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初级课程心得总结
(2012-11-10 17:59:36)
标签:
花径花径美德花径美德工程花径生命成长花径生命教育 |
分类: 爱孩子(A课程)心得 |
***同学初级课程心得总结
9月下旬报名上了林老师的初级课,本来是想上中级课的,因为感觉自己对于亲子关系这一块处理的不错了,自己个人成长的需要更强烈。其实最近半年看到了孩子的状态的好的变化,虽然知道自己肯定还可以做的更好,但感觉再向前走比较困难,或者说感觉到自己的成长遇到了瓶颈。这其中包括跟父母的关系,就是感觉到了一个点,怎么也突破不过去了,靠自己看书成长太难了,所以想通过林老师的课程帮助自己进一步成长。本来以为要先上初级课才能上中级课的,所以就迫不及待地报了初级课。课上完时,自己还信心满满地觉得不出一个星期就能交上林老师要求的3000字心得,可现在都快一个月了,感觉要是不交上实在无颜在中级课上见林老师。就当即决定先在就写。
自己上课的时候记了些简单的笔记,可是现在笔记也不在身边。我就看看自己还记得多少吧,主要谈谈自己感受比较深的。(感受浅的肯定也都忘干净了,想写也写不出来)。
1.
坦白说自己是要先做自我检讨的。课上完时,林老师让大家用一句话总结,自己说的是,在亲子关系方面本来以为自己还差得很远,上完课发现自己做的还是不错的。其实当时自己还在心里还说,我才不需要复训呢,这些东西很多自己都已经体会到了,对这一点自己需要反省。其实,的确,通过自己的努力,经过了几年的坎坷,在家庭还有亲子方面,到目前为止调整的还不错,但上完三个星期的课到现在,想想,自己的理解还没有那么深入,还远没有深入到自己的内心深处,绝对是要去复训的。也就是说林老师所传授的内容是需要反复温习,仔细咀嚼。另外,林老师的课绝对是很不错!从更深的层次做了解释,很多东西以前自己朦朦胧胧地悟到,现在相当于更清楚,更系统,甚至是有了理论的支持。谢谢林老师!
2.
这些话带给自己的感觉就是一个字,震撼!任何时候,都,不要,带给孩子,恐惧!
天啊,我带给了孩子多少恐惧!即使现在,自己感觉亲子关系处理得不错的现在,自己仍然带给孩子很多恐惧啊。我的儿子,我的亲爱的儿子,同同,现在再想起你面对陌生的环境时害怕的样子,不敢在大家面前抬头说话的样子,让妈妈感到多么的自责。那时候爸爸还分析说说,这是目前幼儿园理念的问题。爸爸还说应该让同同去公立幼儿园闯实闯实。其实根本不是外在的原因,是大人的内在的问题。还有妈妈跟爸爸在今年六月份你去石油附小小学面试的前一天晚上,给你演示怎样大声说话,还让你练习。那或许没错。可是你面试完,因为很轻松,你说了句,就这么完了?原来这么简单啊?想必妈妈把压力,还有恐惧带给了你。是啊,妈妈以前没少大声训斥你,说你,这让你害怕面对陌生环境/人吧,害怕做不好吧?过去的事不说,现在的话妈妈也是不能完全接纳你吧?不能完全接纳不完美的你吧。上林老师的课前妈妈隐约感受到了这些,那时候没觉得这么严重,其实,大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带给孩子恐惧。妈妈还差得远呢。从上了林老师的课后,妈妈学着再进一步放开了,虽然还不够。不过妈妈会继续努力的。
