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反语道歉信,又一个哀伤的维权创意

(2015-02-10 21:23:02)
分类: My时评&学术

近日,云南大理市照光寺在微博发帖向当地政府相关领导道歉,称“自申请欲接通一公里森林防火通道以来,时日达三年有余,至今虽仍未接通,却给相关部门带来许多麻烦和不良影响,故公开致歉。”26晚,寺庙所在地的湾桥镇政府方面证实此事,但未予置评。大理相关部门则称,照光寺未按正常流程擅自修路违反相关规定。(11月27日《南方都市报》)

借由一篇“反唇相讥”的长微博,照光寺成功将自身推至风口浪尖。虽然是通篇的正话反说,但其字里行间的失望和愤怒,依然展露无遗。在这份激昂“控诉”之前,到底发什么了什么?在激起轩然大波之后,此事最终又将如何收场?这一系列待解之问,正吸引着围观者持续跟进。而某种意义上,该局面或许正是寺方所期待的。

很显然,照光寺的策略,仍不外乎是寄希望于“围观改变现状”。在经历了一系列失败的努力之后,寺庙方面似乎也只能剑走偏锋,尝试将来龙去脉公之于世、诉诸公论了。只是问题在于,并非每一次舆论关注,都能带来对当事人有利的结果……面对照光寺凌厉的微博造势,当地职能部门回应称“寺方擅自造路,违反流程在先”。此一姿态,无疑暗示了其不愿自认理亏、乖乖就范的强硬立场。

当然客观来看,大理方面的辩解,其实毫无说服力所言。因为,照光寺违规修路,实乃“提交申请、向上反映”无果之后的无奈选择。当地职能部门的敷衍塞责,可谓是后续一揽子闹剧的导火索;再者说,作为千年古寺的照光寺,本就是文物保护对象。这意味着,相关主管机构理应更为积极、主动地,回应寺庙方合理的修路诉求。但现实是,莫名其妙的低效和不作为,让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横生枝节,直至闹得满城风雨。

照光寺艰难的修路历程,可谓是一个极为经典的传播案例。它解释了,公共职能部门,如何由于自身的履职不当,而无事生非、小事拖大的完整过程。而与过往类似桥段一样,闹大后的“事态”,往往以上级机构介入关注、当事部门“闻过则改”收尾!或许,我们基本可以预期,照光寺会获得自己想要的防火通道。但不得不说,这条应得的“路”,来得太晚、太纠结。

在某些基层的政府职能单元,似乎从没有自我纠错的功能。它们总是能把事情一拖再拖,总是在制造着“石沉大海”。直至有外部的、上级的力量介入,它们才会后知后觉地正常履行职能。就这样,原本“走程序”就能办成的简单事项,一次次被逼迫到走投无路的境地。正是源于这种病变的公共管理生态,花样百出的维权秀在微博轮番上演。在这其中,照光寺满纸反语的道歉信,显然是最新的、博眼球的创意。

需要追问的是,当正常的公共服务,非得通过个人化的的私力救济手段才能争取。我们到底还剩下多少新花样,能来吸引有限的注意资源,从而倒逼一个不错的结局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