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地相爱(一):被信念茧缚的婚姻
(2015-07-29 07:30:00)
标签:
夫妻孤独信念对抗真相 |
分类: 爱自己(B课程)心得 |
孤独地相爱(一):被信念茧缚的婚姻
作者:襄
抱着憧憬,我们与恋人携手步入婚姻,然而,美好的期待似乎都慢慢变成失望,甚至,在这段自己曾万分珍视的关系里,我们在本应感受到爱的地方,只感到了深深的伤害。
但是这种“伤害”,往往又难以言说:要说两人之间有什么实质性的关系变化,比如外遇什么的,又没有;要说有什么极其严重的家庭矛盾令两人僵持不下,也没有。但彼此之间就是越来越话不投机、爱搭不理、冷漠甚至相互深深厌恶、纠缠折磨……
有一天,群里一位伙伴发了一段“发泄”文字:
“我怎么会遇到这样一个老公,他比石头还硬,比墙壁还单调,他一点都不能带给你快乐,只能让你更痛苦!你想回家了,你一点都不想见到他,一点都不想跟他说话,事实上你都不知道怎么跟他说,说什么!无数次的想离婚,想离开他。想结束这样痛苦的生活!
我的痛苦来源于老公的冷漠,他怎么能这么冷漠!冷得让我害怕让我窒息!想跟他亲昵吧,说热;想邀请他散步吧,拒绝;邀请他钓鱼吧,拒绝;邀请他打乒乓球吧,拒绝!永远是拒绝,永远是否定和指责!你给他买衣服吧,不穿;你想跟他沟通吧,没有回应;你给他发信息吧,不回;你关心他吧,冷漠!从他嘴里从来没有说过安慰、支持和理解的话。我宁可一个人生活!这种折磨是不是够多了?我不想这样了!我的心已经伤痕累累了!我早已经害怕提要求,害怕被拒绝。
我不知道他究竟在想什么:每天除了睡觉就是玩手机,吃饭于他而言都不重要。世界上怎么会有这样的人?”
对于这位伙伴的婚姻状况,我略有了解,我知道她的先生其实对她也有所包容/呵护,再说了,心里若真的对对方彻底厌恶,婚姻关系不可能多年维持,只要不彻底,就能有转机。但我亦能体会伙伴心中被屡屡拒绝的失望和恐惧,长期无法相互理解/沟通/互动的婚姻关系,像一场旷日持久的冷战,令夫妻双方都受尽内伤。她如此痛苦,她的爱人何尝不是如此感受?
我直觉地感受到:她和她的爱人,是彼此相爱的,确切地说,是彼此需要的;但是,她看不见他的需求,他也看不见她的需求。所以他们才陷入了这样的局面中:
他/她有需求——﹥向对方索要满足——﹥(他/她看不见彼此的需求,不理解彼此的需求,不愿满足彼此的需求,导致)拒绝——﹥拒绝产生失望/指责/怨怼,产生自我否定——﹥(因害怕对方的指责/害怕自我否定而)逃避,用距离和冷漠来保护自己。
如此,婚姻就变成了一场用拒绝和冷漠来相互伤害的困局。
造成如此局面的关键在于:拒绝
每个人对他人都是有所期待有所需要的,尤其是夫妻之间。
他们当初正是由于相互需要而选择了彼此,他们为彼此带上婚戒的那一天也曾经对自己说:“他/她是我这辈子最值得爱惜、也最应该爱惜的人”——我们是愿意付出自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满足对方的。
可是为什么,越来越频繁地彼此拒绝?
拒绝,是因为不理解对方的需求,从而不愿满足对方的需求。
拒绝的关键在于:不理解
那么,为什么无法相互理解?是什么阻碍了彼此的“理解”?