再比如,以前对于界限,妈妈因于你经历了蒙氏园,到华德福幼儿园,对界限的理解一步步深入,也仅仅理解到界限不是绝对的,是因情况而变化的这个层面。但听了林老师的课,才知道其实根本不需要什么界限!有时候需要界限是因为大人受不了,而不是孩子受不了,界线其实是给大人的。欣喜的是,妈妈已经开始改变了,虽然速度很慢。比如早上,你喝豆浆时,问有没有放冰糖。在以前,妈妈很不愿意你吃糖,如果说真的其实一块糖都不想让你吃。想想是不是妈妈很残忍啊,是不是后妈也不会这么狠啊。现在妈妈说,哎呀,忘了放了,现在给你拿。你说放两块吧,要以前我肯定跟你讨价还价,一块吧,一小块吧。。。可现在,我说没问题。然后从袋子里面倒出来好几块大块的,还很开心地说,干脆来三块大的吧。随后妈妈看到你脸上洋溢着幸福的表情,满足的表情。妈妈真的很开心。还有晚上接你回来的时候,你有时候说,妈妈,可以给我买个烤肠吗?以前妈妈肯定又是不愿意,还找各种理由来拒绝。现在妈妈说,好啊。还有一天你说渴了,想喝水。妈妈说不是水壶里有水吗?你说喝完了。我说那就买吧。我说来一瓶农夫山泉。你说,妈妈我想喝果汁。我没坚持,说好啊,你想喝什么?你说果汁。后来你选了果粒橙。开心地回去了。其实那时候都快要吃晚饭了,按平时肯定会不让你喝,即使买了也要等到吃晚饭再喝,另外回去看,水壶里的水还满着,妈妈悄悄地倒掉了,没有向你提起。真好,现在妈妈把这些都可以放下了。妈妈不能保证每次都能放下,但妈妈会一直努力。还有一些事情,妈妈现在还不能完全放下(主要的还是从健康的角度出发),比如看动画片,打游戏等。但妈妈保证,会尝试跟你的心在一起,体会当下的你,让我们的相处有更高的质量。我相信林老师说的没错。因为自己有的时候也会没有界限地想吃点垃圾食品,或者很晚了熬夜看喜欢的书,电影等。自己可以这样,为什么孩子就不行?所以妈妈一定会尝试给你更多不是跟你要更多。因为妈妈知道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产生的负面影响比这些事情本身带给你的负面影响可是大多了,严重多了。
3.
这一点妈妈以前显然是没有意识到的。或者说可能自己身上意识到了,但到孩子身上是没意识到的。或者也可以说妈妈很多时候是不相信自己的孩子的。如果说具体的还是要谈到零食,动画片一类的事情上的处理上。其实爸爸早就发现了,孩子要了零食很多时候并不怎么吃,其实孩子自身也是会很愿意去享受天然食品的甜美而不是垃圾食品的人工味道吧。那时候,孩子表面要的是零食,内在要的是爱啊。当妈妈把这一切都放下后,再跟孩子相处时感觉就舒服了。具体说一个,就是弹琴。一开始上雅马哈的课,回家练习时都是妈妈督促着练,而且妈妈站在旁边就是挑错,尽管妈妈尽量不去挑错。但挑一句错,儿子就很反感。后来妈妈基本不管了,而儿子反而自己去练了,还练得很好,甚至有时候很陶醉,从动作和表情上就能看出来。有时候早晨起来还自己去练琴。 这是以前妈妈没有想到的。而这一个例子也再一次证明了生命本身是积极向上的。想想看,儿子那么喜欢这个课,自己肯定也希望能弹好。妈妈相信了这一点,而且儿子也真正地就是这样做的。其实很多事情看上去很难,可实际就是这么简单啊。
4.
