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命就是如此沉重而美好

(2015-11-04 07:30:00)
标签:

成长

无分别

分类: 爱他人(C课程)心得

生命就是如此沉重而美好

作者:风沙

 

那天,原本是打算好好听听行字诀课程的,原因有二,一是我个人对于佛学的偏好;二是上次行字诀课程受益匪浅。然而就像人生一样,很多打算往往只能是打算。

晓静带了孩子来,又没有老师值班,于是作为工作人员的我就责无旁贷的看起了孩子。然而让我自己都感到奇怪的是,这件事情就那么顺理成章的发生了!我这样说,是指自己心里,居然没有丝毫的怨言,没有丝毫的不满,就那么放弃了对最初那个“好好的打算”的执着,顺应了机缘的安排!以往这是万万不可能的,心里总会有千丝万缕的非议,怨恨!因为我一直是一个不怎么敢于坚持自己的人,所以腹诽就特别多!让我自己都生疑的是那天心里却平静的如水一般。

我几乎整天都在陪着他玩,很快这个“顽劣”的小家伙就和我熟识起来。在玩游戏的时候,好几次说话时“爸爸”都冲口而出,然后又对自己的小错误表示一点不好意思。呵呵,看起来他经常和老爸一起玩游戏。

我自己是个不怎么玩游戏的人,但是却不得不承认游戏的好玩。植物大战僵尸我以前自己也小玩过一两回,到底也没有瘾接着自己玩下去。这次陪他玩,玩得还挺不亦乐乎。开始是他玩,因为鼠标他使得不习惯,我偶尔帮帮他,后来是他让我玩,他则在一旁指导。我一向也并不是一个乐意听人指导的人,不过作为陪他玩的一项内容,就无所谓了。这个无所谓对我这样一个经常执着乃至顽固的坚持自己看待事物的立场的人也并不容易。听一个小孩子有时候甚至并不高明的建议,原本也该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不过,那天奇怪的是,我并没有在和他的交流中遇到多大的障碍,我有时候听有时候不听,但整个的互动却很自然。因此彼此仍就感受到轻松愉快。于是我们就真的成了一起的玩伴!

虽然因为玩,没有听多少课,虽然玩也算是我那天很大的一个收获!除此之外,我似乎还有另外的一些收获,虽然未能直接听课,只是因为我的在场,我从一些片言只语知道了那天林老师重点讲到了人生第一目标的问题,重点让大家思考和体验的也是这个问题。

因为曾经探讨过这个问题,所以我知道他在生命中的意义和价值。

这让我想起了很多年前,在一次讲座上听李尔纳先生讲过的一句话:除非你把开悟当成人生最最重要的事,不然你不可能开悟!

这很多年前听来的话,和林老师强调要把成长作为第一目标,给它最佳的时间和状态是如此的一致。这种一致,在心中回荡,以至于让我惊讶,自己这多年来居然没有把这个问题想清楚:成长到底是不是我人生的第一目标!当被林老师质疑想要成长却不肯参加小组,却不按时写心得的时候,我怀疑了。当自己被一些似乎看得见功利所诱惑,心向往之的时候,我怀疑了。当自己渴望有一份爱情和有一个家的时候我怀疑了。我到底是不是把成长作为了第一目标。可是,我发现每一次怀疑过后,每一次内心摇摆之后,那个叫成长的东西,却总还是在那里,未曾离弃过我。我也越来越能体会,除了内心的安宁,这个世界上再没有别样真实的幸福。

当我不再怀疑自己唯一的出路就是成长的时候,第二问题冒出来:那什么是成长呢?!

“心灵成长”现在是如此热门的一个词汇,很多人都在讲成长。我也看过甚至进一步了解过一些说法,可是,当这个问题出现于脑际的时候,我居然还是一片茫然,可以说出一些话来,但是那话也无非是从别人哪里抄袭而来,并不是自己内心经历一番省悟,得来的!想到这,就觉得这是个十分有必要搞清楚的问题,因为清楚了对自己而言什么是成长,也就清楚了自己成长的目标,也就是在庞杂的言论和无常的世事中,有了做选择和判断的标准。之前的困惑,冲突,正是由于我心中对什么是成长没有清晰的概念,所以才左顾右盼。(每个思考后面,都包含着一个想要解决问题的欲望。想要解决问题的欲望背后是对困惑、冲突的逃离,既然还不能安住于那困扰迷茫中,就先来拥抱自己想要解决问题的欲望吧!

记得林老师讲行字诀课程的时候,提到课程目标是要解决成长动力的问题。我觉得,我遇到的也正是成长的动力问题。课上林老师想让人醒悟的是最终的觉悟和眼前的努力其实是一致的,都要不断的做到“觉知和无分别”!对于空性的见证,也是为了让我们死心塌地的好好练习“觉知和无分别”。如何练习,林老师的经验模式是“静诚正醇行”,是对于情绪、欲望、身体的觉察和无分别的爱。

我知道这些,也在练习这些,也很受益。只是,在我碰到一些问题的时候,它还是无法帮我做出决断。譬如说,当去和人做一个分享和静下心来写一篇心得之间发生了时间的冲突时,我几乎总会选择前者。林林总总之类的事情太多,我总是倾向于将成长的事情放在其他事情的后面。林老师说:“任何人如果要成为心灵高手,一定要在上面花时间。”为什么,我的时间却不肯花在上面呢。

