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孩子的恐惧
(2015-05-20 07:30:40)
标签:
女儿孩子自己妈妈信念 |
分类: 爱他人(C课程)心得 |
我对孩子的恐惧
作者:襄
女儿两岁了。两年来,我一直在“努力”地“爱”着她,并隐隐感觉得到埋藏在这份爱中的压力和焦躁,它笼罩着我和女儿,弥散在整个家庭之中。
这种压力和焦躁感究竟是什么,来自于何处?
有一天下班的路上,想着马上就能见到可爱的女儿,心里一阵欣喜,紧接着那种压力和焦躁感又升起来了,让我觉得紧张,我觉察到了自己的紧张,于是我收敛心神,聚精会神地让这种情绪在自己的身体里尽情释放,让紧张感弥漫到全身……面对女儿,我总是紧张,很紧张,甚至是,恐惧!我怕我不能及时地理解孩子的意愿,不能准确地看见孩子的需求,不能完美地处理她的情绪;当她情绪出来时我也会有情绪,我怕我会冲她发火,我害怕自己的情绪;我怕我吓着孩子,伤害到孩子,我怕孩子不喜欢我……
这次,我比以往更清晰地觉察到我是如此执着地想要做一个“完美妈妈”,我对亲子关系的亲密无间是如此地渴望——这就是压力的来源。
第一个欲望:我渴望成为一个“完美妈妈”。
相应信念:给予孩子“无分别的爱”,百分之百接纳和满足女儿,我才是完美妈妈。
因为这样的信念,当我不能准确地看见孩子的需求的时候,我就很烦躁,我接纳不了不理解孩子的自己;当我因满足不了孩子的需求而烦躁甚而对孩子发火的时候,我更接纳不了向孩子反弹情绪的自己。
看见自己对自己的不接纳,我对自己说:
亲爱的,你很爱孩子,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接纳不了自己的母亲,是无法接纳孩子的。
你一直在努力成长,努力给予孩子“无分别的爱”,但是任何人也无法在短时间内对别人做到百分之百的接纳与满足。当你无法准确看见孩子的需求的时候,你可以坦白地对自己和孩子说:“宝贝,妈妈不知道你要的是什么,妈妈暂时不能理解你,也没有能力满足你,但是妈妈很爱很爱你,妈妈可以陪着你生气,陪着你哭泣。”
如果没有背后“完美妈妈”的信念,你可以接纳孩子愤怒的喊叫、伤心的眼泪、暴躁的肢体攻击吗?你可以接纳理解不了孩子满足不了孩子拒绝孩子甚至是伤害到孩子的自己吗?
我想我可以:
当我察觉到了面对孩子的情绪时,自己心中升腾起来的烦躁和愤怒,我接纳它们,我就不会把它们反弹出去,攻击我的孩子;
当我察觉到了自己对孩子发火之后,心中满满的内疚,我接纳它们,我就不会把发火之前的愤怒和发火之后的内疚叠加在一起,形成更大的反弹力,去伤害我的孩子;
当我察觉到我面对孩子的一切情绪都是因为我对自己的不接纳,那么,我就回过头来,先好好接纳自己,爱自己——从我当下的每一个察觉开始,从我当下的每一丝情绪感受开始,一点一点地接纳。
也就是说,无论面对孩子时我有何种情绪感受,是接纳还是拒绝,是发火还是不发火,我察觉到哪里,就接纳到哪里,就好了。于是,我调整了自己对于“完美妈妈”的信念:
一个越来越有察觉力并接纳自己的妈妈,就是完美妈妈。
我要做的,就是时时察觉并接纳自己当下每一刻的情绪。
接纳自己,就是爱自己,其实如果我足够接纳自己,我不做完美妈妈,我不做任何事,我不作任何觉察,我都会认为自己是完美的,都会无条件地爱自己——但这是后话了,现在,就让我从当下的觉察开始,一点点地接纳自己、爱自己吧。
第二个欲望:我渴望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
察觉到自己这个欲望时,我想起曾经看过的一句话:“孩子在幼年时期渴望与母亲的无限融合”,其实,我心中何尝没有与女儿无限融合的渴望?当女儿熟睡的小脸贴在我胸前时,我揽着她,心中无比稳定安宁,希望此生此世都能与女儿这样相拥而眠,甚至希望,我们能像妊娠期那样合二为一。
我为什么对自己和女儿之间的亲密关系有这样强烈的渴望?
第一层原因:女儿对我的需要和亲昵,让我对这段关系有美好的期待,视女儿为向外要的唯一对象。
第二层原因:我对亲子关系有一种理所当然的信念,认为我的女儿自然是要跟我最亲近的,如果她最亲近的人不是我,我就接纳不了自己不是女儿心中的“1号人物”,不是女儿的最爱。
第三层原因:我怕衰老,怕老了以后满身发皱颤颤巍巍女儿就不喜欢亲近我了,我企图用现在的情感哺育换取自己衰老之后女儿对我情感依赖,让她不要抛弃我,不要远离我,不要不爱我,我需要女儿的爱。
第四层原因:我怕我的付出得不到回馈,如果我老了以后女儿不爱我,我会认为这么多年的付出所托非人!