这一点自己就更有体会了。其实现在越来越感觉到,很多时候对孩子发脾气,对老公发脾气,对父母发脾气,都是自己心情不好,或者自己在要,自己没有跟自己处理好关系的时候。自己纠结也基本是因为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而这时候自己就什么都不想放弃,而这时候自己就会纠结。(点评:心就是这样,你不掌控她,她就掌控你)以前曾有人跟自己说过,能跟自己好好相处的人才能跟别人好好相处,可以跟自己好好相处的人能看到自己的需要,看到自己的需要,满足了自己的需要,然后才能看到别人的需要,也就能跟别人相处好。(点评:这就是情商的重要性)目前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或者说经过一段时间家庭的滋养,终于在夫妻,亲子关系上有很多改善。其实这也是因为这个环境对自己来说更安全,更正向,所以才能很快地调整过来。想到这里,自己真的很感恩遇到自己的老公,有了自己的宝贝儿子,这是自己一天天改变的动力,自己的力量也因于他们越来越的增强。不过在跟单位的人相处时就不那么顺利了。其实想想还是因为自己在作为一个职业人的角色上没有跟自己好好相处,或者说没有看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所以自己一再对这个角色中的自己不满意,而这样也就很难跟与自己近距离合作的同事包括老板之间建立顺畅的关系。目前这甚至进一步恶化,虽然自己在做很多努力。对于这个问题只能是等到中级课后一步步地去解决了。另外,还有就是跟父母的关系。自己心灵成长到这一步,看到自己的很多’枷锁’来源于原生家庭,并且对于这些家庭烙印可能会带给自己的孩子存在深深的恐惧,这也是自己不停地看书调整自己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当自己现在不能突破时,自己对父母在内心的最深处是有怨恨的,而且可能还很深,这也使自己不停地给父母要爱,另外还无法,或者自己内心不愿意,跟父母更亲近。不过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会慢慢解决这些问题的。
5.
是啊,真的呢。习惯是重要的,但绝不是教育的高级目标。其实习惯可以帮助培养意志力,但前提是安全感是不是能很好地建立,否则建立起来的习惯会很容易就丢掉。这一点自己是很有亲身体会的。比如从小父亲就对自己和家人要求很严,比如不让看电视。早上不让睡懒觉。那时候自己其实还是出于害怕父亲的权威不得不服从,而且这种恐惧甚至一直持续直到自己结婚之后,甚至是现在。的确,自己在来北京读书之前有很多很好的习惯,控制力很好,对宿舍里的其她人的‘恶习’很不屑,很不耻于跟她们同流合污。可现在看看怎样了呢?几乎所有的好习惯都没了。自己会看电视到很晚,会睡懒觉,会把家里搞得很乱也不收拾。直到什么时候自己才渐渐改变?直到自己跟老公,跟婆婆,跟孩子的关系调整得不错了后,自己才又重新开始建立这些好的习惯。自己基本很少会看小碟到半夜了,因为自己不愿意第二天那么不舒服,这是源于自己的经验而不是父母的说教。自己想睡懒觉的时候就睡,平时自己都不会睡,因为自己喜欢早晨起来留出时间把房间打扫干净的感觉。自己很少会不再到饭馆胡吃海喝(老公曾经很反对动不动就自己不做饭,出去吃,他很享受家庭的感觉),甚至早晨愿意早起炒菜中午带饭,因为自己不在愿意在嘈杂的环境就餐,而想更安静地享受午餐,等等。这也不是缘于父母的说教而是自己的经验,呵呵。看上去习惯的动力需要源于亲身体验才行啊,而不是父母的说教。而且儿时不能养成好习惯,并不是归功于父母没有尽到养育的责任,而是孩子没有获得足够的体验和来自于经验的动力吧。而基于父母的说教而不是孩子的自愿而养成的习惯很容易在脱离父母后消失掉,而真正需要的习惯最终还是需要再一次重新建立吧?这也是代价吧,或者说功课,呵呵。如果父母知道这些,能早一天放下,孩子会少走很多‘弯路’吧?
(写到这里突然感觉自己从另一个侧面体会到了林老师说的每天静心,观心的好处。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自己有了新的体会和见解。有些没准还有‘学术价值’?这个感觉好棒!)
6.
