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自由(二)
(2015-03-09 07:22:57)
标签:
自己情绪欲望孩子女儿杂谈 |
分类: 爱他人(C课程)心得 |
孤独&自由(二)
作者:襄
我不再向外要,不再去期望任何人来理解我、认同我、爱我。包括我现在最亲近的丈夫,和女儿。
这种“不再向外要”,并不是说不再跟别人沟通、互动。相反,我现在跟丈夫和女儿的交流更加轻松和亲密。因为,我不再担心“得不到”,得不到我预期中的他们“应该”给予我的情感回馈。记得有位伙伴问林老师,彻底死心,彻底不再向外要,是不是就是说,我连让老公给我做顿饭都不可以了呢?当然不是。你可以向任何人撒娇让任何人帮助你爱你,但是,我们不再以向外能不能要到,作为自己被接纳/不被接纳,被爱/不被爱,好/不好的标准,我们不再以向外能不能要到,达到最终的满足。
最终的满足,向我们自己的心要。
比如你让老公给你做饭,你要的是他的体谅和怜爱,如果他不给,你要怜爱这个不被老公疼爱的自己,充分满足自己想要被爱的需求;如果他给了,小心,这时你更要明白你自己的满足感来源于你自己,而不是你老公。
不再向外要的结果是,我一次一次生生地将即将爆裂的愤怒忍住!愤怒因为忍耐而在自己心里无限膨胀!我似乎能感觉到自己的每个肺泡都在爆胀!最终,我还是忍住了,我没有去找任何人干架,我只是长时间地陪伴着自己的愤怒,直到我的心最终得到被关注、被理解、被爱的全部满足。能跟别人沟通的事情,我尽量去沟通,实在沟通不了,我也不会因为对方的不体谅而无处可去,我总是会带着从外面得到的挫败感,回到自己心里慢慢疗愈和满足。
而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不因向外宣泄而得到更大的情绪反弹和情绪堵塞,我因为对自己的陪伴和慰藉而得到了满足。也就是说,每次,我的情绪都得到了(来自自己的)理解、陪伴、关注,我隐藏在情绪之中那些渴求得到接纳和爱的欲望,得到了更充分的满足。
记得有伙伴向林老师提过这样的困惑:没有事实满足,我的欲望怎么也得不到满足。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现在我经过这段时间的提起,有了新的感悟:欲望是什么?其实欲望也是通过情绪显现出来的,当我们真正学会了接纳陪伴自己的情绪,某些时候,心里那些渴求被肯定被爱的欲望,真的可以不用事实满足的方式,就可以得到满足。
但前提是:你必须有能力准确地找到自己的欲望,我认为种种欲望挖到最深处,很多时候就是某种情感需求,通过情绪感受显现出来。所以,我们的欲望大部分都可以在精神/情感层面上得到满足,并非一定要通过事实满足的方式来满足。
2月28日,我正在上班,突然接到婆婆的电话,她在电话里冲我嘶叫、怒骂、痛哭……原来她又跟阿姨起了冲突,把阿姨赶走了(这是我们家这一年来的第四位阿姨了,而且,又是她当初极其满意,指名要求我请来的)。
阿姨跟女儿处得极好,阿姨这一走,意味着,我家又得请新阿姨了,我的女儿又得经历一段对小小的她来说,恐惧和不安的磨合期。我顿时烦躁、愤怒到了极点,我的情绪像一股股怒浪一样在心里翻涌、吼啸,我恨啊,我痛恨那个老太婆!我恨的是她吗?是我自己的“无能”!我无力改变这一切,我无法护得孩子周全让她不遭受这种侵扰。愤怒过后,是对自己“无能”的深深的挫败感、沮丧感,我哭起来,陪伴、怜爱着这个“无能”的自己、以及这种“无能”感所带来的挫败情绪……
无能的自己,懦弱的自己,虚伪的自己……我知道要转信念,知道这样的自己值得爱,更需要爱,却不知道怎么爱——其实林老师早就告诉过我怎么爱,但是只有在我真正花功夫踏踏实实地去做提起的时候,才真的有了属于自己的感受:就是从当下的情绪感受去爱。
现在,我一般先从情绪感受开始陪伴自己,然后用诚字诀找出其中的信念欲望,信念和欲望又会引发出相关的情绪感受,然后我又回到静字诀,陪伴和怜爱自己——始于情绪,又归于情绪。无数次的情绪接纳,或许就可以真正转念立念,真正接纳、怜爱、甚至赞赏这个“无能”的自己。
我原来的信念:我必须护得女儿不受婆婆的侵扰。
我原来的欲望:我想当一个完美的妈妈,能保护女儿的完美妈妈。
其实,隐藏更深的信念是:我当好了完美妈妈这个角色,我才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是值得自己爱的。
所以,我最终的欲望其实跟爱女儿无关,我想证明自己,我想肯定自己,我想爱的,是我自己!
