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莉的故事第一期
(2013-05-06 14:06:02)
标签:
山莉讲故事无分别的爱和心在一起花径生命教育花径美德 |
分类: 爱孩子(A课程)心得 |
山莉讲故事专栏(山莉是花径智慧的妈妈群体中的一员,在讲故事方面,很有自己的天赋,非常善于用故事的形式,通俗深刻地阐述花径的生命教育、生命健康和生命成长理念。为发挥她的天赋,帮助更多的伙伴,特开设此专栏)。本期故事是第一期,本期共4个故事。
第一个:怕鬼的故事
宝贝快七岁了,从四五岁起就经常说有鬼,怕鬼。
最开始,我和孩子爸坚决的说,家里没有鬼,不信,我们带你去找鬼!于是,我们牵着孩子的手,在家里的每个角落寻找鬼。
你看,厨房里有吗? 没有吧,
门后面,有吗?没有吧
窗帘后面有吗?没有吧
阳台上有吗?没有吧
卫生间里有吗?马桶里呢?没有吧
这样的寻找我家有段时间是经常的,后来我找来好多关于孩子怕鬼的故事书,比如《我家床底下有个怪兽》、《阁楼里有个怪兽》,接着,后来,我们又跟她说道理:这个世界上只有人被人吓死,没有人被鬼吓死过,因为谁都没有见过鬼,只是心里想着有鬼……心想,宝贝这样就不怕鬼,不信鬼了吧!
但是,没用,她照样怕鬼,不敢单独去没有人的房间,帮她把灯开了也没有用,反正人家就是说有鬼,特别是在没有开灯的无人的房间!
到后来,从晚上怕鬼,到白天都不能单独去房间了,想去房里拿本书都说有鬼,要我陪她或者我帮她拿,晕死,我真想不出办法了!
那天,又到睡觉时间了,平时一般都是我和她一起睡,那天我有事,就让她先睡。讲完故事,做完按摩,晚安吻全都做完了,她跟我说晚安,关灯。我想没事嘛,陪够了就不怕鬼了。
过了十来二十分钟,我轻轻走进房间,孩子轻声对我说:妈妈,我好想睡觉啊,但是我感觉旁边有鬼,我睡不着,我就一直这么忍着!
我听完她说这些,心里很难受,觉得孩子很懂事,不想打搅我做事,自己憋屈着,我想起林老师在中级课(生命健康课程)上说的话:不求离去,只求相见!
我也在孩子身上试试,帮她相见吧!
我坐在床边,俯下身体搂着孩子,紧紧握住她的手,看着她的眼睛,坚定的说:宝贝,是的,那个鬼就在那里!他就在那里!一直都在,我们看不到他,但是感觉到了他!我们好害怕啊!真的好怕呀!我感觉自己都不敢动了,我感觉我都不敢说话了!
孩子也跟我一起说起来:我好害怕呀,我真的好怕呀!
我说:那个鬼就在那里,就在那里,就在那里!我和我的害怕在一起,我和我的恐惧在一起,我和我的心在一起,我和妈妈在一起!
我反复念着这些话,孩子也在我的感染下一起念起来:我和我的害怕在一起,我和我的恐惧在一起,我和我的心在一起,我和妈妈在一起!我好可怜啊,我好害怕呀,我要抱抱我自己,我要搂搂我自己,我要好好和自己的心说说话,我真的好害怕呀,真的好可怜呀!
我们一起这么念了三五分钟,孩子突然停下来,说:好了,妈妈,我感觉好了,我觉得我的心好开呀,我要睡觉了!
我说,不害怕了吗?不要妈妈陪了吗?
孩子:不要了,妈妈,我要睡觉了!
那天开始,孩子晚上又能独立睡着了,我不用陪着半个小时以上等她睡着。虽然有时她还会说不敢单独进房间,但是也不像原来那么恐惧了,只是偶尔还会说一下,我也很轻松的陪着她进去,甚至说两句:鬼呀,我们来了,你今天孤单了吧!
