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不接纳

(2016-02-10 07:30:00)
标签:

不接纳

伤痕

逃避

分类: 爱孩子(A课程)心得

我不接纳

作者:王美慧

 

现在思绪有些混乱,我讨厌自己写不出来心得,讨厌把真实的自己弄丢了,我抵触写心得,因为我知道我写了心得也成长不了,我肯定是成长中最差的那一个,我就是命中注定得不到我想要的安宁和幸福,命中注定我就要过备受各种折磨的苦逼日子,因为我不配得到幸福,从小就是,我在家里排行老二,上边有大我两岁的姐姐,下边有小我两岁的弟弟,因为爸爸是爷爷奶奶唯一的儿子,姐姐又是家里第一个孩子,所以从小就备受疼爱,奶奶家,姥姥家都抢着疼姐姐,后来有了我,那时候还小,几乎没有什么记忆,但是后来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让我觉得,虽然不是特别重男轻女的家庭,但是因为他们对姐姐的爱已经根深蒂固到他们的生活了,我对于他们来说似乎就是多了个人而已,再后来妈妈生了弟弟,弟弟是家里唯一的男孩,爷爷对弟弟的宠爱是无法超越的,都说姊妹兄弟是最好的陪伴,但是我记忆里的童年,是恐怖的,胆战心惊的,我很小就是知道看着别人的脸色说话做事,因为稍不留神就会惹来别人厌恶的眼神或者训斥(虽然现在我还不愿意承认这一点,我还是愿意相信那时候的他们是爱我的),小时候姐姐和弟弟在家里的地位是远远高于我之上的,他们两个常常合起火来捉弄我,打骂我,我都不敢反击,因为反击带给我的不是保护而是加上大人们的训斥,我不敢,我害怕面对那么多人对我的攻击,我记得小时候家里唯一的三个玩具,一个是姐姐的布娃娃,一个是铁皮的儿童三轮车,还有一个是竹子做成的四轮车(里边一边一个座子,中间有个类似于桌子的板),布娃娃是每个女孩的最爱,拥有一个布娃娃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直到我结婚我都觉得要是能拥有一个布娃娃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但是,姐姐那个娃娃从来不让我碰的,如果她不在家,我想偷偷的玩一会,家里大人都会说,她回来看见了跟你急啊,如果她在家看见我要玩儿,她更是瞪着眼珠子气势汹汹的抢过去,直到后来我记得她那个娃娃不知道被谁(好像是家里来的亲戚)把头拽下来了,扔在我家月台上,那时候我知道她并不是多么喜欢那个布娃娃,但她就是不让我碰,我越是想玩,她就越是不让我碰,以此为乐。至于说的那两个车子的玩具就更别提了,我印象当中我只玩过一两次还是趁他俩不在家的时候,其实那时候弟弟还小,好多事他也不懂,我知道他对我的敌意大多数来自姐姐的怂恿,所以直到现在我心里还是跟弟弟比跟姐姐更亲一些,遇到一些事我想到的是弟弟,而不是姐姐。姐姐做过的伤我最深的还是她对我厌恶的眼神和嫌弃的态度,有一次我生病,是下午刚刚到学校就感到全身上下不舒服,老师让回家休息,在回家的半路上看到姐姐和她们同学正往学校方向走,本来我一看到姐姐就委屈的哭了起来,姐姐的同学看到了就问我怎么回事,我把自己生病的事情告诉她们,同学让姐姐送我回家,我心里也是非常期盼的,因为我实在是走不动了,可是等来的是姐姐厌恶嫌弃的眼神和嘴脸,嘴里还碎碎念说我娇气是装的,我对姐姐失望极了,这件事到现在我都怨恨她,因为我忘不了她当时的嘴脸。

小时候爷爷最疼弟弟,奶奶最疼姐姐,然后是弟弟,至于我,说实话我没有感受到过他们对我的疼爱在哪里,因为性格也冒失(妈妈说我女生男相,性格也像男孩子)又好逗,街坊邻居一逗我我就上瘾,现在想想那时候是觉得终于有人知道我的存在的,所以有人逗我我就卖力的耍宝,可是恰恰是我的耍宝从小到大一直被大人们说我傻,缺心眼。那时候家里种了很多地,感觉一年四季几乎每天大人们都会有干不完的活,爷爷从地里干活回来,因为只看到爷爷回来,就会多嘴问一句,我妈他们呢?爷爷可能是干活累的,把我当白痴一样回我一句,你有几个妈呀还你妈他们?我不知道我哪里说错了,但是这样的话我不再敢说,类似于这种说话的事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我说谁谁长得很像,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比如我说,把孩子多抱会儿,等她困的不行了再放下她,我不知道这样的用词有哪里不对,就足够他们嘲笑我半天,而这个他们不是别人,正是我家里的亲人,后来大些了,因为家里做生意的缘故,我和爸爸妈妈搬到村东头做生意的地方住,也就不怎么回家了,有天中午我想着好久没有回过家了,我想爷爷奶奶那么长时间没有见我,应该也会想我的吧,我就和同学们一路欢欢喜喜的回家看他们,结果我他妈自作多情了,我回到家,奶奶见我回去了,脸拉个老长,睁眼都不看我一眼,姐姐和弟弟还说我是白眼狼,跟着爸爸妈妈走了,当时搬过去的时候我记得爸爸妈妈是问过的问我们谁跟着他们,因为都怕爸爸,他俩没人跟着走,因为我想和妈妈在一起,所以我就跟着了,我跟着爸爸妈妈就成白眼狼了,就不能回家了么?