简而言之,在对女儿亲密关系的渴望情绪下,隐藏着这样的信念和欲望:
1.
2.
3.
每一个信念里,都是“爱”,都是对爱满满的渴望啊!我渴望成为一个“完美妈妈”,我渴望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其实都是渴望——爱:女儿要最爱我,当下的每一刻都爱我,一直爱我。
我要爱,我要女儿的爱,虽然已然明白爱的外求不得,虽然明白每个人生而孤独,我还是固执地在向外求——我,对自己的满足和接纳还远远不够,给自己的爱还远远不够。
爱,是人性永不停止的渴求;
每一个人,都在向外索爱;
每一个人,都在外求的道路上遭遇到越来越多的挫败,越来越“饥渴”;
于是,我们需要成长,需要回到自己的心里来,和自己在一起,自己接纳自己,自己爱自己。
所以,我要好好满足自己当下的每一个欲望:
欲望1:我要女儿最爱我。
是的,女儿最爱的是妈妈,只要我在场,她只跟着我,两岁的她每天会自己说:爱妈妈爱妈妈爱妈妈……我对女儿的专注、理解和接纳,让我和女儿之间有很好的默契度和亲密度,我相信无分别的爱只会让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亲密,我会成为她最爱的人之一。
但也是“之一”而已,她以后会爱自己的爱人、孩子,我不会一直是她最爱的人,那么我会失落吗?也许会,那时候我会跟我的“失落”在一起,爱那个不是任何人心目中最重要的自己,做自己心目中最重要的自己。
欲望2:衰老了女儿也重视我、一直爱我。
为什么我认为老太太不招人喜欢?仔细想想,那是因为我从没见过招人喜欢的老太太,我自己就不喜欢老太太:我所见过的老太太,有的整天絮絮叨叨地向她见过的每一个人历数自己的付出、控诉儿女的不孝,有的强势干涉儿女的每一件事,有的除了吃饭睡觉之外用全部的时间在骂人最后得了严重的忧郁症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现在仍然在医院里躺着等儿女筹钱救治……她们每个人都在不满,都在愤恨,把自己积压多年的怨气不停地抛向周围的人,每个人都遭受了无可疗愈的伤并盲目地伤人——我潜意识里认为我老了也会变成这样的人!
这个信念就这样被我顺藤摸瓜地挖出来了。
我抱着陷于这个信念里的、恐惧的自己,说:你是个有福德的人,亲爱的,所以你遇见了 林老师,遇见了“无分别的爱”,你将有能力从现在开始学会疗愈自己,成为一个身心清净的、可爱的老太太!这样的老太太,女儿怎么会不喜欢呢?
再补充一句:即使彼时真的没有别人来爱你,你也能好好爱自己,至少,有察觉、陪伴自己的孤独和衰老的能力。
欲望3:我要女儿向我回馈情感。
从怀上女儿开始,或者说,从我打算要孩子开始,女儿就给了我极其美好的期待;她出生以后,她对我的需要给了我为人母的极大价值感,出于对她的爱我走上了成长之路,她奶声奶气的呼唤、她小小软软的怀抱、她纯净热切的眼神……向我传达了十足的爱,我感到我被一个极致美好的生命全身心地爱着,我早已得到了超乎我所付出的、最美最暖的情感回馈!我也相信,这份爱会一直延续,一直在我和女儿之间温润地流动。
此刻,我心中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女儿最爱我,当下的每一刻都爱我,并且会一直爱我。
如果,女儿的爱彼时真的不存在,那么就是:我最爱我,当下的每一刻都爱自己,并且会一直爱着自己。
写到“女儿最爱我,当下的每一刻都爱我,并且会一直爱我”时,我眼里涌出了无比幸福的眼泪;可当写到“我最爱我,当下的每一刻都爱自己,并且会一直爱着自己”时,心里浮出暗淡、失落的情绪。
为什么?换成我自己我会有这样的情绪?
“因为我的生命不如女儿那么美好、那么纯粹,所以我的爱不那么珍贵”,我听见自己心里的这句话。
我第一次这么清晰地对自己说这样的话,可其实,我早就隐隐约约感觉到这点,每当我面对女儿的时候,我对小小的她总是有一种仰望的感觉,觉得这个生命是这么美好、这么珍贵,而我自己相比而言是残破的、难堪的、不值一提的——我又一次深深看到自己对自己的嫌弃和不接纳。
爱自己是一条漫长的路,接纳自己需要无数次的觉察,这究竟有多难?我不知道,但我愿意为此付出最专注持久的时间和精力。
我面对孩子时的紧张和恐惧,最后还是归源于我对自己的不接纳,对自己的不爱、不信。
我要做的,就是时时察觉并接纳自己当下的每一丝情绪,无论它是愤怒、恐惧、焦虑,还是嫉妒、惭愧、羞耻……
接纳我所看到的每一个自己,无论她是懦弱的、奴性的、卑微的,还是懒惰的、无能的、刻板的……
整理者感言:感谢这位妈妈真实、深刻的内心呈现!
到底怎样做到无分别的爱?就是所有的爱、所有的接纳、所有的允许,先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