刚刚,想到一点,也是之前林老师提到过的,因没有及时的反馈。去做一个分享,立即就可以得到别人的目光,就可以得到别人的掌声甚至崇拜。写一篇心得呢,则不是!而且,还有可能被林老师来个“犹未见性”。如此说来,写心得这件事,不仅是因为缺乏及时的反馈,还有我对于林老师反馈的担忧。我担心在他那里得不到好评。我内心深处渴望得到来自外界,特别是权威的认同,又在背后捣鬼。不过这捣鬼却说明一个问题,内心尚未满足的渴望。也许不在成长上花时间,仍旧是它委婉的歌唱。只是我一直没有听懂它的歌声。

还记得多年前,因为路线的问题的冲突,我和林老师闹了一次不愉快,然后离开了花径。那次冲突,是我离开花径的直接原因,更深层次的则是因为我无力争取我认为应得的权益和维护让自己觉得安全的界线。这次再度相逢,又已经相处了两年了,我一直小心的处理我们之间的一些冲突和矛盾。逃避写心得里面,也是因为有所担心,这个担心就是我担心林老师认为我走的路线不是“静诚正醇行”,不是花径路线。可我自己又觉得自己一直在努力践行他最核心的东西那个东西“觉知和无分别”。有一段时间,我甚至在心里不承认自己是林老师的学生,只认可是他的员工。正如林老师曾经说过的,我对花径没有归属感。其实,我对谁也没有归属感。因为我渴望的认可和认同没有得到,我的小我尚未满足,那份归属感便无法产生。满足,对,还是那内心深处尚未得到的满足。只是这份满足,从来不能依靠别人和外在,只能来自于自己的内心。成长,就是便是不断的发现自我的渴望,并且不断的自我满足。

和林老师之间的关系之路,走得很辛苦,虽然收获和这份辛苦一般多。但是真的很辛苦!

特别是面对老师和老板这两种身份,期待会有所不同,两者之间也会有所冲突。我要经常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冲突。此时,我想说两句林老师也和我一样不容易的话,第一这是确实的,第二这也是我习惯性的策略,试图通过肯定别人的好处或者强调别人与有同等的处境来让自己的需求看起来合理。我做不到坚定的只认为自己是对的,哪怕只是在感情上。这背后又隐藏着多少的自我否定与对自我价值的怀疑呢。不管多少,我并不是这些自我否定的起源,我也无需为自己还是一个自认为的怯懦和失败的人而悔恨和自我谴责。我唯一和必要的责任是在自己的人生中,对我自己内心的需求的了解和满足。

吐槽了很多和林老师关系之间的不容易,这也算是一种新的觉察,之前只是感到,只是清楚,却从来没有十分的肯定过它,往往是当时当地的冲突处理过了,就放过去了。

既然有了第一步的觉察,也走走第二步的满足。我真的是希望林老师更理解我,林老师能对我更认可一些。可是这么写的时候,我又觉得毫无意义,因为林老师也是人,他也有自己的成长节奏,虽然他一直在成长,一直也在变得对我越来越好,可是他根本不可能成为我理想中的那个客体。对这种悲惨的处境的自知,让我清晰的意识到自己一直在渴望有一个“理想的妈妈”。可是,这个妈妈在现实中是根本不存在的。这就又重新回到那个老问题上,成长是什么?!因为期望从外面的人和事物那里获得满足,永远都会有失望的时候,所以只有一种希望,那就是自己做自己的妈妈。自己无论任何时刻,任何处境下都认可、都接纳,都满足自己内心中的那份需要和渴望!

这就是成长吗?任何时刻,任何处境下都认可、都接纳、都满足自己内心中的那份渴望!都爱那个屌丝的自己!对,这就是成长!

这几天,安排自己闭关,本来是没有什么压力的!林老师来了一句:等你的心得啊!

让我这几天,心里就始终有个声音。那就是要写一些心得,要有所交代,否则林老师又会认为我没有在成长,否则林老师又会认为我是在逃避成长!

在写这篇心得之前,我还以为这是我内心对如何闭关,是顺其自然,还是刻意为之的两种方式的冲突呢,原来我是又一次在内心深处响应了别人的召唤,为满足别人而开始压榨自己!

它发生的是那么隐晦!那么隐蔽,我竟然毫不自知!不是接纳太难,是觉察太难啊!

所以林老师说,第二步严格来说也是第一步。即满足也是一种觉察!

成长是什么呢?绕了一圈回来,成长还是“觉察和无分别”。还有对于这种方式的坚信不断的从向外转向向内。始终看到和外在的一切关系,都只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它照见的永远是我们对待自己的方式。升起的那些情绪、欲望和身体反应都是我们了解自己的工具。都是觉察我们内心存在的有效途径。

这条路不好走,但也确实是无上法门!生命就是如此沉重而美好!

 

 

 

 

整理者感言:

幸福生活、安宁心境、自信自爱……这些都是成长的“附属品”,都是我们起初为自己所设置的某些“目标”;

当我们渐渐地熟识于运用“知 无分别”的思维模式,并经由它越来越深入于自己的内心,发现,人生的人与事,若在无知的状态下,经历得再多也无法累积出智识,若有觉知,这些经历才能淬炼出内心的智慧。

知,如心头一轮永不泯落的明月,照拂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和这个盛满各种情绪的自己,照拂着自己成长路上每一个极致艰难而又明晰、极致孤独而又自由的时刻,在某些时刻,连“自己”都不复存在,只有“知”如明月般明澈照拂。

而成长,就在这样的时刻,渐渐完成......

“知,无分别”,即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