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无分别的爱
无分别的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371
  • 关注人气:1,5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明白白的活

(2014-12-14 07:30:41)
标签:

自己

信念

花径

明明白白

孩子

杂谈

分类: 爱他人(C课程)心得

明明白白的活

作者:小桥流水

怀着纠结的心踏上了北京的旅途,这次去北京听课,很多人说我好拼啊。其实我自己很清楚:一是因为这段时间真的好有空;二是因为还是想省点钱明年可以直接交会员费听课;三是因为自己心里有个纠结的事情,想借此机会看看能不能想明白;四是因为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很清楚自己喜欢和想要的事情,既然还能知道花径的课是我喜欢并想要的,那就让自己赶紧去追逐吧。

对很多来人来说“明明白白的活”似乎是个多么简单的要求,可是对我来说却是那么的艰难。尤其是这几年感觉自己越来越迷糊,不但是事业上的目标,甚至到了生活中的点滴。就比如我自己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爱好什么?甚至买衣服也不知道什么适合自己?做任何事情总会附加一堆的附加条件,比如往往买衣服是因为打折觉得划算所以才买,而买了以后回去未必真的喜欢,可能穿一两次,也经常一次也不穿。但真遇上自己觉得很好的,却会因为价格、耐脏、耐洗或是实用等诸多问题最终放弃。“纠结”就是我这些年生活最好的写照,简直可以说是“生活无处不纠结”。是纵容自己也好,还是被花径迷惑也罢,反正我现在知道花径是我喜欢的,所以我就义无反顾的来了。

今天坐在A课程的课堂上,听着林老师眉飞色舞的讲着课,我的思绪却飘的不知道哪里去了。我还是想着工作的事情,这也是我几天来一直放不下的事情,因为说好了下周要给人家回话的。反正思绪已经飘了,我就索性试试诚字诀,如果把这个问题真想明白了,我觉得此行也是值得的。

首先我问自己,这个工作是我喜欢的吗?答案很清晰:不是。那你真正看重的是什么?我觉得我看重的首先应该是他们开的待遇,我觉得不错,而且以后可能很难有更合适的单位会给我开这个待遇。还有就是觉得他们公司还是比较有规模的公司,持续性会比较好,而且办公环境都还不错,我觉得应该还是比较有面子的。再者就是离老公公司不算太远,以后可以考虑去那边住,这样老公离家就能近一些,上下班能更方便一些。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觉得老公一直是比较喜欢职业的那个我,而不是家庭主妇的我。那我自己纠结的又是什么呢?公司离现在的家太远了,要么每天要在路上浪费很长时间,每天到家都很晚,没有时间陪孩子,要么就要搬家租房子,孩子还要转幼儿园,她会不会不适应。其次自己一直觉得公司复杂的人际关系是自己的弱项,我到底能不能很好的处理好,会不会又像以前一样焦头烂额呢?如果我去那边,那原来的合作伙伴我该如何面对呢?不上班我会不会和社会脱节呢?老公的事业真的会越来越好吗,会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品质呢?

看到这里,其实我已经很清楚了,其实就是自己不自信,不相信自己可以很好的处理未来所有未知的问题,所以才会有恐惧。我之所以总觉得的自己有选择综合症,是因为我自己不相信我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我怕我以后会后悔。那我的欲望是什么?我以前以为我的欲望是自己要选择一条最好的路,看来不是,我的欲望应该是“我的选择是对的”!自己为啥那么在意对或错呢?按花径无分别的理论来说,对和错是一样的,是无分别的,可是我却为啥这么在意呢?不管怎样先全然接受吧,接受自己的欲望,接受自己的分别心,接受自己的纠结,接受自己的恐惧,接受自己此刻的一切。

可怜的孩子,那么在意对和错,一定是过去有太多的伤害,让你才会这么在意。我知道从小当你和别人吵架或是有争执时,妈妈总会责怪你,连问一下事情的原委都不会,更别说会来关心你受伤的心。因为她觉得不管事情的经过是什么样的,也要说自己家的孩子,不能说别人家的孩子,因为这样是没有教养的。什么狗屁教养,那都是些可笑的理论,妈妈这样的方式如何能让小小的你知道妈妈是爱你的呢?她这么做只会让小小的你坚信你是领养的孩子,他们只是尽责任养大你,而不会真正的爱你。可怜的孩子,让我抱抱你吧,让我好好爱你,把过去所有的爱补偿给你。

还有从小和姐姐吵架,你也总是那个主动认错的人。不是你真的觉得自己错了,是你不想,其实是不敢得罪姐姐。因为从小浑身上下穿的都是姐姐的旧衣服,如果惹她不高兴,她就会恶狠狠的要求归还她所有的衣服,可怜的你就只能赤身裸体了。可怜那时候的你太小了,太天真了,居然一直妥协着,从来没想过归还她的旧衣服,正好可以要求妈妈给添置新衣服。你也是这个家的一员,你是也是他们最爱的孩子,你有权利要求妈妈给你买新衣服。我仿佛看到了小时候那个瘦弱的你,像个犯人一样站在姐姐面前,小手紧抓着衣角,眼眶里都是眼泪,却不敢说出一个不字。亲爱的,快来我的怀抱吧。想哭就大声哭吧,我们就哭个惊天动地,让妈妈知道发生了什么。想骂就骂吧,姐姐一样可以骂,不用躲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偷着骂,就当着她的面大声骂出来。你这个恶毒的姐姐,你知道你这样说我有多伤心吗?你从小就和我抢着爸妈的爱,你抢走家里的最大最好的房间,你从头到脚都是新的,还经常要求爸爸买礼物。我呢,我从小穿你的所有旧衣服,你还这样恶毒的吓唬我。你知道我的心有多难过吗?你这个恶毒的女人……哭吧,亲爱的,有我呢,我会保护你的,我会给你勇气和力量的。谁也敢再伤害你,让我好好爱你,过去的这些伤痕还在,让我慢慢用爱帮你疗愈。

