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力量从哪里来?

(2013-11-12 10:53:36)
标签:

力量从哪里来

懂事背后是不接纳

深深的绝望

和心在一起

生命教育

教育

分类: 爱自己(B课程)心得

力量从哪里来?

 

前几天拿到小朋友的信,两封信中小“心”里的话让我很是感动,但第七封信里满篇都是她对中考的焦虑,又让我很担忧。尤其是她焦虑的是如果她考不上高中,那么父母这么辛苦的培养她念书的力气全都白费了,而且会让她父母在姑姑舅舅姨姨们面前很没有面子,因为人家的孩子都考上高中,有了出息,而且有的都很能赚钱,她怕自己不如别人给父母丢脸,这种担心经常让她失眠。看到这里我好心酸,她太懂事了,懂事的超过了她这个年龄,正如当年的我一年,看到她我仿佛看到镜子里的那个我自己。当我走上成长路时,我才发现这种懂事的背后是深深的受伤,我好心疼她。不知道是什么造成了她的伤,不知道如何安慰她,给她回信颇让我费了一番神,我给她讲自己的经历,让她多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找自己的兴趣点,先爱自己然后才能爱父母,我知道说这个对她来说还有点早,但我别无它法。

 

下面的事表面看来好像和上前的事没啥关系,仔细深挖了一下,原来竟然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继那天面试被训后,又有了两件因面试而让自己发现自己的事出现。那天面试之后回来一口气写完心得,找到了违背自己意愿去做不愿意做的事背后的原因:因为自己的内心没有力量,不敢拒绝,怕被贴上“落后”、“不求上进”、“不把握每一次机会”的标签,其实不是别人给自己贴,而是自己给自己贴,内心那种指责的声音早已挥之不去。

这样审视第二天约好的两个面试时,那就都不用去了,因为情形类似。第一家是做全脑教育的,之前我有接触过一点什么叫全脑教育,我觉得这个教育方式是在迎合“功利”型的家长,而我想要走的方向是“心灵教育”,这么看来是背道而驰的,所以不去也没有什么可惜的。第二家倒是比较符合我想要去的地方,但是路途太遥远,粗略估计了一下又是两个多小时的路程,我这里有一辆公交车可以直达那里,但是在不堵车的情况下基本也要走近2个小时,早高峰哪有不堵车的情况?那得走多久就不知道了。所以想来也可以放弃了。但是第2家我已经跟他们的人力在QQ上聊了有几次了,当我跟他说不好意思我不太想去了时,人力匆匆跟我说了几句,就说自己忙,明天见面聊。我知道做人力的约一个合适来面试的也不容易,尤其是他们那里地方比较偏,这时候我又不太好意思拒绝了。我跟他说你这么说我都不好意思拒绝了,他说谢谢,明天见。看来这家我又拒绝不了了,一是我觉得浪费了人家不少时间,之前已经答应去了,再反悔不去不太好。二是我又看到那个没有力量的自己,心存侥幸地对自己说,也许是个特别好的机会,特别适合呢,路程远也是可以克服的,大不了坚持几个月走人,至少学到经验了。这么看的话,第一家我也又有点想去了,即使不打算去他那里,没准面试聊的也能获取一些自己想要的信息呢?而且我跟人家约好了,悔约不太好。其实此刻我清楚地看到没有那个没有力量拒绝的自己,但是我想,只有无数次的提起,才能真正的放下。这一次即使遭遇挨骂,我也清楚地看到了原因,我不会计较的,就当再长一次经验吧,就当给自己下一次能说“不”积蓄一点力量吧。

抱着这样的心态,第二天参加完读书会的活动后匆匆赶往第一家,去了聊了一会儿发现,对方约我来面试根本不是想招人,而是在确定要不要做一个网络产品时发现我有经验,约我来纯粹是想从我嘴里知道一些这个圈子里的信息而已。知道了对方的意图后我心里有不舒服的感觉,因为我看重真诚。但想想这是自己找的,因为没有力量拒绝而造成的,而且面试我的老总以前自己开过幼儿园,我们聊了一些幼儿园方面的信息,对我也有一定的收获,心里也就平衡了。

