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债的小孩
(2015-07-15 07:30:00)
标签:
情感还债索爱牺牲 |
分类: 爱自己(B课程)心得 |
还债的孩子
作者:然心
星期一,早上9点半,本该去上学前班的儿子正在客厅看电视,我在屋里忙着自己的工作,但心里却一阵阵的忐忑不安,想到两个小时后,他爸爸中午回家,想象着一场暴风雨的到来,我心里就紧张得缩成一团。
我想给儿子充分的理解、信任和自由,但这往往意味着要破坏规则,就如昨天他不想写作业,就如今天他不想去上学,我都允许他了,可是我明明知道,这允许背后,藏着多少紧张和焦虑啊!
其实我心里面还是很想很想让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按时去上学的,只是因为在走成长路,老师和伙伴们都在说相信孩子,给孩子充分的自由,我觉得我不应该再去强迫孩子,我应该要允许孩子,上了两天生命教育课,讲的就是安全感和信任,我怎么能刚上完课就把学到的东西丢在一边呢?对儿子的允许和放开,其实是心里的又一种应该的声音啊,那不是发自内心的给予啊!
为什么我做不到发自内心的给予呢?因为从小的这种应该按时完成作业,应该准时去学校的声音已经深深地深深地埋入灵魂深处了,我虽然看不到他,但他是无处不在的啊!是他让我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不好的,不应该的,所以我在允许的同时会如此的不安和惶恐啊!我心里那个小小的小孩已经感觉到自己在犯错误,犯一个非常愚蠢和严重的错误,所以想到老公马上回家,就像一个犯错的小孩在等待审判一样,就紧张的不行。
可怜的小孩啊!你是那么小心翼翼地长大,不敢越雷池半步,你连别人对你的不公平都不敢去反抗和争取,你怎么敢去公然的违反规则,不去上学,不写作业呢?你好害怕好害怕,害怕那样就会失去所有人的赞美和肯定,害怕失去家人和老师的爱!你甚至连课堂上想上厕所都不敢说出来,硬是拉到了裤子里,惹来同学们的嘲笑,小小的你羞愧难当,甚至连抬起头走路的力量都没有。
上了中学,父母花了2万元将你送进了一所好中学,你不知道2万元对你的家庭意味着什么,但从妈妈逢人便讲的花钱上学的故事中,你感觉到了,2万元是个大数目,你几乎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从此,你就像一个欠债的罪人一样,背负着重重的包袱,关闭了与外界连接的心门,你告诉自己,现在,你能做的,只有好好学习,不辜负全家人对你的期望,如果你不能学出成绩,你就背叛了父母,背叛了全家,你就是一个千古罪人。中学6年,或许对很多人来说是那么的丰富多彩,而对于我,只有白炽灯下那永远学不完背不完的书本。课间休息,同学们都三五成群地聊天嬉闹,而我却常常还在抓紧看书;每晚,几乎都是最后几个离开教室的我,不知道其他同学早早地去了哪里;回到宿舍,别人都已进入梦乡,我还要搬着板凳到楼道里继续啃书本,被宿管老师轰回去睡觉,还不甘心地打开手电筒在被窝里偷偷看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还清对父母欠下的债,才能抹平自己心中的内疚。曾经,在那美丽的豆蔻年华,你也非常非常喜欢过一个男孩,虽然班里当时已经有很多甜蜜的爱侣,恋爱在当时已不会被禁止,但你哪里敢分掉学习的心去谈恋爱呢?这岂不是罪上加罪了啊!最终,你也没有对喜欢的男孩有过任何表白。高中毕业,你以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好成绩为这份债买了单,但深深的不自信却让你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对人人向往的南开大学望而却步,最终你远赴他乡,离开了那个对于你来说如此苍白单调的城市。
那个时常担心因自己还不了债而害怕得瑟瑟发抖的小孩啊,让我好好地抱一抱你吧,你是那么的懂事,那么地值得去爱,其实没有人会向你要债啊!相信即便是你没有考上大学,你的父母,你的家人仍然会是爱你的啊!就算是所有人都不爱你了,你还可以自己爱自己啊!好了,站起来,不要害怕了。去做你想做的事情吧,去追你喜欢的男孩吧,去向着你内心自由的方向生活吧!你是这个上苍给这个世界带来的独一无二的礼物。
现在,你找到了你的老公,他是一个比你还恐惧的小孩啊!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他,看到了太多的底层百姓生活的艰辛和苦难,他从小心里就深深地种下了只有学习才能逃离这些苦难的根啊!
当他看到儿子没去上学,没写作业,心里那个恐惧的小孩怎能不第一时间跳出来反对呢?那就让我也去抱一抱他吧。那个浑身泥巴脏兮兮的小可怜!你一路走来,与我相见,真的是比我付出了更多的辛苦和努力啊!从现在起,我会好好地去爱我们这两个内心充满不安全感的小孩,耐心地陪伴他们,好好地去满足他们!在他们因害怕而瑟瑟发抖的时候,送上温暖的怀抱去抱一抱他们。
好了,或许暴风雨依然会来,不过我已经准备好了一把足够大的伞,不会让大雨浇湿我和我爱的人了!
整理者感言:
有一种爱,叫“牺牲”,不牺牲,就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努力和价值,不牺牲,就得不到别人的认可;
有一种索爱,叫“以牺牲索爱”,有牺牲,必定有所期盼,有所要求,甚至,有着很明确的标准。
于是,这些期盼/要求/标准,就演变成了对方的压力和心灵债务。
很多父母,都在牺牲,以牺牲索爱,在不知不觉间让自己成了孩子想亲近却不得不逃离的 “债主”;很多孩子,就在父母的“牺牲”面前,把父母的殷殷期盼和各种美好的标准,变成了一辈子都还不完的心灵高利贷,变成了捆缚自己一生的牢牢的绳索,并以这样的索爱模式/家庭模式/亲子模式,继续延伸到下一代……
可不可以,多爱自己一点,多允许自己一点,让自己自由和轻松一点,也让我们的孩子更轻松而真实地生活?让他去品味属于他自己生命中独特的经历,让他去逃课,去爱,去疯狂……让他真实地为自己活一遍,而不是一步一步不断向上爬,只为了了却自己的“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