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无分别的爱
无分别的爱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371
  • 关注人气:1,57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参加林巨老师父母培训初级课程的几点感受

(2011-12-02 18:48:42)
标签:

林巨老师课程

花径父母课程

父母培训初级课

花径美德工程

教育

分类: 爱他人(C课程)心得

有一位伙伴在咪咪羊论坛上发表了一篇心得,有空去看看,感谢他的分享。

 

《我参加林巨老师父母培训初级课程的几点感受:


http://www.miemiey.com/thread-96730-1-1.html

加快自身成长步伐 更好地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距离参加林老师在金秋十月举办的花径父母培训初级课程已经快一个月了,在这段时间里一直在思考林巨老师教大家智慧地面对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家庭关系及、所有的人际关系需要掌握的原则及方法。也在有机会和朋友聊天时分享自己的点滴收获。

由于孩子的出生和成长,我和爱人通过各种机会的学习(包括 从林老师的博客中学习),已经走上个人成长道路上,通过参加林老师的父母培训初级课程,可以说让我更加坚定,更加有信心。我相信自己会更加宁静,不断向着老师指引的对任何人任何事都无分别心最高境界前进。从原来的想法“紧跟孩子步伐成长”转变为“加快自身成长步伐,更好地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下面把自己思考比较多,感受比较大的几点体会和大家分享。

一、对“无分别心”的理解

从林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思考,如果我们自己能够真正做到对任何人、任何事“无分别心”,那将是个人修行的最高境界。需要自己觉察和不断反省、改善,才能一步一步靠近这个境界。

首先,从家庭教育方面来讲,“父母无分别的心是孩子理想的巴学园和华德福”,无分别心应该是不用自己的要求代替孩子的需求;内心真正接纳孩子,不和别的孩子比较;在孩子需要帮助特别是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给予支持和帮助,更多的雪中送炭;自己的心时时刻刻与孩子的心在一起。家长往往由于面子的问题、担心孩子健康等等,会在心里对孩子的表现有所期待,从而对孩子提出要求。比如,出门遇见叔叔阿姨要打招呼、要懂礼貌,垃圾食品不能吃或者限制吃,有时候还采取引诱的方式提出要求:“你如果考XX分,我就带你吃肯德基。”其实,正如林老师讲的,孩子具有“不执着”的特点,孩子成分满足了,就马上放下了。反而由于家长的限制和有条件的满足,在孩子心里形成“心病”和“执着”,家长也慢慢开始纠结和焦虑,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长期化。 “分别心”会从孩子与别人孩子的比较、孩子行为的“好”与“坏”的判断开始,要做到“无分别心”就需要时时刻刻觉察自己是否带有这些倾向,及时放下自己的要求和愿望。而真正接纳孩子应该从接纳孩子的情绪入手,善于从孩子的言行中分析情绪上的原因,给予积极回应,而不是对孩子行为的打压。下面是我们家发生的处理孩子要求和情绪的两个例子。

1022参加完林老师第一天的培训,林老师给学员布置了一个任务:明天来分享自己内心的变化和在家里发生的事情。我回到家的时候,刚好儿子和他妈妈从超市买完东西回家,当然也买了我们平时不太让他吃的薯条,由于担心外面麦当劳等地方买的炸薯条油质不好,我们偶尔从超市买冻薯条在家里炸,原来有一个规定,吃饭时间不能吃薯条,必须好好吃饭后才能吃。有时候买回来刚好吃饭时间,不让吃孩子很不情愿。这次孩子也是要求就要炸薯条吃,由于听了林老师的讲座,我就给他妈妈打了个眼色,说:“你很想吃薯条吧,那你和妈妈商量一下”,他问妈妈说可不可以现在吃薯条,妈妈说可以,炸完后,孩子很高兴吃完。显现出很愉悦地满足的样子。有时候我们还真的需要在担心孩子身体健康和让孩子心情愉悦之间考虑如何取舍。

由于1031日是南山华德福学校万圣节活动日,下午3点到6点进行相关活动,本来我和我爱人不准备去参加的(因为又要请假),上二年级的儿子在前一天晚上提出严重抗议:“不行!你们至少要去一个。不然我就不去上学了。”知道他有情绪了,如果是以前,会马上给他讲道理,说爸爸妈妈工作走不开,上周听了林巨老师的课,知道现在应该先处理他的情绪(承认、接纳人家的感受),就对他说:“看样子,爸爸或者妈妈参加你们学校的活动对你很重要,来,我们一起来商量一下。”然后,告诉他其实爸爸妈妈都非常想参加你们的活动,只是爸爸妈妈工作可能走不开,最近妈妈比较忙,肯定没有时间,这样吧,爸爸做好两手准备,如果明天到班上,下午没有特别紧急的事情(比如开会)要办,爸爸就请假来参加,万一有事参加不了,就在你们活动结束时来学校接你。这才把小人的情绪稳定下来。我的体会,遇到什么事情,先处理孩子的情绪(接纳、认同),再谈别的才是正道!