这真的是千真万确的真理,我可以谈谈自己的体会,用工作作为例子。在自己的单位,大部分人都没有任何晋升的机会,这也就意味着,对大部分人来说,可能5年甚至10年会持续作同样的工作,虽然工资会涨,但level,做项目性质都没有任何提升。对于很多人来说都在这里等啊等啊,直到恨不能要离开的时候可能才会给你涨一级。其实这种延迟满足有百害而无一利。很多时候,晋升来得太晚了,人的积极性,热情都已经消失殆尽了,那时候晋升又有什么用?很多人说延迟满足可以让孩子养成控制自己的能力。其实我终于明白,这是没有道理的。生命是向上的,越是给正向的刺激,越是朝着正向的方向走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明明可以满足为什么非要延迟呢?这难道不是一种折磨吗?
对于那个著名的实验,“就是一群孩子,每个孩子给一块糖,能控制住过xx小时吃之后再吃的孩子,跟踪证明走向社会更成功”,自己也做了些思考。其实到底是延迟满足起的作用还是立刻满足起的作用应该是不能通过这个实验得到回答的吧?比如,谁知道那些控制住自己不立刻吃糖的孩子不是在以前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孩子呢?这一次实验的结果并不一定是跟这次实验有关,很可能是以前家庭教育的一个体现啊!而这个实验从来没说过追踪这些家庭以前怎么教育这些孩子。所以从这个角度,我怀疑这个论据的可信性。
另外,自己从对老公的原生家庭和自己的原生家庭对比上也证明了这些。自己的婆婆公公属于没有底线,对孩子尽量满足型的。以前自己很不理解,觉得这不是会惯坏自己的孩子吗?从而也跟他们有了很多的冲突。后来发现,老公的幸福感比自己强,这是个铁一样的事实。还有老公的意志力其实也比自己强。比如,自己很少听到老公抱怨。他单位中遇到的困难仔细看其实都不比自己的更容易,可是为什么自己变成了消极怠工的状态,而他却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而且貌似悄无声息地,干到了很高的职位?我觉得这跟他的父母给他的很好的安全感的滋养,没有底线,更大程度的满足,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那个时候自己才开始看到老公的优点,自己才开始慢慢地一步一步向前走。感恩相遇到自己的老公,因于此也感恩相遇到自己的婆婆公公。自己真的是很幸运的啊~ 希望自己带着这些继续向前走,从而带给孩子更好的安全感和滋养。当然也希望自己的改变,给自己的父母,妹妹和家庭带来滋养。
7.
这一点自己最近很有体会,而且也在做,主要是在工作中。如上述提到的,自己在工作中感到非常不顺,其实就是工作中的我严重缺乏安全感。这跟自己有关,也跟公司的管理有关。但总之,自己以前是在不停地要。其实要是要不来的,要不来就会跟别人产生冲突,然后自己很累,整天挣扎在一些外在的东西里,而且身体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现在自己的心更能静下来,虽然还不够。至少不会像以前,发生了事情,就会很冲动的去处理,指责别人。而是会延迟一段时间再回应,甚至很多时候都不回应。这时候,自己更多地是问问自己(这就是和心在一起),这件事真的很重要吗?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真的是自己在乎的吗?或者,其实,是不是也没那么重要?是不是没有也okay?甚至没什么关系?当这么问的时候,自己多半就会平静下来,然后再过两天发现,人家别人对这件事就是这么认为的,自己提出来也没用,而且甚至感觉幸亏自己没提,否则又是碰了一鼻子灰不说,还把关系搞得很僵。当然了自己也觉察到了,目前在单位面对很多事情的时候自己也有很多消极的情绪,所以自己就越发地希望自己能快一点成长起来。现在,自己也在慢慢学习在工作中自己给,而不是给别人要。即使自己给不出来,那就让自己静静地,自己等待自己的心,直到自己能给自己为止。希望在中级课上跟林老师学到更多。
8.
目前还没有在这个方面做很多实质性的尝试,很多时候的实施都是在马后炮阶段。也就是事情发生的当时,肯定想不到这么换位思考。都是完了事感觉自己没处理好,回想时会这么想,以便于下次遇到同样情况处理得更好。另外,可能自己的心还不够静,还不能做到发生的当下去反省。没说的,继续努力吧!
学员 ***
于2012年10月15号
点评:这位妈妈真是认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