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花钱有罪到花钱无罪

(2012-05-10 10:25:38)
标签:

教育与金钱观

花径美德

花径美德工程

花径生命教育

花径心灵成长

教育

分类: 爱自己(B课程)心得

花钱有罪到花钱无罪

 

孩子希望我带他去回龙园好几天了,看他那么渴望,我们约定周二妈妈下班后就去。为了节约时间并开心的进行,让姥姥在家做好饭等我们,吃完立马出发。我猜想到他想玩娱乐设施,会花钱,听到他说要带自行车以及一些玩具的建议很是高兴。

到了回龙园,骑了没一会车,就被划船吸引了,刚走到划船的地方就被娱乐设施吸引了。要求坐小飞机,玩攀爬游乐,看到攀爬游乐上写着“15元,不限时”,我心里有点舒服,给了孩子20元,想着这个好,随他玩去,并和孩子约定先玩小飞机、然后攀爬、然后划船回家,理由是时间,但我心里面还有个理由是我内心的那个花销底线。孩子很大方的交钱买票,整个状态特别放松,居然一个人在了那个攀爬设备里面探索了好一阵子,看见我们得时候对我说“妈妈,这个还真挺好玩的”,我和姥姥坐在一边聊天,提醒自己放松,因为前一阵子我意识到自己太粘孩子,在他不很需要我陪伴的时候,给他留一些空间。他把他敢探索探索完,就准备出来了,我一看表,才玩了十分钟,脑子里面立马出现两个字“亏了”,于是开始提示他上面还有没探索到的,妈妈陪你去看看,孩子一听特别高兴,我们玩得也很开心,不过玩了没一会,姥姥暂时离开让我们保管自行车,我心里开始总惦记着看一眼自行车,陪玩的有些心不在焉,当时自己也觉得旁边有售票的,有其他游玩的人,可是还是放松不下来。就这样没玩一会孩子就决定出来了。我很清楚的感觉到我内心有压力了,当他开始环顾四周的时候。很自然,他没有按照约定直奔划船,而是想再玩一个打枪的,此刻我的内心是摇摆的,左边一个声音“好不容易来一次,让孩子开开心心透透彻彻的玩嘛”,右边一个“要是没完没了怎么办?”前边一个“要给孩子养成好的花钱习惯”,后边一个“刚才明明约好了,应该坚持约定阿”,最后我选择了“这是最后一个”,孩子同意了,和姥姥一起玩了一遍,这个看样子他很喜欢,因为我看到玩完了的时候脸上并不是兴奋和满足,我看到了“我还想再玩一遍”,但我屏蔽掉了。写到这里,我流泪了,我看到了我自己,也明白了当时为什么自己明明不兴奋还冲上去假装兴奋的说“你打的真好,好玩吧,赶紧去划船吧”,我知道我内心的紧张,怕孩子和我一样有憋屈的感受,怕他提出再玩一次的要求我又要矛盾。

紧接着,我们准备去划船。到了选船的时候,我一向是先看价格再看货的,孩子想玩电瓶船,我看价格,慢的30,快的40,我选了慢的,孩子选快的,我的理由是快的“太贵了”,不划算,于是我们选择了慢的,看得出来孩子很想坐快的,现在仔细回想,他在船上他问了我几次问题:“妈妈,为什么要开慢的呢”,我说“慢的划算阿”,“妈妈,为什么不开快的呢?”,我说“快的要比慢贵10元钱,也没快到哪里去,不划算”,其间有快的路过,我还强调一下“不怎么快嘛!”,偶尔还说“你看,咱这个也不怎么慢嘛”实际上,显然,我在自欺欺人。当湖面上有了一艘快的,我发现孩子的注意力经常放在那里了,对得不到的东西的一种艳羡。也许孩子并不至于,但是我有这种感觉来自我自己,这种眼巴巴地经历在我这里,很多,很多。