其次,从夫妻关系来讲,无分别的心就是更多的不带回报想法的给予和付出。在夫妻关系上,关键是努力形成良性发展:如果发现夫妻关系存在一定问题,一方先主动以无分别的心想办法改善,一定时间后会慢慢得到对方良好互动的回应,主动的一方就增加了继续改善的信心和力量,继续做下去,另外一方回应更多,这样下去,关系肯定越来越好。如果夫妻双方都在那里较劲,认为对方照顾自己的感受和多为自己考虑是理所应当的,总是要求和索取,或者有条件的付出,关系就会越来越不融洽,越走越远。夫妻关系不好了,家庭教育及亲子关系肯定会出问题。

最后,在平常为人处事上面,需要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现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很不好的习惯,出了问题总是首先想着把责任推出去、保护好自己,“都是别人的错”,这样往往很多人都有戒备心理,与人合作的时候效果就不是很好。另外就是很多人容易急躁,看不惯也不理解一些人的行为,应为外在的东西影响自己的心情。其实,如果能慢慢形成以“无分别的心”来对待一些事情,会让自己始终保持心平气和心情舒畅。“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就是自己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好该做的,对于自己无法控制的外在因素(包括人和事),保持宁静的、接受的心态。比如,帮助一个人时需要保持心平气和,同时保持一定的疆界和心态。在这方面林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从林老师讲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林老师在帮助别人成长时,把自己该做的做了,至于别人是否按老师所说的改了,老师不放在心上,也正因为这样,被帮助的人才能真正的改变和提高。这个境界很高,现在好多人帮助别人时可能别人不按自己的建议做,心里就开始发毛了,搞得自己还不愉快,最终也没有帮到别人。

最近在我身上也发生一件事情也考验了一下自己,我的房子在出租,本来租户签订合同是一年租期,过了该交第二期房子几天了,我主动联系租户,人家说不租了,而且人也离开北京了,他也预计很可能不继续租了,走的时候把钥匙放到中介那里,这样不仅他这段时间消耗的税费、电费等费用无法结清,而且现在快到年底了,找别的租户也不容易找。以前我肯定特别恼火,也有可能打电话把对方大骂一通,由于自己成长了,我这次真的非常平静,没有生气。因为生气也无法挽回任何东西。

二、对“孩子出状况的时候是考验家长定力的机会,也是拉近和孩子关系的绝好机会”的认识

当我感觉和孩子关系还不错,对孩子教育还比较满意的时候,听到林老师说,大家看起来很平静、很淡定,其实不一定,没有到考研你们的关键时刻,如果到了孩子真正出状况了,你们如果还能平静和淡定,就说明你们真的不错。林老师的这番话引起我的思考。尽管现在不能预想孩子出状态的情况,但是我觉得需要从平时孩子出现的一些小的状况的处理中不断锻炼自己,逐步做到心和孩子的心在一起,拉近和孩子的关系。在具备这些基础后,当遇到孩子较大的状况时,平静、从容与孩子共同面对和处理,进一步拉近和孩子的关系,陪伴和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林老师说的“在任何时候,你都相信你的孩子,孩子感受到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我将永远牢记在心。

三、什么样的赞美是孩子最需要的?

 大部分人可能都认可要给予孩子多的赞美、提高孩子自信,但是孩子最需要什么样的赞美呢?通过林老师的讲授,我体会到,其实我们平常给孩子比较多的只是一种锦上添花式的一般赞美,也就是孩子表现很好时给予的赞美,对孩子有点作用。有时候也会给孩子缺心眼式的廉价的赞美,赞美的时候把自己的要求也加上了,对孩子的作用就不大了,还有可能让孩子觉得扫兴。而孩子最需要的赞美是在孩子处于困境、失败的时候、挫折的时候、对自己高度不自信的时候给予雪中送炭式的真正赞美。这个做起来比较难,特别是刚开始还不适应的时候,比如孩子因为和其他“坏”孩子一起去干什么坏事了,孩子对自己产生困惑的时候,如果家长的心不放下来,心里肯定憋着火,不训斥孩子就不错了。所以,只有把心真正放低下来,才能生出赞美孩子的智慧。赞美孩子就是从孩子的“不好”的表现或结果中找到孩子在过程中的亮点,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感受到父母是真心的和自己在一起,也增加了信心。孩子告诉家长自己干了坏事,心里真忐忑不安,如果家长给予正面回应:“你有勇气告诉我这件事情,我很欣慰,相信这是你成长中印象比较深的一次经历。”孩子在心里也就放下了,孩子从家长这里也获得了爱的确认。

四、“我们大人能否发泄自己的情绪?”