从第一家出来后又马不停蹄的赶往第二家,两趟地铁之后还要坐公交,找了半天没找到到达那里的公交站,此时天色已晚,打电话给对方,问公交站在哪里,问是不是我到了以后他们也要下班了,心想这样的话我就正好不用去了。对方告诉我公交站牌的位置,并告诉我没关系,即使下班也会等我来,他们还是希望我能来。走了大老远坐上公交车,过了两站听到报站时提到我要下车的那个站名,就匆忙下来了,结果下来才发现据目的地还有两站,刚才说的是那个地方的下行。再等公交又要耗时间,正值晚高峰有点堵。两站地对我这个老驴来说不算什么,我打算步行过去,跟着车的方向一直走,走过一站后找到站牌,再继续找第二个站牌就怎么也找不到了,走了好长时间到一个公交站后发现没有我坐的那辆车,其它车的站牌显示我要到的那一站已经走过两站了。天呐,原来那辆车在前面一个桥洞底下拐弯了!

我只好穿过桥往回走,走着走着,自责来了,我恨自己为什么这么路盲,这么简单的一个地方就是找不到,每次找不到路时,那个对路况很清楚的同学嘲笑我的声音就来了,我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笨的人,这么大一个人,连小学生都不如!我恨自己为什么总是没有力量说不,这家明明心里已经确定不去了,就是没有力量拒绝!我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懦弱的人!我不想去了,我不想去了,不想去那个原本就不想去的地方面试了!我的心里咆哮着喊出这个声音,这个念头一出来,恐惧的念头又来了,我担心我给对方打电话的时候,已经等了半天我的接线员恼羞成怒,骂我说话不算话!我害怕,我害怕,我这个胆小鬼!

想到这里,我忍着心痛拿出电话来给对方打电话,声音怯怯的,我说我下错了车,到现在没有找到他们那里,这里太远了,即使合适我也不可能来上班,所以我打算不去面试了,我告诉他其实我来的时候已经不想来了,就是因为跟人力的那个小伙约好了,不好意思拒绝。现在天已经晚了,我就不去了,让她不要等我了,真抱歉,同时跟人力那位说明一下情况,代我表示抱歉。对方问我住在哪里,当我说出地点的时候,她惊讶了一下,说确实不近,表示能理解,我们很客气的挂了电话。原来一切并没有我想像的那么难,那么恐怖!

返回的路上,我又因为找不到公交站而多走了三四站地。那一站正是个转弯处,那个鬼车不知道怎么转的拐,害我总是跟不上,问了一个人还给我指错了方向,本来在那一站等车是对的,结果对方告诉我要到对面去,我选择了相信别人而不相信自己,又来回折腾了一遍,此时天气又起了风。这一天奔波劳累,饥寒交迫。找不到路的折腾和自责,没力量拒绝而不得不拖着劳累的身躯疲于奔命......悔恨,自责,自怜,迷茫,统统都来了。昏黄的路灯,车流不息的晚高峰,形单影只的我突然觉得自己浑身乏力,摇摇欲坠,想哭又哭不出来。

这一切都得我自己来承受,我不愿意跟别人说,更不愿意跟父母说,我怕他们担心。小组课上一个伙伴说她上高中住校的女儿总是打电话抱怨在学校的不开心时她有多担心,她多希望她的女儿能懂事一点,能体谅她一点,不跟她说这些烦心事。而我好羡慕她的女儿,有什么都可以跟妈妈说。前两天跟嫂子微信,嫂子问我工作顺利吗?我本来不想跟她说工作上的事,但今年长时间的相处让我改变了看法,亲人之间越说的多关系才能越近,否则隔阂会越来越深。于是我把最近正在找工作的事跟她实话实说,但是在父母那里我还是突不破,我担心他们会担心。虽然每天都会给妈妈打一个电话,但我从没跟她提起找工作的事。