从船上下来,我感受到了孩子的不满足,他自然又要求再坐一次,我又开始在那里脑子打架,左边说“再坐最后一次吗”,右边说“太没规则了,多少个最后一次了”,前边说“看他玩得不尽兴,还不如没来的时候状态好,应该放松放开”,后边说“花了好几十了,不能没计划的乱花钱啊”,结果,我给了孩子20元,让他坐最后一次,他要求我和他一起坐,我一想到还要为我多花钱,那肯定不行,拒绝了他,服务人员说,大人可以一起,我说“那你坐一个,我坐一个”,服务员说“那就得买两张票,坐一个上面一张票”,我立马对孩子说“那你自己坐,我不想坐”,好像坐两个能便宜一些,内心能舒服一些似的。孩子哭了,周围的服务员看我能做一起不做一起还非要单坐很不理解,见状我妥协了,和他一起作了飞船,但自始至终我的脸是阴沉的,我感受到我内心有东西特别的别扭,特别的难受,特别的扭转不过来。孩子玩的也很不开心,闷闷的,下来以后,我感受到我自己的难受和别扭独自向前走,孩子就在后面跟着,闷闷的,姥姥在舞池跳舞,我们跟她会合,我全无兴致,坐在一边,孩子也没有丝毫兴奋开心,走到我旁边,“我要吃东西”,这是他自我调节的一种方式,给了他吃的,我就坐在那里看着姥姥,看着自己。

    回来的路上,我心虚的问孩子“今天玩好了吗?”,孩子说“好了,不,我还想玩一个,我现在就要回去再玩一个”,此刻的我已经放松了一些,说“今天太晚了,回家还要洗澡讲故事呢”,孩子说“讲100个”,我说“讲1000个”,“1万个”“1亿个”……接着他一路数数,心情好了很多。

 

    晚上回来这件事情就揪着不放。我回想前两天好朋友带孩子来一起去潮阳公园游乐场,孩子们在完全没有金钱束缚的情况下玩得特别开心,那一次每当我稍微为那哗哗流出的银子纠结时,会提醒自己,待客之道占了上风。今天,其实没有花多少钱,但是纠结到不行。把钱花在什么地方我不心疼呢?一时间我想不到,但是一旦把钱花在吃喝玩乐的享受上,我心里就会觉得不太舒服,觉得“浪费”。这种选择偏好很早就有了。

我很小就知道父母挣钱不容易。我记忆中最早的消费经历,是小学一年级的六一儿童节,爸爸把我攒了“一辈子”的存钱罐打开,全是分分钱,总共有五角,那是个大数目了,我拿着这笔巨款参加学校运动会,给自己买汽水喝,喝得很开心,掏钱时数的特别仔细。第二个是每天从父母的钱包里偷钱买冰激淋吃,那时候大概二年级,上学路上有个冰淇淋店,冰淇淋比冰棍贵很多,所以每天偷5分1毛的,现在都能感受到那种快乐夹杂着负罪感的感觉,刚开始很享受,后来负罪感就越来越强,他们一直没发现,后来大概吃了不到一个月就自行打住了。后来等妹妹长大了见他偷姥爷的钱被抓,心里又庆幸又后怕。父母那时候的确非常辛苦,所以多花他们的钱会有一种负罪感。这种意识一直持续成为根深蒂固的习惯。后来上了大学,自己开始有了自己支配的金钱,每学期父母给2000元零花,每年我都能省下2000元,省钱是一种光荣,大学四年,我很少给自己买衣服,吃饭也不会挑贵的,娱乐上花的钱就更微乎其微了,特别是娱乐,每当花在纯娱乐上时,就会冒出爹妈辛劳的样子。省钱是一种本能,虽然看到漂亮但略需花点钱的衣服会纠结,但总会说“还会有更好的”,买东西的时候我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太贵了”,现在想想,这与东西本身价值无关,在我这里,不贵的东西很少,只有在原价打5折一下才能感受到物超所值的感受。我现在之所以质疑,不是因为省钱不好,而是我意识到我太过了,过到不去考虑消费本身的实际需要而是过于看是否划算和实惠,于是我有很多件很划算但几乎没穿过的衣服,有很多因为划算买回来的积压品,有很多真正很喜欢很喜欢但忍住没买的遗憾和惦记,他们在某个橱窗里,在某个饭店里,在某个游乐场里。是啊,看看从回龙园出来,我给了孩子多少惦记啊!很惭愧,我曾经试图把这种几近犬儒主义的价值观疏导给孩子,当我还自以为这是一种节俭的美德,省钱无罪,为了省而省有罪!