 大家都知道,情绪控制有时候是比较困难的,而且大家都是平常人,不可能一辈子都不发火。这次从林老师的讲授中,对怎么正确发泄自己的情绪印象很深刻。第一种方式是当面发泄自己的情绪时,一定先陈述自己看到的事实(引起自己担心、恼火、愤怒的事情),然后加上“我”为主语的真实表达自己情绪的句子,而不是以“你”开头,这样就既能表达自己的情绪,并让对方清楚自己的情绪状态,又不伤害对方。仔细想一想,确实是这样的,本来有件事情你想发泄不满,但是以“你”开口时,我们自己就觉得不舒服,如果再加上“总是”听着就更加不舒服了,那样体会到的是一种受指责的感觉。因此,平时需要自己注意发泄情绪的语气和方式。另外还有一种发泄方式就是估计自己控制不了情绪的情况下,离开现场,对着马桶、枕头或者空气发泄,好好把自己心中的恶气出完,让自己平静下来。

 

五、希望孩子成为什么的人,自己首先要努力做到

这次培训后,我有一个感受就是“希望孩子成为什么的人,自己首先要努力做到,为孩子做出榜样”。很多时候,我们大人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大人的一言一行,包括处理人和事的态度,孩子尽管在玩自己的,但是由于孩子是开放性的接受周围能感受到的东西,可能当时显现不出来,在后来他的行为方式上就体现出来了。我们实际上可以发现,当自己一段时间心平气和的时候,孩子也很“听话”、很平静,而我们心情不平静的时候,孩子往往更加“调皮”。我自己在慢慢改变自己,在参加林老师的培训后更加注意,实际上应该是想“静”和“诚”的方向努力,不断觉察自己、努力把觉察到的紧张、欲望放下。不仅得到爱人和朋友们的认同,孩子越来越平和,状态也越来越好,我和孩子的关系也越来越亲近。下面举两个例子。

一是有一天儿子从床上跑出去拿东西,没有穿鞋并且脚步很重,我对他说:儿子,请你下次穿上鞋轻一点走路,以免影响楼下的爷爷奶奶,儿子很干脆地回答:好的。如果在以前,他一般不会回答,而是有意用更重的脚步来回应我。

二是有一天他妈妈本来计划出差,我想着下班早点回家,但是到班上时单位临时组织晚上聚餐,我给爷爷打电话说应该九点左右能回家。结果到晚上九点还没有吃完饭,儿子打电话问我到哪里了,我告诉他我还在吃饭,让他给妈妈打个电话看妈妈到哪里了(他妈妈临时推迟一天出差),然后自己先洗漱好上床等妈妈回来讲故事。他说妈妈不是出差了吗?我说妈妈出差改明天了。他说好吧,然后给妈妈打电话问妈妈到哪里了,并自己先洗完上床等妈妈回家讲故事。(原来可能会说,我不洗,我要等妈妈回来再洗。)

六、关于林老师培训和华德福教育结合可能的初步思考

记得开始培训之前,林老师让每个学员提出自己希望解决的问题,我把我的真实想法说出了:“这次参加培训主要不是在孩子教育上有什么问题要解决,主要是想看看林老师的理论与国外教育理念比如华德福教育有没有可能结合的点”。说实在的,这次培训我的收获还是比较大的,将对我自身成长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我也对林老师的理论和华德福教育相结合的可能进行初步思考,首先,二者的基础和出发点是基本一致的,就是都从人性的发展出发。其次,教育者(家长和老师)可以考虑林老师的理论进行修心养性,在此基础上,根据华德福教育对儿童发展特性分阶段系统地安排活动、课程的特点开展教育活动,实现孩子平衡、健康地发展。也需要根据中国国情和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对华德福教学大纲及实施方法进行“改良”和发展,使之更加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以后我会继续学习和思考这种结合的可能性,让孩子能按照新式教育的道路一直走下去。

感谢林巨老师辛勤的授课和付出!

 

轶凡爸爸李玉光 敬上

201111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