是:信念
可以说,绝大多数由最初的恩爱甜美、如胶似漆变成疏离冷漠的婚姻关系,跟“爱不爱”无关,只跟“理解”有关,最终,只跟“信念”有关。
信念,就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思想。
我给伙伴回了一段话:
“你和你的爱人,你们在‘孤独’地相爱着,你看不见自己,也看不见你的爱人;同样,他看不见自己,也看不见你。(看见的含义:清楚自己和对方的信念,知道自己和对方的真实需求)可是,你们仍然尽自己的力量在爱着彼此,守着彼此,不是吗?当你逐渐看见的时候,就不会有两个孤独的人在以相互‘折磨’的方式相爱了。”
伙伴很快回复我:
“其实对物质/经济方面,还有‘小三’什么的,我俩对彼此都特别放心,有什么大事也不会冲突,反而是这些鸡毛小事弄得我很痛苦。这也是我不想离婚的原因,因为没有什么原则性的问题。”
伙伴接着又问了一个问题:
“我有没有必要和老公沟通一下?说出我的感受,我的痛苦呢?一说到沟通我就很很害怕,每次都以不愉快结束。”
令他们之间每一次沟通都以“不愉快”结束的,就是各自抱持的“信念”。
人与人之间他的信念体系是完全不同的。
每个人所经历的人和事不同,看似相似的成长经历中,亦有着千丝万缕的差别;每一个人心里的信念(何止千万条)都是很不一样的,即使是那些看似比较相似的信念里,其中肯定还有一些很细微的不一样的地方——这些“不一样”就带来了彼此感觉和交流上细微的偏差。
不一样的信念,就会带来对世界不一样的解读;每个人的信念都有着不同程度上的差异,所以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感受得到另一个全部的细微感受,也就是说,没有人能够完全地、毫无偏差地理解另一个人。
所以,人一辈子都在唱独角戏,用自己的信念解读一切,并且拼命找事实找理由证明自己的信念是正确的:
每一个人,都在随时随地、千方百计地、不自觉地从潜意识里去维护自己的信念。
对自己信念的维护其实就是人对小我的保护和肯定——自我保护/自我肯定是人性无可动摇的根本。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时候会互相拒绝互相否定互相伤害的原因——信念差异以及维护自我信念的本能。
所以维持良好关系的秘诀就在于:不要强硬、突兀地去撼动/否定对方的信念。
也就是说:想要维持美好的夫妻关系,让对方按照他自己的心意举动行事就可以了,不干涉、不批判、不否定;如果你还能在他/她需要的时候帮助他/她、满足他/她,那这段关系就牢不可破了。
所以,林老师在说到他的“婚姻秘诀”时,说了八个字: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当夫妻双方否定、撼动对方的信念时,一定会引起彼此的矛盾。这位伙伴跟跟老公无法进行沟通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彼此的信念发生了抵触。
也许有人会说:信念,是可以变更的,两个人都调整一下信念,不就可以缓和/改变夫妻关系了吗?
调整信念,需要在持续深入的成长中逐渐转换,并非朝夕能够实现的易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或许尊重/顺应对方的信念,更为容易,就算不能真正认可对方信任对方,起码,我们在自己有所需求或者遭到对方的拒绝时,可以做到行为上的不否定、不批判。即使是这样的“表面功夫”,其实对于夫妻关系的改善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我们这些已经参加成长课程并长时间跟小组的伙伴,想要真正转变一个信念,要经过千万次的确认——我们带着察觉带着“知”去确认,还要经过千万次确认,才可能真正转念,何况那些并没接触过成长课程的人?他们不知道“信念”为何物,不知道信念需要改变,不知道要转念,不知道一切“矛盾”都是因为信念在“作祟”。所以要求他们在无明、无知的状态下去改变他的信念,那太难了。
所以,我们不要试图让对方去改变他/她所认为对的观念/信念,挑战信念就是挑战人性。除非你手里捏着对方的身家性命能让他压抑住自己不敢显露出抗争姿态,否则只能两败俱伤。
不能改变对方的信念,那么,当我们自己有“被理解、被帮助、被爱”的需求时,怎么办呢?
