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孩子的伤最重
(2016-03-18 07:30:00)
标签:
乖孩子伤最重叛逆 |
分类: 爱孩子(A课程)心得 |
乖孩子的伤最重
作者:水滴
最近几年的我是很叛逆的,春节回父母家要么顶嘴、要么不说话,特别对父亲,和颜悦色的时候少,在自己家除了陪儿子还有些耐心,其他的事情和人真的让我打不起精神来。与老公的相处我一直以来也不是那种很听话、小鸟依人的乖乖女的形象。所以虽然知道自己小时候应该很乖,但一直没有一个直观的具体的感受。
闭关中发生的两件事情才让我真实的看到我曾经乖到什么程度。一个是第三日早晨因为晚上给老林留了一张问题的字条,谈话,结束老林说“尽量坐着观心”,他不习惯解释,我也没有追问,第一反应是顺从的应了一声,老林就下楼了,第二反应才想起问为什么,但人已经下去了,我又不想多事再叫他,于是想自己感觉感觉再说吧。
另一件事是第三天傍晚分享的时候,昀桐说因为我对声音的敏感搞得她特别紧张,而我每次走路的时候声音又很大很沉重、跟趟着走似的、说我关门的声音很响……老林还跟着附和。我第一反应是有吗?好像只记得有一次带门劲大了点,后来就很注意了。那她觉得响以后就再轻一点吧。只在她说得太多有点难受的时候,客观的补了一句“你有时弄被子的时间实在有点长”。
后来结束回房间才反应过来,她的床在门口,两步就到床尾,我的床在里边,几乎要穿越整个房间才能到床头,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的房间里,我根本不可能走直线到门口,因为两床中间还有昀桐吃饭的小桌,所以我是从临窗侧起身,摸着窗帘,脚感觉着床,到床尾转弯,尽量直行到门口(也需要摸、经常会歪)。有小手电,但我觉得有光会打扰,所以一般不用。从外面回来再直行摸到窗帘然后转弯,开始净化器前用来挡光的皮箱我经常会碰到。
当时因为吃晚饭,这个念头冒了一下就过去了,后来睡了一觉起来才又想起来。联想到早晨的事情,一个乖的不敢问为什么、不敢反驳、只是顺从、只是吸取经验教训、下次注意的很乖很听话的低着头、垂手站立的小孩形象跃然脑中。这个小孩不敢问为什么怕大人烦、不敢反驳怕被说顶嘴不听话、不敢保护自己、甚至不敢有情绪。
她那样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做着小孩或者说小大人,满足着爸妈的掌控感和安全感,生怕自己不乖招来爸爸的训斥、妈妈的唠叨,所以她长大了还有那么多无穷无尽、明明知道没必要却无法抑制的紧张,所以她对宠爱、呵护、不离不弃的爱那么的渴望,因为她从来没有得到过,她的童年充斥的更多的是紧张和要求。
是这样吗?为何记忆里学生时代的她几乎一直是热情开朗、乐于助人、勤学善思、爱笑外向达观……几乎一路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走来,除了大一结束辞去了团支书的职务以外。
或许那是因为父母期望她是这样的吧。文革开始时一个高小、一个初中的父母没有办法参加之后恢复的高考,只能工作,品学兼优的女儿是他们最大的骄傲,让他们脸上最有光的一件事。而乖巧的她对给予自己生命、养育自己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无以为报,唯有封存自己的心,按照父母期望的样子长大,不敢出半点差池。所以高中遭遇的那段青涩的感情,才会被她在高考结束后生生的亲手掐灭。别人觉得可以放松、不再偷偷交往,而她觉得她终于不用担心他因为她的拒绝而不学习而误了一生了,终于可以对老师家长有个交代,说一切是大学才开始的,她紧张的甚至没有想到可以撒个谎,只是诚实老实的认为现在反正还不知道,真分手了,即使以后知道了,也可以相对理直气壮的说大学才开始的。当然现实就是与那个他没有然后了。
她不敢撒谎,不敢欺骗生她养她的父母,担心谎言被戳穿的那天无法想象的斥责、痛心疾首,“你怎么能骗你爸妈,我们多么多么辛苦的生养你……”
于是她诚实耿直的近乎苛刻。会因为一个不想参加的聚会的推辞因意外没有兑现而坐卧不宁好几天,起初还不知根由。会对一个每天忙的七荤八素、杂事很多、操心劳神的朋友,不加思索的如实告知儿子上幼儿园的时间是自己的自由时间,用来成长、用来写心得。虽然后来意识到了去安慰她,强调比她大很多岁,她以后也可以等等。但朋友心里的不平衡被挑起,加上她从小的遭遇,终于开始想法为难我,终于打了一架从她的幼儿园离开,没有了设想的悠闲的不用操心一日三餐的好日子。
切身的体会和惨痛的教训才让她开始反思,她的私生活原本就没有必要对任何外人交代,她完全有权力做自己想做的不伤害别人的任何事情。如果真实的情况会让对方很受伤,为何不可以用一些善意的谎言来缓和一下;如果真实的情况如同伤口上撒盐,为什么不可以把盐换掉。至于她的生活到底是盐还是什么,谁管的着,一家人过日子,关起门来,过好自己的日子最重要,对别人的交代都是狗屁,冷暖自知!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当你的孩子撒谎了,不要责怪他,而是要心疼一下那个小生命到底是因为什么样的压力才撒谎的。我这个从不撒谎的道德圣人把自己的日子过得怎样的一个乱七八糟呀!没有压力孩子是没有必要撒谎的,压力过大就成了我这个样子!