记忆中小时候爸爸是很凶很凶的,和爸爸的交流除了打骂绝无其他,我们三个不管是谁惹了他,只要三个都在场,肯定一个都逃不掉,他似乎打我们很上瘾,越打越带劲儿,我们没有一个敢没事和他说话,吃饭的时候没有一个愿意挨着他,有一年夏天,街坊邻居都在胡同里坐着乘凉聊天,我们小孩子在街上跑来跑去,我跑累了,不知道当时大脑哪根筋搭错了就蹲在他身边歇口气,谁知道他厌恶的撇我一眼,说我臭,就起身躲开我了,我真后悔自己为什么没有长眼要蹲在他身边。

小时候第一次考试没有考好,被姐姐可劲的嘲笑了一段,哪怕她也没考好,她就把注意力转移到我身上,嘲笑我笨,我没有考好,那次我就在心里暗暗的发誓,下次以后我一定考第一,事实证明我做到了,而姐姐和弟弟从来没有得过奖,考了第一,家里人在聊天的时候提起我的时候多了起来,对我的笑脸也多了起来,后来我知道,原来学习好可以让他们知道我的存在,那就容易多了,以至于六年的小学生涯里我每次考试都拿第一或者第二,这样我才慢慢有资格和家里人多说几句话,后来还因为学习好,爸爸把我转学到县重点小学,后来是重点初中(但是事实又证明我让他们失望了,因为后来我对学习抵触了,放弃了),去了县城以后开始是因为当时小学没有宿舍,所以就一直寄宿在三姑姑家,一直住了两年半,那段时间更是体会人间冷暖,寄人篱下的滋味,姑父时不时的冷嘲热讽,表姐的爱搭不理,姑姑也是嫌弃,唯一觉得好点的是表哥,我生下来就是多余的让人嫌弃的,我怎么做都不会得到他们的满意。那时候家里没有分家,财政大权一直到爷爷手里,爸妈挣得每一分钱都要上交,那时候我是不明白这其中的逻辑关系的,但是那时候在外边上学,总得有零花钱的,放学了同学们会做伴去买零食,冰糕什么的,说实在的那会我也嘴馋,刚刚到县城好多东西又没见过,就更想尝试,有一个星期花了10块钱(应该是97年那会儿),回去再回来和妈妈要钱,妈妈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把我臭骂一顿,嫌我花钱多了,不懂大人辛苦了,骂的我真的想找个地洞钻进去,从此噩梦开始,每次上学要从家走要钱的时候就看尽脸色,就不记得哪次是把钱好好的放在我手上给我的,不是扔就是甩,那时候家里做生意是和最小的姑姑家合伙做的,有时候家里没钱了,妈妈就让我自己给姑姑打电话要钱,姑姑是视财如命的守财奴,接电话听见我说要钱,立马就把电话挂掉了,还是狠狠的摔那种。现在和妈妈聊天说起这些,企图让她和我共情一下,都是妄想,她还是会说她有多么的不容易,我现在比她要幸福的多,还是那时候家里三个孩子的哪个老二不是这样长大的?到现在都没有停止对我的伤害,利用对我的伤害来弥补他们内心的空白,我想说你们把我们养成这样还不如不生不养。

我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做一件事要前瞻后顾,左思右想,犹疑不决,因为我不敢做决定,一旦不理不好就有可能引起别人对自己的不满和厌恶,嫌弃,我是多么害怕别人对我有这样的态度,害怕别人对我不满,任何一件事,只要和我沾上点边我都会千方百计的把这件事的错误根源归结到自己身上,都会想到这是因为我的失误造成的,遇到老公后,同样的我把这种情结转嫁到他身上,终于有个人可以替我背黑锅了,我终于可以理直气壮的把一件事的错误后果推到他身上,所以我对他的抱怨埋怨居多,如果反过来,他说着类似我觉得是推卸责任的话的时候我就会觉得他把责任都推给我了,他是个多么不付责任的人,用老林的理念这里就可以引出我一个信念就是我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我的欲望是我要做一个敢作敢当,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我不能接纳我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那么,我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给我带来的好处是什么呢?有一点就是上边说的,我可以理直气壮的把责任推卸到我老公身上,工作当中我会努力去做好一件事情来体现我是一个负责人的。

我是一个从小被嫌弃厌恶的人,我不能接纳被嫌弃被厌恶,我是一个得不到爱的人,我不能接纳我得不到爱,我是一个不被重视的人,我不能接纳我不被重视,我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我不能接纳我不负责任,我是一个自私的人,我不能接纳我是一个自私的人,一切不好的违背我欲望的信念和情绪我统统不接纳,我他娘就是不想接纳,我为什么就是那样的人,我就不是,就不是那么不堪,就不是急于得到别人的认可来肯定自己的人,就不是处处乞求得到别人的爱的人!

 

 

整理者感言:

太多的伤痕纠缠在一起难以厘清,只剩下一个大大的“我不好”笼罩着自己整个生命。

亲爱的孩子,你看见了自己的“不接纳”,那么,我们就先好好地接纳这个不接纳:你要把那些让自己觉得“不好”的人都推开,你要把这些“我不好”的感受都推开,你在抗拒,你在逃避——逃避,是你的生存策略,逃避,也没有什么不好,那只是一个在家庭中感受到太多寒冷的孩子所采取的一种自保的生存方式。

爱自己,我们可以从看见自己的逃避、陪伴自己的逃避、允许自己逃避开始。

 

如果这篇文章感动了你,增益了你,请略微犒劳(打赏)我们,算是对我们努力的认同。你的认同,会让我们在此时此刻,深深感受到自己的重要。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