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菲的景区拍照费,实在收得简单粗暴
(2015-07-02 19:30:36)
标签:
股票 |
分类: My时评&学术 |
近日,不少新人在北京太庙拍婚纱遇到了交“拍照费”的尴尬:太庙向在此拍摄婚纱摄影的新人收取拍摄费800元,而这里的门票才2元。对此,北京市12358价格监督举报热线工作人员解释称,公园收取“拍照费”并非政府部门指导价,属于公园内部自制费用。记者调查发现,许多其他景区也会收拍照费,而景山、北海等公园管理处则明确表示,不允许在园内进行婚纱拍摄。理由是景区人多,拍婚纱照影响其他游客参观。(4月9日《新京报》)
为留下一份甜蜜回忆,新人们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又有谁曾想到,这其中很可能会包括,支付给景点的不菲“拍照费”!相当长时间以来,诸多公共景区巧立名目、大肆圈钱,已然给公众留下了极为不佳的观感。时至今日,莫名其妙的“拍照费”,势必又将强化,那些业已根深蒂固的负面印象。要知道,所谓“自制费用”一说,绝不是回避争论的借口。“拍照费”的是非对错,必须完整梳理才是。
在太庙景区,一般游客只需花费2元的门票钱,而拍摄婚纱照的新人,却被收取800元之多的拍照费。这种巨大的价格差,着实令人费解。尽管园方解释称,“会提供化妆间和饮用水”,可即便如此,高额的拍摄费依然不能被视作,正常的、对等的服务收费——某种意义上,所谓“拍照费”因其超乎寻常的天价,所以更像是一种惩罚性、补偿性的收费。
关于“拍照费”的前世今生,当然也能给出一套善意解读:由于拍婚纱照会影响其他游客参观,于是园方通过收费杠杆来限制新人们涌入,由此产生的额外收益,将用以补偿游园体验受损的普通游客……可谁都知道,上述逻辑推演,不过是一厢情愿的猜测。现实中,我们既不清楚景区开收拍照费的动机,也没有看到其用之来建设景区、造福大众的实际行动。
凡事语焉不详、暧昧不清,也就难怪会招致满天非议。最让人气愤之处在于,在创收压力、“自制费用”等等托词的掩护下,开征“拍照费”俨然被描述成景区经营自主权的一部分,这实则意味着公众无权置喙。有鉴于此,显然亟需重申一点,也即任何公共景区的自主经营行为,都是有前提和边界的。以新增收费项目为例,其至少要给出充分的事前说明,至少要符合普适的市场定价规律吧。
的确应该承认,拍摄婚纱照的新人,相较于普通的游览者,可能在景区内停留时间更长、占用的景观资源更多。这种差异性决定了,他们或有义务支付更多成本。然而,所谓差别化的收费模式,到底该如何展开,却无疑需要审慎思量。如太庙一般,一刀切向新人收取800元拍照费,不仅简单粗暴而且吃相难看。其对征费额度、征费对象、征费方式等等方面的设计,未能体现一丝一毫的技巧与策略,终究难以服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