 

走进商店,我都会先看打折的,在打折的有限空间里面创造自己的需要,在不打折的空间里欣赏喜欢放下。偶尔遇到喜欢又打折的,能开心好多天,但这种情况不多,老公说,把你那些图便宜不怎么穿的累起来足足够买几件喜欢又能常穿的。走进饭店,同样,先看打折的,看到贵的立马略过,已经不给自己去选择的机会,避免内心的纠结和痛苦。走进娱乐场,没有这种划算的机会,所以更多的,是痛苦,避免去,所以很少带悠悠到游乐场,以前来约定玩两个,之后立马离开,那时候孩子小,比较好打发。

这次好朋友来,他的花钱观跟我相反,该花则花,看着她那么放松自在舒展,享受的是消费本身带来的快乐,而没有背后金钱的纠结,心生羡慕,如果是我自己可能这样也就这样,但是看着孩子,我还是希望他能有相对正常的金钱观,我不希望他像我这样拘谨,这也就是为什么,当看到孩子脸上的憋屈、不舒展、窘迫和压抑的时候,我的心里会那么的难受,我现在都记得自己闷闷不乐的坐在他的飞船后面的样子,无助,痛苦,纠结,难过,孩子是为想玩不能玩难受,我是为想花不能花难受!!!

 

因为怕花钱,怕浪费,所以不敢挣钱,除了工资没有风险,其他的投资都有风险,怕花钱的人不敢承当这样的风险,所以我不敢投资。奶奶的,终于知道我为什么明明知道要理财要投资,我为什么迟迟不原意,只敢买国债,我一直以为是自己长的没有经济头脑,没有时间和精力,又一个自欺欺人,是因为恐惧,对可能会损失金钱的恐惧!!!

物极必反。很早以前一个很有头脑的好朋友就明确告诫我说,不会花钱就不会挣钱。我的“节俭”习惯只是为了节俭而节俭,从来不记录花费,从来不关注帐户上有多少钱,很少去梳理实际需求,只是在每一笔消费的当口比较着“划算”与否,也在划算的前提下,创造着本不需要的需求,这才是最大的“浪费”。

为什么怕花钱呢?因为觉得钱来之不易!每一分钱上似乎都流着汗水,很宝贵。这个观念有问题吗?没有啊,的确是这样啊,是值得珍惜阿,是辛苦劳动或者投资风险换来的啊,珍惜钱而不敢花钱,就像珍惜生命而不敢出门怕出车祸一样!!!

为什么要钱呢?是为了换取需要的东西?还是帐户上的数字?肯定是为了换取需要的东西,那么挣钱,是为了钱还是为了东西?为了东西。那么钱就单纯的是为了换取东西的工具,工具,他的价值在于交换。那么为了挣钱而挣钱,和为了省钱而省钱目的都是一样,都是为了帐户上的钱,钱是目的而不是工具,以后当我意识到我本能的钱优先的时候,我应该提醒自己回归到自己当下的真实需求上,再看自己的购买能力,有能力就换取自己真实需要的,没有能力就继续积攒能力。钱和需求的次序,搞反了。

钱为了换什么东西?生存、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吃、喝、玩、乐是不是自身生存发展需要呢?是啊,把钱花在这上面有什么问题吗?没有。那为什么觉得孩子或者自己娱乐就是乱花呢?因为没有看到实物。快乐不算东西吗?尽情地放松不算东西吗?哈哈大笑不算东西吗?以前觉得不算,现在觉得算,“有钱难买我高兴”。但是花多了就是乱花了。什么是乱花?就是买了不需要的东西。什么是不需要的东西?就是明明不需要还买。为什么明明不需要还买?是因为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因为追求奢侈和贪便宜而消费都是脱离实际需要的乱花。那知道症结了吗?当自己怕乱花的时候,问自己,真的需要吗?

