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京报》采访答复

(2013-06-19 15:45:54)
标签:

竞争意识要不要培养

生命教育

花径生命成长

花径美德

和心在一起

分类: 图书、媒体、美文转载

《新京报》采访提纲

选题目的:现实中,家长经常会面临这样的纠结:既想让孩子体会到童年快乐,不必因为自己不是最棒的而焦虑,又想让子在竞争中通过努力而获得成功。本文希望给家长在孩子正确的竞争意识方面提供建议和指导。

 

采访问题:

1 家长到底应不应该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在这一方面,家长存在哪些认识误区?

答:竞争意识,尽量不要培养。一有竞争,就有好坏,一有好坏,人就会不接纳自己那个所谓的“坏”、所谓的“不好”的自己,也就是说,一个完整的人,就此开始分裂,会分裂到什么程度,精神疾病就会严重到什么程度。

家长的误区就是总想要“好”,不想要“坏”,为什么?因为家长就是这样被教育大的,他不能接纳、不能面对不好的一面,一有“不好”,家长们都吓死了,好像这个世界就要塌下来了。深深的恐惧驱使家长逼着自己的孩子去“赢”,还要赢在起跑线上,至于为什么要赢,是否必要,谁也没有能力考虑了。

 

2 竞争意识的培养对孩子的个性发展、自我认知、心理等方面会产生哪些影响?

答:竞争意识的培养,会让孩子变成一个假人,一个在别人眼里很“牛”的假人。他对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很考虑和在意他人的看法。至于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真实的需要,就很少去考虑和满足了,这样长大的人,就是假人,假人,就是病人。

 

3 在日常的家庭教育,家长如何培养孩子正确的竞争意识、培养和发展孩子的个性、端正孩子竞争的心态、鼓励孩子相信自己

答:发自内心的认为孩子没有不好,并真实地把这一看法传递给孩子,孩子自然有信心。每个孩子都是充满信心的。但问题是:父母老师总是告诉她们,你这个不对,你要那样,于是,就渐渐不自信了。信任你的孩子吧,这是唯一的教育之道。你不可能在不相信和怀疑中,培养出充满力量的孩子,绝不可能!!!

 

4 幼儿园是如何应对这一问题的?有哪些方法可以为家长所借鉴?

答:花径美德幼儿园从不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老师对每个孩子都是无分别的爱,具体请阅读《妈妈,请这样爱我》一书。

 

5 国外的幼儿教育中,在对待和处理孩子的竞争意识方面,又有哪些是否有可为中国家长学习的经验或做法?

答:国外的好的教育,无一例外,从不对孩子进行比较。相反,她们发自内心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属于自身的独特的天赋,都是世间最尊重的生命的存在。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这个对生命的至高的尊重的态度。我们要真正学习的,就是把人当人,而不是工具。

 

 

案例分析与建议

案例1:天天好胜心特别强,从来都是只能赢而不能输,哪怕和邻家的孩子玩游戏,也要非赢不可。如果输了,就会噘起小嘴半天不理人。

Q:面对性格争强好胜的孩子家长该如何正确引导?

A:这个孩子没有赢够,当她真正赢够了,就自然不会这么执着。

   什么是赢够?足够足够的自由,才是赢够。这个自由,从吃喝拉撒开始。

   有多少孩子,吃喝拉撒的自由都没有的,吃什么,什么时候吃,吃多少,喝什么,什么时候喝,喝多少,排泄更是,尿裤子会不会挨说?会不会被强制着去排泄或者不排泄?......

   更别提那些无尽的唠叨、抱怨和指责了......更别提跟人际交往和学习有关的事物了。

   每一个孩子,都是争强好胜的,这是生命的天性,充分满足她们的生命的本性吧,每一个生命,都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注定要以自己的天赋、节奏和方式来生活。孩子的天赋、节奏和方式注定和我们的需求不一样,和我们的自以为是不一样,所以注定每个孩子按自己的天赋、节奏和方式展现自己的性格时,会和我们的内心的执着起冲突。我们就把这个事实定义为孩子“争强好胜”,其实,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呢?

  放下成人的自我,自以为是,这个世界就太平了。

 

案例23岁半的乐乐性格比较内向,做事也经常慢吞吞,但在幼儿园被不断地有意无意地强化这一意识,比如吃饭、喝水等都想争第一,因为第一往往会得到老师的奖励。乐乐如果哪次吃饭得了第一会特别开心,但一旦被老师批评吃饭不好,就会不高兴甚至不愿意去上幼儿园。

 

Q:这种通过奖惩措施鼓励孩子竞争的做法是否可取?家长在培养孩子正确的竞争意识时,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哪些做法或言语行为是需要避免的?

A:竞争意识没有正确的,只要是竞争,都是错的,尤其是在生命教育中。因为,真正的教育只有一个目标:做真实的自己。因为,真实有了,善良和美德,就自然有了。所谓真善美啊,有了真,就有了善和美。竞争一来,人就会为了外在的评价标准而迎合,扭曲就这样诞生了,直至越来越扭曲到人格裂变的程度。所以,鼓励竞争,根本不可取。

一个人真实的长大,她不被指责,不被扭曲,她健康,她善良,她纯净,她体任自然,她潇洒随性,这样长大的生命,富有活力,富有想象力,富有自由和平等精神,这样的新生命,才是新时代文明的有力的承载者。

反过来呢?心浮气躁,暮气沉沉,追名逐利,迎合阿谀,奴颜媚骨......这样的人,结果考上了北大清华,还担任了国家要职,却无德无行,这可真是大灾难了。

这个灾难,已经上演,正在上演,还将上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