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分别的爱

(2014-09-23 22:37:20)
标签:

无分别的爱

和心在一起

静诚正醇行

林巨

花径

分类: 林巨老师张杨老师文章

无分别的爱

 

缘起:

无分别的爱,是我在探索家庭教育最根本规律的困苦的研究过程中,于2011年年底明悟并正式提出。曾经,我在家庭教育的研究过程中,陷入种种方法的海洋,看不见整个的天空和大地,但是,随着“无分别的爱”的理念的提出和日渐完善,整个世界,在我的心中,越来越简单和透明。

对于我来说,一切智慧的源泉,是来源于生命成长,来源于自己和自己的心灵的沟通和交流。其实,我很少看教育方面的著作,我也很少看成长方面的著作,我只是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和自己的心灵的沟通和交流上。这些年,她给了我几乎全部的有关生命教育、生命健康和生命成长的重要问题的答案。

所以,虽然,一开始,“无分别的爱”的爱的理念的提出,是在家庭教育领域,但几乎同时,我就明悟到,在生命教育、生命健康和生命成长的方方面面,都必须弘扬“无分别的爱”的理念,都是“无分别的爱”的道场。

无分别的爱,是花径所提出的生命教育、生命健康和生命成长的理念体系的旗帜和宗旨。

 

分类:

无分别的爱,从对象层面而言,分为:

无分别的爱孩子、无分别的爱自己、无分别的爱他人。

无分别的爱孩子,就是生命教育,家庭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还有另一部分,就是幼儿园和学校(中小大学)的教育。

无分别的爱自己,就是生命健康,即所谓的“提起”,所谓的“疗愈”自己。

无分别的爱他人,就是生命成长,即所谓的“放下”,所谓的爱众生。

这其中,无分别的爱自己,处于核心的地位。一个人,只有无分别的爱自己,才有能力做到无分别的爱孩子和无分别的爱他人。

关于如何爱孩子、爱自己和爱他人的学问,即是:无分别的爱。

 

内容:

无分别的爱的对象,是人。孩子、自己、他人,都是人。

是人,就有人性。

人性是什么,很简单,人性有善,有不善(不用“恶”这个字,不妥)。

或者,用东方的语言,人性是什么,阳(善)和阴(不善)。

世间人有分别,只爱善,只爱阳,只追求善,只追求阳,讨厌不善,讨厌阴,躲避不善,躲避阴。

无分别的爱,对人性的善和不善,对人性的阳和阴,统统爱,统统接纳,统统尊重、理解和信任。

比如,世间人分别:笑是善,哭是不善,开心是阳,难受是阴。世间人人追求笑,追求开心,厌弃哭,憎恨难受。无分别的爱,则不分好坏,不分高低,无论哭还是笑,无论开心还是难受,一律统统爱,统统接纳,统统理解,统统尊重。

统统爱孩子的哭和笑,自己的哭和笑,他人的哭和笑。

统统接纳孩子的开心和难受,自己的开心和难受,他人的开心和难受。

我们相信:老天不会把不好的东西给予我们。任何一个上苍赐予我们的宝贝,都有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如果没有这个宝贝,人生就会陷入灾难。

即所谓:善有善的因果,“恶”有“恶”的逻辑。阳有阳的局限,阴有阴的作用。古人亦曰:孤阳易崩,孤阴不久啊。唯有阴阳平衡,阴阳交融,才是健康和谐之道。

所以,无论善和不善,阳亦或阴,统统理解,统统尊重。

如何去看到、去理解、去接纳、去尊重人性中所有的善和不善、阳和阴的学问,即是:无分别的爱。

 

构成:

人性的两面,体现在生命中,不善的一面,阴的一面,曰“小我”,又曰“安全感”。即人性中自我、自私的一面。

人性的两面,体现在生命中,善的一面,阳的一面,曰“大我”,又曰“价值感”。即人性中无我、美德的一面。

人性中,超越善和不善,不在善和不善之中,无所谓阳和阴,不在阴阳之间的存在,曰“真我”,又曰“存在感”。即“道”,即“真如”。

世间人分别,以为应该追逐真我和大我,追逐价值感和存在感,应该去为众生服务,更要去悟道,潜意识中深深鄙夷 “小我”,憎恨“自我和自私”。

无分别的爱,则平等地爱小我、大我和真我,认为三我完全平等,其间无高无低,无上无下,一律平等,全然接纳。

爱小我,就是看见自己。爱大我,就是看见众生。爱真我,就是看见天地。无分别的爱的道路,同时爱自己,爱众生,爱天地,同时圆满小我,圆满大我,圆满真我。

无分别的爱,是三我圆满法门。

关于如何三我圆满的学问,即是:无分别的爱。

 

次序:

一切学问,最后还是要归到人性。

一切人性,都要归到“真善美”三个字。

世间人分别,总要追求善,追求美。

无分别的爱,只是求真,只有求真。

无分别的爱信奉:有了真,就必有善,有美。

反过来,失去了真,不以真为前提,善易成伪善,易成虚假和虚伪,而虚假和虚伪,则是一切罪恶之源。通向地狱的道路,往往是由善意一步一步构成的。人类文明的不断进化和最终超越,唯有赖于求真,关键在于求真。

无分别的爱,就是求真的学问。

无分别的爱认为:真的平衡,即曰善。善的平衡,即曰美。人生只是在求真中,尽心而已。

求人性之真的学问,即是:无分别的爱。

 

合一:

“无分别的爱”,依靠“和心在一起”才能实现,如何“和心在一起”,则有赖于五字诀:静、诚、正、醇、行。

无分别的爱,就是和心在一起,就是静诚正醇行。

和心在一起,就是静诚正醇行,就是无分别的爱。

静诚正醇行,就是无分别的爱,就是和心在一起。

这三者是三而一,一而三的关系。

人学三部曲--《皈心书》、《安心书》和《养心书》,即是阐释上述关系的著作。

和心在一起、静诚正醇行的学问,即是:无分别的爱。

 

目标:

一手制造恐惧,一手制造仁爱,是宗教。

制造仁爱远多于恐惧,是正教,反之则是邪教。

既不制造恐惧,亦不制造仁爱,只是研究客观现象,只是阐述人性真实规律,是人文科学。

无分别的爱,是系统的关于生命教育的思想方法体系,也是系统的关于生命成长的思想方法体系,更是系统的关于人性的哲学本源的思想方法体系。

她是人文科学的一套系统的思想方法体系。

她教人相信自己,相信人性,不依赖任何权威和救世主。

她教人不要奴役自己,也不要奴役他人。

她教人独立、自由、自信、担当。

她的目标是建设一个这样的人世间:

真实者的自由联合,独立者的自信协作,幸福者的自觉担当。

只是,这样的人类社会,只有人格完整的人,才能建设成功。

培养完整人格的生命的学问,即是:无分别的爱。

 

无分别的爱,是高贵中的高贵,善良中的善良,美德中的美德,智慧中的智慧。

斯即:无分别的爱。

斯即:花径。

 

林巨

2014/9/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