现在想想孩子怕鬼,也跟我太早跟孩子讲死亡方面的故事和事情有关。三四岁的时候,觉得孩子有时会问到那个动物不动了是怎么了,我觉得她这是死亡敏感期到了,就读了些比如《獾的礼物》之类优美但较伤感的书,自那以后,孩子开始对死亡有恐惧,觉得其实这个世界是没有永恒的,妈妈是会死的,她不能永远和妈妈在一起的。有时她对我说,我最害怕的是妈妈有一天会死,我就没有妈妈了。而那个鬼就是威胁他的东西,和死亡有关。死亡对他可能遥远,却存在,鬼也是那样。还有一些,也和我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不经意的对孩子伤害可能也有关系,孩子小的时候,我爱发火,对孩子有过呵斥,我和老公甚至都打过孩子,我想,很多,虽然已经过去了,虽然孩子还不记事,但,也许孩子的潜意识里都存在着,让她现在会有恐惧。以前的已经发生,不可挽回,但是,现在,我要和孩子一起和那些恐惧和害怕在一起,不求离去,但求相见!
心语:这个故事,你看懂了吗?
第二个:那一年,你被老师批评了
近日,突然接到小学老师电话,说是有了小学同学的QQ群了,于是我加入了,看到照片上好久不见的一张张熟悉的面庞,于是已经尘封好久的记忆突然打开,在心里深处有一个特别难受的过往突然呈现,其实那个过往好像与我无关,但是我想起它的时候眼泪就那样落下来了,原来看似无关的事情它其实已经在我心里烙下深深的痕迹,近三十年后还让我痛苦,落泪!
很久以来我对小学的记忆一直是属于尘封状态的,我不愿意多想它,原因我不知道,但是我真的有一天就突然把它尘封起来了。
我仔细的看着小学同学的合影,发黄的照片,天真的面孔,那个同学,我看到他了,就是班上所谓最淘气的孩子,我看到他了,他双手插着腰做着怪样子,一直留到现在,突然我想起他来!
那天早上,大概是课前训话时间,小学的时候经常有周一第一节课老师训话时间,无非是老师说谁谁表现不好之类的,而且好几个任课老师都会来说。我们班那个最淘气的孩子,我不知道为什么,老师就把他叫到前面,然后你也说我也说的批评起那个孩子,他低着头,好像一个犯人,被老师批评着,被全班同学参观着,这个孩子经常就那么被老师训斥,从不还嘴,我知道他是我们班最聪明的同学。我也坐在那里看着,就那么一声不响的看着,只能看着,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那时的我,很紧张,很害怕,很茫然,很迷惑。我不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对待我的同学,他怎么了,为什么老师都要批评他?那个场景从此深深的印在了我的脑海里。回家后,我只顾和小伙伴玩去了,好像把这个事情忘了,但是过些时候,那个老师批评我那个同学的场景又会浮现在我脑子里,我会走神想半天。
再后来,我知道了不论做什么,只要老师不喜欢的,一定要背着老师做,老师喜欢的,一定要做好,做不好就不能让他们知道,能藏着,能躲着,能掖着,那就最好。
每次老师冷不丁叫到我的名字时,我常会全身发冷,以为我做错了什么,会被批评。是的,怕批评,很怕批评,直到成年了,也会这样,就是有时林老师叫到我的名字的时候也这样。写到这里我又难受起来,是呀,多大的人呀,可是心灵还是和孩子一样,哎……
再后来,我就开始忘记小学时候,甚至中学时候的事情了。
前几天,我看到QQ群里又上传了些小学同学聚会的照片,我一眼看到我那个同学,他很好,没有像成绩好的同学那样读好大学,但是他仍然有很好的生活和自己的工作,都不错。原来老师那么担心我们成绩不好,考不上好学校,不能养成好的品行,真的担心是多余的。
而我呢,直到三十多年后,才逐渐走出那个阴影,那个看似很多孩子都经历过的学校里发生的很不起眼的事情。
时间不能倒流,但我仍然要走到那个曾经的我的身边,安慰那个我,对她说:没事的,你不会被伤害,你的同学也没有那么害怕,亲爱的,我抱抱你,我陪陪你,你是安全的。
心语:有分别的爱,就是伤害,分别越大,伤害越大。而伤害,往往会跟随我们一生,带给我们无法预期无法估量的损失。所以,又该怎么教育我们的孩子呢?
如果,你曾经让孩子感觉:那时的我,很紧张,很害怕,很茫然,很迷惑,我不知道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对待我......
