶先花双玉兰,
满园缤纷飞玉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