在我的生命中,对爱的渴求还远远没有得到满足,以前,我不懂得向自己要爱,就苦苦向别人索爱。
于是,为了得到别人的爱,我拼命地做许多事,去向许多人证明,然后一次次带着不被别人满足的情感渴求,卷入下一场的由“证明、索求和伤痛”缠绕而成的怪圈中,把自己渐渐逼成怨妇,伤己伤人。
让我从自己最终的欲望开始梳理:
我想爱自己,我认为当好了完美妈妈的角色,我才值得自己的肯定和爱。
我对完美妈妈的定义是什么?
是对孩子有较高程度接纳的母亲,而且我要调整孩子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要防止/阻止其他家庭成员对孩子有控制、训斥等行为。
我想要具有“安排孩子的生活、调整家庭成员关系、阻止其他人的行为”等这些权利,那我必须有所证明:证明我能把孩子养育得健康活泼,证明我更理解孩子,孩子按照我的理念来养育更合理。
于是我经常跟老公谈谈女儿的情绪,让他多理解孩子的感受,引诱女儿去跟老公亲近;
我设法笼住阿姨的心,期望她在我不在的时候善待我的女儿;
婆婆一说我对孩子的哪些做法不合适,我就生闷气;
尤其当老公有意无意赞同婆婆的意见的时候,我就暴跳如雷
……
我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向别人证明我带孩子带得好,进而确立我的权威感,再进而运用我的权威感去完成我心目中“完美妈妈”的指责,最后,给自己一个肯定,让自己爱自己。
这真如林老师所说的:我的心之渴求和表面行为之间,隔了千山万水啊!我在家庭生活中血淋淋地一路厮杀,竟不知自己是为了得到什么。
当梳理了这一切,我对“完美妈妈”的定义进行了调整:我只须在我当下的心量之内,给予孩子我所能给予的接纳,并防止/阻止对孩子有可能形成较严重的伤害的言行即可。至于孩子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我真的无需干涉。
最重要的,是我无需再向任何人证明什么:我坚信我是最好的妈妈,我坚信自己给予孩子的养育是最好的,无论其他家庭成员认不认可,我都可以坚持我自己在孩子的养育方式上的主控权。我既然已经明白了人生在世注定要面对灵魂的孤独,我既然已经明白了外面没有我想要得到的理解和支持,我还苦苦向别人证明什么呢?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没有别人,只有我自己对自己的完全接纳、认同、赞赏、满足……
突然之间,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感,整个身体、整个心灵、整个灵魂,全然轻松,恍如一个木偶,突然被撤掉了所有的提线,恢复了一个活生生的、无拘无束的躯体:
原来,孤独带来的,是如此畅快的自由!
我真的体验到了一种“外面没有别人”的孤独而又自由的心境:
我只须面对我自己的心,再也无需战战兢兢地努力去向别人证明什么;
我只须全心全意地爱自己,再也无需担心会失去谁的爱。
我现在唯一做的一件事,就是爱自己:真正学会去拥抱、怜爱自己的消极情绪,那些消极情绪里,全是我自己的伤和渴求,我用最专注的的陪伴和最温柔的爱,在一点点地满足自己。
后来,我又意识到,其实我在这里所说的“自由”,只是指我切断了自己向外索要理解、认同、赞赏等索爱的行为和念想,我受伤了不会再找外面的人去索爱,我会回到自己心里进行自我疗愈和满足,我不再惧怕外面的“得不到”——这个层次的自由就是:我切断了自己和外界的关系(向外切断,向内,我还有我和我自己的关系):
我不再惧怕谁不爱我,除了我自己;
我不再顾忌我和任何一个人的关系,除了我和我自己的关系。
也就是说,整个世界,只剩下我自己,还有我和我自己的关系。
那么接下来,更深层次的“自由”,就是:切断我自己心中千千万万条捆绑着我的信念,不再惧怕自己不接纳、不爱自己,这时我应该就能得到完全的自由。这个阶段,我不知道要花费多长时间才能达到,也许将终其一生:
当我真正完全接纳自己,爱上自己,我就真的自由了。
就是林老师所说的,圆满了。
整理者感言:自由的前提是独立,独立的结果是自由。
自由人人想要,可是你准备好独立了吗?就是一切情感的索求都要靠自己、一切都要自己承担、自己负责,所有的情绪都要内归因,指向自己,唯有自己,再也没有别人,再也没有……
这是你能够面对的独立吗?换个说法,就是长大。你真的愿意长大吗?
不管你愿不愿意,家就在那里,爱就在那里,自由就在那里,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