第三个:吃零食的故事
给孩子买零食的问题,这是老问题了,如果要按照各种科学说法和数据,零食真的是不可以给孩子吃的。我读过一个台湾妈妈,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吃零食,拒绝任何人给的零食,处心积虑的教孩子认识零食的危害性,甚至教孩子读各种零食的成分说明,看各种社会新闻,了解零食制造商们是多么恶劣,从这个角度出发,让孩子们远离零食,拒绝垃圾食品。
但是我想,即便这样,其实从某个角度想,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真的是从心里可以不吃零食了吗?我有时也还偶尔吃点呢,虽然基本不吃,但有时嘴馋的时候还是很想吃,并且有时要很有毅力的拒绝才行。我真的不太信孩子能自觉的拒绝零食啊!
还有的家长说,那就不让孩子接触到零食,但是我也很怀疑这个做法,我认识很多孩子,家长也懂很多教育理念,孩子看起来健康、活泼、可爱。我以为这样的孩子安全感比我家的满足的要好,不会再追求满足嘴巴这个最基本的生理需求来满足吧,但是却不是这样。
我家和一般有孩子家里是相反的,我家的零食非常多,而且是开放的,随便吃,随便取,一切随意。但是奇怪的是,大家都很少记得去吃零食,导致的结果是,零食经常放到过期了还没有人吃,孩子爸和我都大声疾呼,零食不吃完就不能再买新的啦!
我家经常会来串门的小朋友,小朋友来了,我们会用水果和亲手做的饭菜招待孩子,但是,因为我家零食区是开放的,很多来的孩子一看到那些零食,就会问我家大明白:这个是什么?那个是什么?我家大明白会很大方的说,你想要吗?可以自己随便拿去吃啊!
然后,那些孩子就会迅速寻找自己比较喜欢的,大吃特吃。我还担心孩子吃多零食,家长也不乐意啊,于是提醒说,孩子们,零食可以吃,还可以带走,但是不要一下吃太多呀!
孩子们一般会先出于礼貌,或者是来别人家的胆小心情,开始小心吃一点,到后面会趁我不在旁边,嘴巴就不停吃了。认识的个别孩子,一到我家,就会迅速的“视察并亲自用嘴巴检查”一遍我家的各种零食(偷笑,可爱又可怜的小家伙们)。哎,我想,孩子们这都是怎么了啊?家里不是不让吃零食吗?而且孩子们也都知道吃零食的坏处啊。看来心里的防线会一不小心就被随处来的诱惑打败啊!防是防不住的啊!
我家大明白其实也有特别爱吃的零食,有一阵子也爱吃糖,不但爱吃,还非常喜欢买,去超市,花花绿绿包装的糖,买一大堆回来,但是只选几个吃吃,有的更是连包装都没有拆过。我开始也是讲道理,说糖吃多了怎么不好,后来又说好一天吃两颗,结果人家天天惦记要吃那两颗糖的指标,好像指标不用就作废了一样。接着,我又限制在超市买糖的数量,或者直接就不同意买了,这下好,她就开始和我较上劲了,去超市一定要去买糖,为了买糖去超市。
我看这管是管不住了,我还真不是个坚定的妈妈。听林老师的话吧,无为而治吧。于是我家零食开始全面放开!而且,我还自己买些我喜欢的,老公喜欢的,大家都喜欢的,心想,要吃大家都有份,别看着孩子吃我们大人嫉妒了!家里有一阵被各种零食充斥着,我心想,我就看你怎么吃完!
奇怪的事情发生,孩子好像忘记吃零食这件事了,我和孩子爸也不为零食的事情唠叨了,偶尔谁吃点零食,给大家分享,还没人理会,这还真是奇怪了啊!
我想这是不是把大明白吃零食的毛病给治好了?
呵呵,还真不一定!
那天,家里海苔吃完了,大明白跟我说:妈妈,海苔没有了,我想吃海苔!
我回答:哪天去超市买啊!
但是好长时间也忘了买。
后来,终于买回来了,她那个吃啊,不一会儿就把一大包海苔吃完了。过几天和一个小朋友玩的时候,人家和她分享海苔,她把人家带来的全给吃完了。
回家,我赶紧再去进点海苔,备着货,这下不怕你想吃没得吃了。但是,人家犯馋也是那一阵子的事情,回去再吃也是吃一点,剩下一大包到现在也没吃。估计又忘记了。
现在,通过吃零食这件事,我体会到,对孩子的行为,其实大人不那么大惊小怪,孩子其实是不会太较劲的,往往本来是孩子和那个事之间的问题,被我们升级为孩子和大人之间的矛盾了,接着就大人就入局了,开始和孩子一起玩一个行还是不行的游戏起来!