泪奔了!!!终于豁然了!回到需要上,回到需要上,回到需要上!

 

为什么面对孩子娱乐的需要会紧张呢?因为怕无休止。现实中,孩子有过这种不依不饶无休无止的需求吗?仔细想想好像没有,去超市也很少拿很多,基本上要什么拿什么,而且只拿自己需要的。你有吗?无休无止的需求?有过阶段性的特别想干的,但基本上很少坚持一个月还要的,游戏也没有说持续迷恋出不来的。什么需求会无休无止呢?被压抑的需求!!!压抑越少越小,满足期越短。我承认,对娱乐消费的谨慎使得我在这方面提供的很少,孩子觉得喜欢需要,他是在满足自己,想我小时候,每次去游乐场,离家也不远,跟回龙园差不多距离,大人从来不会跟我说太贵了,没钱了,只会说“还玩哪个?”每次都酣畅淋漓,过好长时间才会有想起来去一次,玩的项目也不会是通吃,而是慢慢向大孩子的升级。在这一点上,我还不如我的父母!来这里就是玩得,不是吗?

 

难道不需要金钱的限制吗?限制不是问题,而是为什么限制。比如划船,快得40,慢的30,孩子根本不理解不选快的选慢的有什么划算的,其实慢船加上后来的飞船,也花了40元,但消费享受相当差。现在来看,如果当时我只能接受再花40元,告诉孩子,选慢的还可以玩一次飞船,选快的只能划船,这样的选择就是基于限定消费能力下的理性选择,不论他选择哪个,都是划算的,而不是越便宜越划算。如果因为害怕孩子花钱没边而限制,是出于不信任,其实孩子多次的消费行为告诉我们,他们很清楚自己要什么要多少,特别是在该领域没有什么压抑性限制的时候,能够充分支持就支持,让孩子舒展的体会他当下需要的这种快乐,相信他会只选择他需要的。如果手头紧,确实觉得不能接受花,那就定一个自己能够放松的标准,在这个维度内,把满足和把控的自由交给孩子,有条件下的充分娱乐和选择,哪怕只把其中一样玩十遍。当时那么左右摇摆,是又想限制又想放开,自己混乱,孩子也被搞乱了。想起一句话:就怕摇摆的父母。

长舒一口气!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在不断纠结这次回龙园事件该如何改进或补救。其实对孩子是后话,对自己是前提。从需要出发使用金钱,在金钱满足的情况下,自然的舒展,高兴自己换取的满足,感谢流走实现价值的金钱,在金钱不足的情况下梳理需求,为真正的需要积蓄、创造和等待,这样的积累和隐忍才是有实际意义的!!!不要为了节俭而节俭,为了养成习惯而养成习惯,为了规则而规则,为了约定而约定,要为了真实地需要和真实状况而满足、约定、规则、限制、延迟乃至养成习惯。缘自真实,而不是恐惧,哪怕是恐惧的真实。

 

下次孩子再提起,我会带足够的银子,从头到尾只问他一句“还想玩吗?”,因为我知道他比我有能力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当我还无法消除内心超支的恐惧时,我想我会这样说“亲爱的,我们已经玩了好多了,我有点担心我钱不够了”,我都能想象到,孩子会怎么样!我想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和自己的心在一起吧。

 

点评:好有悟性,好有勇气,好努力。

      已经有了差不多的观心的雏形了,接下来有时间有机缘,继续深入观心。

      钱怎么花想的蛮清楚了,至于心怎么来怎来走,还需继续努力^_^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与心杂谈
后一篇:赶班车的故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