只能自己满足自己,无论是事实行为还是情绪——这就是林老师所说的“孤独之路”。
人之所以“孤独”,就是因为信念差异和维护自我信念的本能,而无法理解对方的需求、看不见对方的需求,更不愿满足对方的需求。
夫妻之间,就在各自被自己的信念所茧缚的生命里,相互需求而不得,孤独地同守着岁月,相对一生却终究走不进彼此心中。
大多数夫妻的问题不在于爱不爱,根本问题就在于彼此的信念体系不一样。当我们深深明白彼此之间的矛盾,不是因为感情,不是因为爱不爱,而是因为信念差异的时候,那么我们在面对伴侣的时候,在和他/她沟通的时候,我们或许能更客观地去“就事论事”,而不是总以指责对方/否定对方收场。当“我”想做什么,而伴侣不想做不愿满足“我”的时候,“我”要意识到这是双方的信念发生抵触了,不要归因到“你对我好不好、你脾气好不好、你爱不爱我”上面,更不要归因到对方“人品优劣”之上——这样归因最终的结果是:给自己带来深深的自我否定,这时,“我”就会很受伤,所有的消极情绪也就接踵而至了。
当“我”很明确这是双方的信念发生抵触之后,“我”心里就不会有这种受伤的、被否定的感觉了。他不是不爱“我”,他只是在保护他的信念;而“我”自己呢,“我”也不是不爱他,不是想去跟他找茬,“我”也只是在保护自己的信念。每个人都在孤独地为保护自己的信念而战。
我这位伙伴与她老公之间没有什么原则性的问题,也不是说对彼此没有感情,只是彼此的信念不同,不能看见并满足对方真正的需要。比如说,她对爱的表达的信念是:我们要经常在一起,我们要一起去逛逛街,我们要一起去做一些看起来挺温馨的事情——在她的信念里这是爱的表达;但是在她老公的心里,他的爱的表达就是:好好的守着这个家,比如说挣钱给她,保证她和孩子的物质生活,在家里待着,他认为这样就是爱她了——这是他的信念。他们两人对于“爱的表达”的信念是不一样的。
我们在很多“心灵鸡汤”式的文章里,经常强调:“爱”是一种细节,爱就是你要听我说话,爱就是你要随时关注到我的需要,这成了很多人心中最标准的爱的表达方式和夫妻间的相处模式。如果是两个身心完全健康的/完全没有伤痕的人在一起,并且两人都有着较深的成长觉察,也许爱的表达就能达到这种状态。但是不要忘了我们和伴侣都是心里有很多伤痕的人,对于爱的表达,我们自己心里有很多障碍,对方心里也有很多障碍。比如这位伙伴的老公,就算他有时想对妻子做某些表达,就算他内心有过这样的想法,他的信念也会阻碍他的表达。每一种行为之下,每一种表达方式里,都隐藏着他自己某个/数个信念。如果我们不能准确地去看到,那么我们就去允许他尊重他这个信念就好。不要因为对方的那个信念不符合“我”心中的期望,就觉得对方不爱“我”;不要拿那些所谓的爱的标准去衡量对方,然后得出对方不爱“我”的结论。
这么多年,她的痛苦啊是来源于她觉得他不爱自己,觉得自己的表达都没有被他看见,没有被满足。其实这里面很简单的一个症结就是她认为他必须去认同自己的信念,认同她的爱的表达应该是“在一起”的一些温存的互动;而他却并不这么认为——这只是信念问题没有别的。他俩想要好好相处,就是,她按照(或者调整)她自己的信念去满足她自己的欲望,然后同时尊重他的信念就好了。
而这位伙伴之前的经历一直是:她在这个爱的表达里,她想要的从他那得不到,所以她一直在失望;然后她老公呢,他会感觉一直在被她要求。
其实她老公这么多年应该也知道她在对他失望,他应该也能感受到她的情绪,作为一个男人,他心里可能会有一种负疚感:他会觉得到没有满足到她,是他自己的错,他会产生深深地自我否定。拒绝自我否定是人性的本能,人一定会远离带给自己自我否定的环境,一定会远离带给自己自我批判的人。所以他越来越频繁地用冷漠和逃避来保护自己,不回应,不沟通。对于这位伙伴来说,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明白“问题”在于彼此的信念差异,以后再遇到与老公意见不一致或者老公不满足自己需求的时候,尽量少地产生自我否定,也尽量尊重老公的信念和做法,不批判他,不否定他,不要求他,自己有什么欲望自己去满足或者调整信念。
当丈夫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妻子的肯定(至少不否定),也就是说,当他在她身边,自我感觉越来越良好的时候,他会慢慢重新靠近她,甚至,依赖她^-^只要“我”真的能够实施“无分别的爱”,想要“虏获”一个人的心,轻而易举!不过那个时候,“我”也不再需要任何人的依赖,不需要再向任何人证明和索爱。
我整理了自己的思路并回复了我的伙伴。
她回复:“你说不要求他改变他自己的信念,而我要做的就是调整自己的信念,我理解。可是如果我觉得他的信念有问题,我该怎么办呢?”
“信念没有对错,每一个人的每一条信念都是当下对自己的保护和发展。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条信念是终极真理,没有任何一条信念是大家都承认、臣服的;也没有任何一个信念,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错的,是完全错误的。信念是否合适,只跟持有这个信念的本人有关,跟别人是没有关系的。
尊重一切接纳一切即可。”
PS:
感谢这位伙伴将我的语音回复都整理成了文字,本文即以这份文字作为底稿润色而成;
尤其感谢的是,她愿意将我们之间的对话内容公布出来。
成长至深,就是越来越多的“看见”,看见生命的真相,并得以真正享受爱与生命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