说到情绪,我那天就那样理智的听着、客观的表达,对方用“每次”,我用“有时”,几乎没有情绪。全然不似儿子,一日出去玩冰玩雪回家,收集的冰块在一个桶里,姥爷一句“什么破玩意”,儿子立马抗议“妈妈,姥爷嘲笑我”。而我却是一个在被别人气的要死的时候还能跟别人理智的就事论事、不人身攻击、不说过头的、伤人的、收不回来的话的人,我的情绪出来不自觉就会被压回去。
想来这应该是我从小习得的一项保护自己的好办法吧。因为爸爸妈妈从来看不到我的情绪,他们看到的只有事情没有人。我便学会了把从不被看到、甚至有情绪还会招来更严厉斥责的情绪压抑下去,改用理智去分析,爸妈这样做是为自己好,去如何如何,告诉自己自己不是没人疼没人爱的孤儿,这样心里能稍微好受一些,保护自己的心、也保护自己的身体不受伤害。这的确造就了我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超级理智、临危不乱、临阵不慌、不宜动摇的本事,这本事在全家都乱了、我只恍惚一阵会就进入应急事件处理模式时把自己都惊到了。
只是面对父母习得的这一策略,在我觉知前被我同样用来对我身边的其他人,以致在婚姻生活中屡屡受挫。因为老公是一个超级情绪化、固执任性如孩子的人,不高兴了当着你的面什么话狠说什么、怎么解气怎么来。这让超级理智、渴望呵护宠爱的我情何以堪,简直就是摧残!
觉知了,知道不能对老公用这个策略,却还有功课要做。我对情绪的感知能力已经被我压抑的太久太久了,需要慢慢去恢复,这样才能在老公不爽的时候第一时间知道,不至于招他到暴跳如雷。因为那样最终受伤的还是我,人家发一通脾气,火气发出来了没事了,剩我一个人强忍着哄完他,一个人在旁边苦闷的独自流泪。
前面提到我最近很叛逆,一直对老爸说话没好气,包括刚刚过去的春节,也因为我没忍住跟弟弟、弟妹说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健康、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后,现身说法的时候引来老爸不满、怪我不孝顺、童年那么小事还记得。虽然最终跟他解释了我那样说不是怪他,他在他的成长环境下已经尽力了,我说的只是我的情绪,但我的情绪依然还是挥之不去。
趁着闭关仔细想想,或许跟我从小被种下的要负责任、做错事要认错的信念有关。孩子的我虽然已经很乖很乖了,但一定不可能什么错事都没做过。很乖的时候已经很担心被骂了,做错了事就会更担心被骂、好希望有人护着我,但没有。于是我告诉自己,事情就是这样的,一人做事一人当,没有什么情有可原一回事,不是爸妈不爱我,这样让自己心里好受些。这个信念保护了儿时的我,不让我的心那么得痛。所以当我看到爸爸那件事情做错了,我那么想要爸爸的一个道歉,那样的耿耿于怀,虽然理智上知道他也尽力了,情感上却怎么也转不过弯来,就是因为从下树立的这个信念。
听话的、乖巧的、为了保护我的身体不得已封闭我的情绪与内心的小孩,现在我长大了,我可以养活你了,让我来宠爱你、呵护你、帮助你,永远对你不离不弃,我们一起把我们的情绪、我们的心、我们的快乐、我们的幸福找回来。
至于老爸的道歉,唉“得之我幸,不得我命”随他去吧。那个倔老头、那个老小孩,他或许永远理解不了养孩子还要看到孩子的情绪,就如我之前死活不能理解一个大人怎么可以那么情绪化一样。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当你的孩子还能在你面前胡搅蛮缠、不讲理、放肆撒欢的时候,庆幸你的孩子还能在你面前展现小孩子的一面吧,每个小孩子都想要一份宠爱、呵护、不离不弃的安全的爱,每个人都想要,儿时从父母得到是最靠谱的。
当你的孩子乖巧听话的不像小孩子的时候,及时反省一下是否给孩子的压力太大了吧!否则痛苦的不只是一生的他还有晚年的你自己!除非他能走上成长的道路来实现自我疗愈,否则童年的伤痛和阴影将伴随他的一生。
整理者感言:
表面上所有的好,都是以内心的千疮百孔作为代价的,意识上越执着于“成为完美的自己”,潜意识里的反抗力越会“作践”自己,把自己推到最黑暗最丑恶的地方。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停止内心的拉锯战,看见生命中原本圆满的自爱?
如果这篇文章感动了你,增益了你,请略微犒劳(打赏)我们,算是对我们努力的认同。你的认同,会让我们在此时此刻,深深感受到自己的重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