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喀纳斯游记之三:家访图瓦人

(2010-01-30 09:41:49)
标签:

喀纳斯

图瓦人

楚吾尔

自然

心灵

旅游

分类: 行摄游记之中国篇
    从山上下来,我们便去“家访”——到图瓦人家中拜访,这是游喀纳斯所不能缺少的一项活动。

图瓦族是我国一支古老的民族,晚清《新疆图志》中记载的“乌梁海”人即是,隋唐时称“都播”,元称“秃八”,后称“图瓦”。他们世代以游牧、狩猎为生,至今沿袭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他们勇敢强悍,善骑术、善滑雪、善射箭、善歌舞,又被称作“林中百姓”或“云间部落”。据说现生活在喀纳斯地区的图瓦人大约有2000名。他们居住在原木垒起的颇具瑞士风格的小木屋里,骑马行走在丛林绿草之间,炊烟袅袅、奶酒飘香。古朴的原始小村景致,象喀纳斯湖一样充满神秘色彩。最美的图瓦村落,是被誉为“东方的瑞士”的小村落——禾木。可惜没时间去。

关于图瓦人的来历,一直存在不同的说法。至今没有一个定论。他们自称时成吉思汗的后裔,所以每家都悬挂着成吉思汗的画像。然后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图瓦语,这是一种古老的稀有语种,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保留了古突厥语分化前的许多语音现象,是遗留下来的语言活化石。然而更为吸引我的是那被称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的古乐——楚吾尔——一种发自中国古代乐器“胡笳”的草笛。

沿公路一边走一边寻找着我们家访的目标,一幢木屋前一幅很大的图画映入眼帘,画上是一位老人,身穿蓝色长袍,头戴黑色礼帽,正在吹奏着一个长管状乐器。就是这里了!前一天听车上的导游说,这家的主人叶尔德西老人是上过中央电视台的(可见媒体的力量)。一位中年女子迎了出来,我们踏着红色的地毯走进屋子,一张小桌子上,摆满了奶酪、酥油奶茶、马奶子酒等自制食品。待我们坐定,一位蓝衣白裙的女子唱起了《敬酒歌》,大家端起酒碗,感受着她们的热情与好客。那位中年女子介绍说:“楚吾尔”是蒙古语,是“吹”的意思,用一种只在喀纳斯湖区生长的加拉特草制作而成。楚吾尔长60多公分,中间是空的,只有三个音孔,但能吹出五、六个音,吹奏时需要很大的肺活量,学起来很难,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叶尔德西老人今年69岁,从13岁开始学习楚吾尔,是家族的第五代了。随着湖区一些老人的去世,现在能够自己制作楚吾尔,自己吹奏楚吾尔,并且自己创作楚吾尔曲谱的,也就他一个人了。对因为气候关系,对平均寿命只有56岁的图瓦人来说,叶尔德西老人已是高寿了!为了不使这种古老的音乐失传,现在老人的二儿子正在学习。

这时,一位瘦削的老人走了进来,一身画中的装束,面对着我们坐下,中年女子说老人先为我们演奏他自己创作的曲子《奔腾的黑骏马》。只见老人用暴着青筋的枯手缓缓拿起那个在他手中化作楚吾尔的草茎,轻轻置于上唇左侧,他双唇微微颤动,一种雄浑而低沉、绵长而悠远、沧桑而旷达的声音便在小屋中缭绕。那声音很神奇,牵引着人的想像,让思想驰骋于辽阔的草原之上。随着老人嘴唇的颤动,我感觉到一会儿是群马的奔腾,一会儿是蹄声远去的余音……神思飞扬间,中年女子再次介绍说:“老人为大家演奏的第二支曲子是《美丽的喀纳斯湖》。”仿佛是水波的荡漾,曲声从老人手中的草茎中发出,在屋子里向四面八方漾开。这曲声把我的心牵扯得很远很远,望着木屋四壁上展示的野兽皮和捕猎工具,想到每个木屋里都悬挂的成吉思汗像,我不能不想到这个生活在喀纳斯湖周边,不到两千人的神秘民族——图瓦族。当成吉思汗西征的铁骑在滚滚烟尘中远去之后,驻留下来的兵将的后裔依山傍水,垒木为室,形成了这个把历史书写在植物茎杆上的民族。我想,以放牧为生,一直生活在深山湖泊旁的叶尔德西,他吹奏的楚吾尔应该是吹给湖水听的,吹给蓝天听的,吹给自己听的……不,也许还有林间的野兽、枝头的小鸟会驻足倾听。

凝望老人,只见他双目紧闭,神情专注。此时此刻,老人神思是不是正与大自然同在?楚吾尔的声音仿佛化作喀纳斯湖上的一缕清风,吹皱了那池幽深的湖水。随着曲声,我仿佛又一次漫步湖畔,感受被绿色包围的惬意。我在那份天然的绿中陶醉,在楚吾尔的奏鸣中陶醉,确切地说,是在楚吾尔与自然的交融中陶醉。醉了,便不再有行走中的孤独与寂寞,便觉得自己的灵魂随着曲声自由自在地飘摇,化作湖中的一滴水、湖畔的一株草,化作空中的一朵云、山间的一缕风……

喀纳斯应是藏在深闺的少女。可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喀纳斯,涌向这块即将不再成为处女地的处女地。那延伸的公路与丛生的宾馆,那如织的游人和如流的车辆,那漂流的欢呼声和游艇的汽笛声……早已划破她千年的宁静?为了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旅游管理局作了很大的努力,包括不在景区内建筑更多的房屋。破坏一个自然生态环境很容易,就那么短短的几年,但如果要恢复其原貌则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有的甚至是永远无法弥补而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痛。

现代文明走得越近,自然却走得越远。当楚吾尔离自然越来越远时,是不是也离心灵越来越远?

   


http://s15/middle/600ee5a3x7e57f23ec16e&690

 

http://s4/middle/600ee5a3x7e57f201b3e3&690 

http://s12/middle/600ee5a3x7e57f27bbffb&690

 

http://s7/middle/600ee5a3x7e57f9b918f6&690

http://s16/middle/600ee5a3x7e57f7fe922f&690
  http://s6/middle/600ee5a3x7e580ab8e1f5&690

http://s10/middle/600ee5a3x7e57f84ada79&690

http://s2/middle/600ee5a3x7e57f8974351&690

http://s4/middle/600ee5a3x7e57f8d43f03&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