从小和同学朋友相处,以及长大以后工作中和同事领导相处,你也不敢得罪任何人,宁愿承认自己错了。记得很多年前,你最信任的一位领导曾经说过你:“**你就个和稀泥的,只做老好人,从来不敢真正表明立场和态度。”可怜的孩子,他们不知道,他们以为你是为了明哲保身,其实我知道你是真的内心没有这个力量。你的内心太脆弱了,太缺乏力量了。童年荒唐的谎言让你一直背负着寄人篱下的信念,你学会的只是讨好姐姐,讨好妈妈,讨好所有亲戚,做个好孩子。你学会的只是靠自己付出的辛苦努力获得好评和认可,只有这样你才觉得自己是值得爱的。让我好好抱抱那个没有力量的你,让我好好亲亲那个没有力量的你,过去的三十多年你亦然那么坚强的活的那么好,真的不容易,我为你骄傲。所有的人都只会问你索要,却没有人能真正给你力量。以后不会了,我就是那个最懂你,永远支持你的人。我会源源不断的给你更多的能量,让你在花径的道路上越来越有力量,不再惧怕任何人,任何事。我会给你一切的信任和支持,支持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支持你去做自己想做的,支持你说自己想说的,毫无顾虑和恐惧,明明白白的活自己的人生。

其实你想想,你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差。人的一生就像一场设定了目地的旅行。终点是一样的,但是路线有很多,每条路上都有不同的风景,不同的偶遇,不同的旅伴,不同的感悟。但或许每条路的场景又是一样的,一样的风景,一样的偶遇,一样的旅伴,一样的感悟。真正的不同唯有这颗旅途中的心,这也是上帝的高明之处,因为每个人的心是只有自己可以掌控的,所以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你认为对就是对,你认为错就是错,你认为幸福就是幸福,你认为痛苦就是痛苦,你认为快乐就是快乐,你认为悲伤就是悲伤。但是往往很多人放弃了这个权利,把自己的心交给了路人,千奇百怪的路人从而就控制自己,当然你就迷糊了,你怎么可能活的明白呢?因为你在为所有的路人而活,因为你迷失了自己的心。现在还不晚,其实你和心还是有链接的,只是中间多了很多的干扰罢了。你想想当时你高三迷途知返一定要自己好好学习考上大学不就是接受到了心的感应吗?还有你选的老公,没有考虑任何物质或其他附件条件,就是感受着心的安排,就是觉得和他是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就是应该走进一个家的人。事实也证明结婚十几年从来没有后悔过,两个人的感情那么浓厚,他始终那么的爱你,那么的宠你。

事实上所有的问题都是信念的问题,不知不觉就有那么的人在我的心里种下了这样那样的信念,所以自己才慢慢迷失了自己的心。从小到大,我一直有个可笑的信念:我是个苦命的人,我没有那么幸运,我只有靠自己努力力争,才能会有更美好的生活。所以我恐惧,我不自信,因为我不知道我的努力什么时候是个头,如果有一天我做不好,做不到了,是不是我就会一败涂地,我就不值得爱了。天那!多可怜的信念啊,我就背负着这样的信念生活了三十多年,所以我敬小慎微,所以我优柔寡断。因为我怕自己一个错误的选择,或是一次不经意的放松,就错过了这么难能可贵的机会,就再也没有了。而我忘了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给每个人关了一扇门必然会打开一扇窗户,我不用太在意每个岔路。因为每条路都有风景和收获,而且终点是一样的。我更忘了,我就是自己的那个上帝,我有掌控自己心的权利,是喜是悲是平静都是我可以掌控的,我的人生我做主。

以后的日子我的信念不再是那个可怜的信念了,我的信念是:我是幸运之星,我不管做什么都会有好运相伴,我值得爱,我可以心想事成,我以后的人生都会花香满径。就像从北京回杭的时候,我买的车票是北京站的,但我记错了,我一直以为是北京南站的。但是冥冥中就安排了刘青成为我贵人,不但一路聊得那么投缘,那么开心,关键时刻居然提醒了我出发的车站,让我幸免了误点。信念转了就一切都变了,嘴角不自觉的开始上扬了,眉头自然的舒展开了。所谓的选择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是在家相夫教子也好,还是重返职场也罢。关键是活在当下,享受整个过程,明白自己为了啥。换了信念看问题,一下就清晰了,能量也变的正向了,从此我的人生花香满径。

 

小组老师点评:

就是这样开始了,用真诚和勇气,自己为自己解开心结,洗去污染,活出明白自在的人生。祝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