还有些家长说,那我就放开了,让孩子吃,让孩子玩,但是我想,那还不一定是理解孩子,接纳孩子。有些家长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做了,只好放任孩子。要做到全身心的接纳和理解孩子的行为思想,前提是需要家长自己要学会和自己的心沟通。对于家长,能做到对待孩子的“出格”行为处事不惊,我们自己要做的功课确实是太多了,否则,我也写不出那么多和孩子之间的故事了 !^_^
心语:关于吃的问题,我在《妈妈,请这样爱我》一书中写的非常清楚,大家有兴趣去细细读读。
第四个:买还是不买
有几天我正为了孩子吃零食的事情烦闷着,虽然家里零食放开,想吃就吃,但我还是想尽量让孩子少接触到零食,特别是她用零食应急。
这天,孩子上兴趣班下课,已经到了饭点了,孩子喊着饿,说要吃点干脆面,我心想:垃圾食品!但是我一点小点心都没带,心里想着,过十分钟就到家了,饿一下没什么,也这么回应孩子饿的呼喊。
孩子大声说:妈妈,停车位后面就是一个小店,我就想买包干脆面,一块钱的!
我一听,更生气了,心说,真不争气,我天天花那么多钱给你买有机食物,你最爱吃的还是这种垃圾!于是也生气了,下定决心,今天就是不买!
我说:宝贝,我知道你饿了,我也饿了,我们坚持一下,只要十分钟就到家了,我们回家吃饭去,家里还有你昨天买的好吃的面包片。
孩子不干了,大哭大闹起来,我也不知道她嘴里说什么,只顾赶紧开车回家,而且天已经黑了,我开车也小心起来。这短短十分钟,她一直哭喊不停,愤怒中,甚至起身用力拍我的肩膀,嘴里哭喊着:你这个妈妈,要饿死我呀,我现在饿的肚子都抽筋了,腿也抽筋了,你怎么就不让我吃点东西,你这个坏妈妈!
我严肃的说:妈妈开车,你不要碰司机,要不会出危险的,刚才你拍我,我方向盘都晃了一下。
她不敢再往前了,但是一直哭,一直喊,我也没有说话,心里憋着火。
感觉这十分钟很长啊,终于到了楼下。我停好车,熄了火,打开后车门叫孩子下车,孩子此时也已经不哭了,我觉得今天不买零食也没有什么,但是孩子毕竟是坚持到家了,也可以藉此鼓励一下她吧,毕竟孩子也坚持着到家了。
我对孩子说:宝贝,妈妈知道你很饿了,你很不容易啊,终于到家了,为了祝贺你坚持下来没有买零食,我同意你去楼下小店买你喜欢的东西吃。
孩子对我说:妈妈,刚才我知道你不同意我买垃圾食品,但是我买面包吃还不行吗?刚才旁边就有个面包店,你怎么也不同意呀?
我说:妈妈真的没有听见,也许那时我也很生气你那么做吧,况且家里还有面包没有吃完,等你回家吃呢。
孩子说:那你同意我在楼下小店随便买我想要的,是吗?买垃圾食品也行吗?
我说,我同意,你只要愿意吃。
她飞快的跑到楼下小店,大声对老板说:我要买包薯片!
我想还真买垃圾食品啊!但也没说话,觉得既然答应人家了,就高高兴兴接受就行了。
孩子抱着薯片,跑着上楼,路上一直对我做鬼脸,我想,这还是向我示威啊!哎,随你吧,你赢了!
回到家,孩子把薯片随手一放,动都不去动她,而是找到家里的面包片先吃起来,我想不管了,我做饭去,一会儿出来,这薯片该只剩袋子了。
但是都过了两三个星期,那包薯片还在,大明白根本就没有吃!
你这是在涮我呢!是我入局了啊!
心语:这个故事好玩,好玩在哪?
很多时候,孩子需要满足的,真是是零食吗?!
准确读出孩子的需求,是父母们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