晚上回来我越想越多,为什么微信上跟嫂子对话,敲完“我正在找工作时”,几乎不加思索的就敲过去一句“不要跟妈妈说”?我想到了今年夏天回家去哥哥家,在外地工作的哥哥丢了钱,晚上他和嫂子通电话知道我来了并且明天要回家,而嫂子也把他丢钱的事告诉我了。哥哥要跟我通电话,第一句就跟我说:我丢钱的事不要告诉爸爸妈妈。我连连称我知道我知道,在这种事上我和哥哥绝对保持高度默契,肯定不能让他们知道,要不他们该多惋惜。我们都是多么懂事,多么懂得心疼父母的孩子啊,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我知道。妈妈住院时,嫂子跟我说有两天哥哥起来头晕,不让她对妈妈说。嫂子说真不理解,我们有什么事都会跟父母沟通,一起想办法,你们有什么事都捂着,上次丢了钱也是不让说。我当时并没有想太多,只是说每个家庭的教育方式不一样,氛围也不一样。今天再看这些事,仿佛觉得懂事背后还有点什么,不单单是懂事孝顺那么简单。我又想到了我的《我找到藏地密码了!》中写到的事,我终于明白了,这懂事的背后、这报喜不报忧的背后,还有怕父母的不接纳,恐惧被指责!就是这种指责和不接纳,让我们越来越没有力量,没有力量拒绝,没有力量表达心声,没有力量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看到小香香不想做什么事情总是能崭丁截铁理直气壮的说不时,我好羡慕!我看到了那个从小就唯唯诺诺,每当想不服从父母的指令或者想提什么“非理”的要求时,总是小心翼翼,怯怯的。还有一些要求和想法知道说出来压根也不会得到准许和满足时,索性就不会说了,以至于越来越连想法也不敢有了!这就是找不到心是什么、心在哪里的原因!

 

再回头看看我的小朋友,她的懂事真的是人性光辉的自然体现吗?她是一个连初中都没有毕业的孩子啊。安全感越满足,价值感才越能体现出来。她的安全感真的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了吗?如果真的充分满足的话,她爱学习应该是真正的热爱,而不是因为焦虑而好好学习,更不是为了父母的面子而好好学习!上一次的回访,她提到家里父母的事,通过她讲的那件事,我可以隐约看到她的母亲是个刚烈的人,那么对她的教育......?我想到了伙伴们极力的推荐的那篇文章------强势的母亲对家庭的毁灭性》,不寒而栗,不寒而栗,我找到答案了!

上一次读书会上,一位全职妈妈看到另外一个伙伴全心全意陪伴她的孩子,并非常享受和她的孩子在一起玩的快乐时,哭的泣不成声,这在我们看来非常正常的一件事,而她就受不了。在她声泪俱下的倾诉中,我们看到那个从小就被指责是父母累赘的可怜的小女孩,看到了一个不想要累赘(孩子)而丁克了好多年、流掉了很多孩子把自己身体搞的很垮的妈妈,也看到一个辞去高薪工作努力想全然陪伴和接纳自己的孩子,而在陪伴孩子时却总认为孩子是累赘、想把孩子一把推开内心没有一点力量的可怜的妈妈。她声厮力歇、上气不接下气哭着喊“我没有力量啊,我就是没有一点力量啊”的场面触动了我们在场的十几个人,好多人跟着流下眼泪,包括我,这一幕在我脑海里刻下了深深的印象,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多么的重要啊!

一个朋友在看了我的《谁动了我的怒火》的心得时给我的评论:看了整篇文章,我要替那个你说你一下,既然要去面试就要做好准备,即使是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这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如果真不想去就不去,去了就要做好,人家不知道你不喜欢啊,既然你去面试人家就当你是要这份工作的。还有就是如果没有什么压力就要做自己喜欢的事,至少你有资格选择。

我知道也明白她说的意思,我也非常认同“没有什么压力就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可是我们的内心,就是没有力量去拒绝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啊,就像那位妈妈努力想陪伴好自己的孩子,却在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总想把孩子一把推开,内心没有力量是一样的啊。

上一次跟老八一起去白土窑校访,我们聊天中提到布丁,我说我好羡慕你和布丁,我们驴友群中仿佛只有你们俩个人什么时候都不用为钱发愁,又有大把的自由时间,工作、公益两不误。老八自己开公司交给别人来打理,自己则整天忙着游山玩水和做公益,布丁设计功底了得,私活就可以养活自己,整天忙着支教兼游山玩水,还不忘业余再做点手工定制赚点小钱。这两个人真是羡煞了我们一帮人。老八是这样回答的:他说我和布丁有点像,我们都是有点小愤青的人,只要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打死都不会做。哦,我今天才明白了,他这个所谓的“愤青”,正是内心有力量的表现!他们可以勇敢地拒绝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这样就少了很多诱惑和干扰,精力集中起来做自己想做的事,于是要么不做,要么就做的相当成功。

上周六跟几个驴友一起去长城,路上大家讨论起中国教育的断章取义,我们最熟悉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后面还有不为大多数人知的一句“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而我自己呢?就是那个傻的没边的人!我总是什么都想做,什么都不能放弃,凡是跑到自己眼前的机会,自己觉得能给自己贴上“上进”“好学”“努力”“善于把握机会”这样标签的事,就一个都不想落下,于是不停地追逐,把自己搞的精皮力尽,却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我好可怜啊!直到今天我才真正理解了那句至理名言: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是想不做什么就不做什么!

 

为什么我的内心如此没有力量?无力到连一个最微小的最简单的拒绝都不敢做?回顾林老师讲课的PPT时发现了一个公式:消极情绪=安全感不足=内心伤痕=内心无力。如何才能满足自己的安全感?尊重,理解,信任;顺应,接纳,帮助。这些词每一个我都是如此爱它们,可是我们从小得到的太少太少了,替代的总是无尽的训斥和指责。安全感不满足的结果是什么?执着于外在!哦,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们会在遭到攻击时立刻反击,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在要承担责任时要逃避、抱怨,那是内心无力,恐惧被指责被不接纳。

我想起了去年过年回去我跟母亲关于教育孩子之间的一个对话,我说我们这里对孩子就没有教育这一说,妈妈立刻接过话说孩子还要教育啊,一做的不对%%@@&&%%@@&&(家乡话骂人的话),母亲貌似一句开玩笑的话差点笑出了我的眼泪,这其实也正是他们那代人教育孩子的真实写照。侄子两岁多的时候,爸爸把他接回老家待了一冬天,过年的时候我和哥哥嫂子回家,爸爸给我们展示他一冬天的“教育成果”,两岁多的侄子能把一副扑克中几乎每张牌认出来,但只有69分不清,任凭爸爸怎么提示都认不对。爸爸边把手里的一张6往下扔边失望地说:哎,教了多少遍了,就是分不清,这也是这么个-------,爸爸那个贴标签的词故意没有说出来。不料侄子抢话道“老笨蛋”! 那时两岁多的侄子还口齿不太清楚,秃嘴秃舌又充满稚气的童声逗的我们全家哈哈大笑。笑过之后我觉得一阵阵心酸,我们就是这样被贴着标签长大的,如今这个标签又贴到了下一代。以至于后来一看到好的家教书我就给嫂子买,希望她在教育侄子的过程中不要再走父辈的老路。卢勤的《告诉孩子你真棒》《告诉孩子你能行》一看到我就迫不及待地给买嫂子,送给她之前我先看一遍,几乎所有的反面案例都在我身上应验过。后来跟很多的伙伴交流,大家的感受都是如出一辙,在父母的那个年代,他们受到的教育也是如此,他们的内心也没有力量,所以也无法给予子女,于是就这么一代一代的往下传。

 

在我们带着伤痕长大的今天,要修复这个伤痕累累的自己,只能依靠我们自己。给自己无分别的爱,借由每一个消极情绪,找到背后的欲望和信念。好好的满足她,怜爱的和她在一起,不求没有,只求相见!亲爱的,让我好好抱抱,怜爱这个可怜的你自己,怜爱这个没有力量的你自己,让我与你深刻的对话,给你所有的满足。让你内心的力量,一点点长出来,像一颗朴素的幼苗一样,默默的生根发芽,蓬勃生长!

 

心语:好,好好走第二步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